回憶我的舅奶

  起這個文章題目時,我的心是忐忑的。

  我有那麼一點點小擔心,要是上海市教委某位領導看到,會不會說:“這名同學,請你把題目改成‘我的姥姥’,舅奶是方言!”

  沒錯,對於母親的母親,我們這裡不喊外婆,也不喊姥姥,只喊舅奶。母親孃家的人,和母親平輩的,是母親長輩的,我們對他們的稱呼裡都帶一個“舅”。母親的父親叫“舅爹”,母親的嫂子、弟媳叫“舅媽”,母親的祖父祖母叫“舅老太”。

  上海市教委認為,“外婆”是方言,“姥姥”是普通話,要把課本里的“外婆”都改成“姥姥”。

回憶我的舅奶

原來是“外婆”

回憶我的舅奶

“外婆”變“姥姥”

  對我們來說,“姥姥”“外婆”沒區別,反正我們都不叫,我們就叫“舅奶”。

  我的舅奶是洋河鎮人,但她的孃家就在我家前面的莊子上。原來的洋河鎮,面積很小,鎮子上的人說話聲音和周邊鄉鎮不一樣。用我們的話說,就是“侉”。

  舅奶在洋河生活了那麼多年,講的一口洋河話。

  在我的印象裡,舅奶是一個乾瘦的老太太,脾氣有點暴躁。她去我們家時,遇到我們調皮,總是對母親說:“你手裡的棍留著跟麼疊?”

  “跟麼疊”也是方言,普通話就是“幹什麼的”的意思。

  舅奶的教育原則是,孩子調皮、不聽話就要揍。今天你不揍,明天有人替你揍,那時侯就局面就不在自己掌控中了。

  這樣的老太太,誰不怕?

  舅奶也是苦命人。三年困難時期,舅爹因為餓,腦子餓出毛病來了,不久就去世了。

  在我讀小學四年級時,舅奶去世了,享年84歲。

  說實話,舅奶的形象在我腦海裡真的是很模糊了。現在,舅爹舅奶的合葬墓離我家大概三公里遠。有的時候,我會去給他們燒紙,但並不是經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