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水果遭遇價格滑坡,行業格局似「變天」?

中國自1992年開啟水果進口大門之日起,進口水果行業就被貼上了“爆發式”增長的標籤,相比國產水果行業發展緩慢,進口水果在政策利好、行業創新及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實現了“貼地飛行”的神話。


然而,2018年春節後的各大水果批發市場數據顯示,進口水果市場價格集體滑坡。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更確定增收對美水果產品關稅,勢必將影響到中美水果貿易的平穩發展。更有從事水果批發將近20年的從業人士指出,“今年無論是進口水果還是國產水果全線下跌,是我從事水果批發以來最悲慘的一

年。”進口水果市場真的要“變天”了嗎?

世界是平的 全球優質水果湧向中國

貿易數據向來都是進口水果入局者最為關注的指標。雖然2018年初的產業數據著實讓不少從業者亂了方寸,但畢竟只是短時數據。春節市場還是維持了消費量井噴的狀態。

2月中國鮮、幹水果及堅果進口量為43萬噸,同比增長42%。此外,縱觀近幾年的海關進口數據,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的進口水果市場在貿易層面仍具有發展上升空間。2017年,我國共進口水果63.79億美元,同比增長8.9%,創近6年新高。其中進口水果最多的地區主要是泰國、智利、美國越南、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緬甸等地區。在國際水果市場上,中國常以“出口第一大國”著稱。

以智利為例,每年所產車釐子的七成都運往中國。無論從品種還是數量來看,中國都是智利水果的主要進口國。業內人士解釋,這背後原因有多方面。一是由於人民幣多年對外升值提升了國內居民的購買力。二是歐美市場準入標準高將其擋在門外,中國成為該國水果的主要流入地。三是我國進口水果關稅成本明顯下降。四是我國人口多,需求大,且需求層次有所提升。

進口水果遭遇價格滑坡,行業格局似“變天”?

2012-2017年我國水果進口統計表

進口水果遭遇價格滑坡,行業格局似“變天”?

2017年我國水果進口額前10位來源國(地區)

進口水果遭遇價格滑坡,行業格局似“變天”?

2017我國主要進口額比例

不談數據,從政策的層面出發,雖然今日為了回應美方的貿易戰,中方確定增收美國水果關稅,但從中國自身宏觀調控來講,進口水果貿易政策還是頻頻利好的。2017年1月29日,質檢總局發佈了最新版的《獲得我國檢驗檢疫准入的新鮮水果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區名錄》,新增了澳大利亞核果(桃、李、杏)、新西蘭鱷梨和阿根廷藍莓五種水果品種。至此,我國准入的新鮮水果來源達44個原產國家和地區,共計開放不同產地的品種超200個。

雖然近日中美關稅問題將會嚴重影響美國鮮果業在中國這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上持續發展,尤其是對中國依賴頗高的櫻桃、蘋果和鮮橙產品,但從整個進口水果全球版圖的角度出發,中國和越來越多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進口水果關稅逐漸在降低。比如智利、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此外,正在商議組織商議自由貿易協定的其他八個國家還包括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挪威、喬治亞共和國、日本和韓國(三邊協定),波斯灣國家(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蘇特阿拉伯,阿聯酋), 東盟國家,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國家(包括東盟國家、澳大利亞、印度、日本、新西蘭和韓國)。

對中國的幾大出口國中,比如智利、秘魯、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成員國, 從自由貿易協定中收益頗多。這些貿易協定使得他們成為中國的主要水果貿易伙伴,其中泰國、智利、越南和菲律賓目前是最大的幾個出口國。這些國家對中國出口的水果,構成了中國的進口水果市場,同時他們也有責任進一步給中國帶來豐富熱帶和亞熱帶水果種類。

更多玩家入局,傳統渠道破壁而出

從傳統意義上來講,進口水果的主要經銷渠道非批發市場莫屬。然而,在“新零售”、“產地直採”等概念層出不窮的2017年,曾有聲音質疑:水果批發市場還能存活多久?

拋開新銷售模式的興起不談,單說水果批發市場,在短短數十年裡,也悄然發生著格局性的變化。數量眾多、體系龐雜,既有國外普遍存在的農產品市場,也有中國獨有的消費品市場;既有產地型的貨源地市場,也有純集散地型和銷地型市場。再加上現在各地的水果批發市場越建越多。武漢三大農批降費攬客的新聞還沒有過去,廣西南寧又有海吉星、江南農批進駐,競爭環境愈發惡劣

無疑,新零售模式目前仍然屬於摸索與市場磨合階段,水果批發市場仍是進口水果產業鏈重要的環節之一,為了解決傳統渠道自身本質性的問題,全國多地的水果批發市場應時而變,在2017年都做出了業務拓展。

以華南市場為例,作為國內果蔬市場標杆和進口水果的源頭,2017年江南市場在線上發力,在電商界搏擊。目的是以最快時間,把果農手中的蔬果送到消費者手中,減少中間的流通環節。2017年8月,江南市場推出專注於B2B的江楠鮮品APP,並依託一手貨源,去除中間環節,助推中國農產品品牌化。

此外,在一二線城市水果批發市場渠道繁雜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三四線“衛星”城市的水果批發市場也開始發力為自己開闢一片獨特的天空。例如創辦於1992年的嘉興水果市場,毗鄰上海,但成本遠低於上海,從而便利水果流通行業。其主要交易輻射浙江全省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山東、上海等省市。地處長三角高速路網中心的嘉興對華東地區的採購商更為便利,迅速成為長三角地區交易規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市場。於此類似的還有籌建已久的北京新發地河北高碑店分市場。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河北高碑店分市場臨近北京交通便利、硬件條件好、利潤空間大,將作為北京新發地本部市場的供應基地。

再者,在互聯網條件下批發市場也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或就地升級為綜合服務體,或轉型物流園區和零售門店。

隨著B2B交易進一步遷移到網上,網上交易市場隨之建立,未來批發市場也將呈現“線上+線下”的O2O模式,互聯網的出現是更好的讓傳統的批發市場與線上有效的融合!其次,交易和支付也逐步轉移到互聯網平臺上。只有在線交易才能積累數據,基於數據才能構建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繼而提供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因此,在線交易的逐步擴大,意味著批發市場的現場、現金交易可能更方便,商人也更加能夠體驗互聯網+批發市場的便捷服務。

總體而言,無論對於進口水果還是國產水果產品而言,批發市場作為一種眾多中小工業企業的共享式銷售網絡,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未來國內水果批發市場的數量和規模都會往優勝優質方向發展。

消費升級引發市場渠道變革

生鮮電商平臺對於進口水果商而言已經是談了十幾年的老話題了。而馬雲在2016年底曾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也宣告了純電商紅利模式的終結,再次掀起進口水果經營渠道的革命。

所謂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物流三者結合,其打開的是全渠道營銷模式,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新零售模式的興起對於進口水果行業而言,無疑是順水推舟。隨著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旗下生鮮門店超級物種的陸續落地及擴張,進口水果供應商們打造自己品牌的願望有了更多機會。目前,在盒馬鮮生、超級物種內,進口生鮮佔據大部分比例。

進口水果遭遇價格滑坡,行業格局似“變天”?

盒馬鮮生裡的水果區

由於線上獲客成本過高,且用戶體驗不如線下,純電商公司將面臨發展瓶頸。這也是為什麼以盒馬為代表的生鮮電商革新傳統超市業態,採取門店形態的“零售+餐飲”模式,構建了線上線下融合的完整閉環,在行業內掀起了“新零售”浪潮,受到消費者熱捧的原因。

2018年2月生鮮電商APP TOP15榜單

進口水果遭遇價格滑坡,行業格局似“變天”?

(數據由易觀千帆提供)

原先做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小米、三隻松鼠都在積極佈局線下實體店,這常常被視為實體店的逆襲。生鮮水果屬於高頻消費、高損耗品,顧客更喜歡在離家近的地方購買,既能現場挑揀新鮮貨品,又能有逛街的感覺。進口水果線下實體店都選擇在潛在消費人群密集的社區開店。實體店佈局社區加上網店利用微信開展社群運營和會員營銷,線上線下的全渠道推廣效果將得到加倍提升。

此外,渠道管理方面的優化升級也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而更為標準化。單靠拼價格、拼地段的時代即將結束,未來拼的是精細化運營管理。從採購、倉儲、陳列、產品結構、定價、包裝、配送、營銷設計、人員管理都需要一整套運營體系來支撐。進口水果的渠道營銷拼的都是內功。

總而言之,消費升級的一個結果就是老百姓買水果更注重品質、品牌,甚至是產品背後的情懷。這一新市場需求為進口水果渠道營銷提出了新要求。社群營銷、會員營銷、數據分析、異業聯盟等新的渠道營銷模式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鮮切果盤、鮮榨果汁、企業冷餐等產品線都將是未來重點規劃的產品,這些既是高利潤產品,也是未來做企業團購的敲門磚。

人均GDP逐年上升 進口水果藍海依舊

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866美元,2017增長6.9%,預計到2020年中國水果市場容量將達3萬億人民幣。從國際經驗看,人均GDP 達到8000美元后會進入消費升級階段, 2016 年中國人均GDP 為8123 美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將繼續得到釋放。消費升級的一個結果就是,老百姓不再是買得起吃的上的問題,而是買水果更注重品質及品牌,甚至是情懷,這也是為何進口水果銷量大增的原因。

據統計,2017年度最暢銷的新品種水果有:火龍果、榴蓮、百香果、進口西梅、玫瓏瓜等多個品種。由此可見,包含進口水果在內的中國生鮮果業已進入市場逐年增量和人均消費增量的雙重增長機遇週期。

今年以來,中國進口水果量激增。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2月中國鮮、幹水果及堅果進口量為43萬噸,同比增長42%。1-2月中國鮮、幹水果及堅果進口金額18.43億美元,累計增長63.8%。

進口水果遭遇價格滑坡,行業格局似“變天”?

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產品層面來講,進口水果還是存在一定的市場優勢。近年來海關入境手續愈加簡化,各項稅費下調,多地口岸開啟,通關更為便利。進口水果在外觀、口感、包裝、口碑、食品安全方面具有優勢。隨著中國水果進口市場渠道的不斷規範化、創新化,以及國民消費觀念的不斷升級,相信進口水果在中國市場仍會保持銷量穩定增長的勢頭,甚至能創出更廣闊的空間。

進口水果遭遇價格滑坡,行業格局似“變天”?

2018水果觀察報道

保留所有權,轉載請與水果觀察聯繫獲得許可並註明來源轉自水果觀察報道

關注水果觀察公眾號,獲取更多水果行業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