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昌吉州消費品市場運行情況分析

半年,昌吉州消費品市場呈現總體平穩的運行態勢,零售額平穩增長,消費結構變化明顯,升級消費類商品保持快速增長,全州消費品市場保持了平穩有序的健康態勢。

一、消費品市場運行特點

(一)消費品市場穩中趨緩。昌吉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增長速度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全州208家限額以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億元,佔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7%,同比下降2.6%。

(二)商品零售拉動增長作用突出。從消費形態看,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商品零售收入114.8億元,同比增長6.9%,對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貢獻達到84.8%,拉動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個百分點;餐飲收入20.6億元,增長7.7%,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15.2%,拉動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個百分點。

(三)鄉村消費市場增速較城鎮領先1.5個百分點。在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和消費環境持續優化,農作物生產活動隨時令不斷加強等多因素促進下,城鄉消費品市場均保持了平穩增長,城鎮消費總量是鄉村7.7倍,但鄉村增速略高於城鎮。上半年,全州城鎮地區實現零售額119.8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城區實現零售額115.3億元,同比增長3.2%;鄉村地區實現零售額15.6億元,同比增長9.2%。

(四)基本生活類商品增長幅度分化。吃(糧油、食品類)、穿(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用(日用品類)分別實現零售額2.5億元、2.7億元、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1%、2.8%、10.7%。基本生活類拉動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3個百分點,比一季度下降1.4個百分點。

(五)升級消費類商品亮點頻現。隨著生活品質和消費水平的逐步提升,大部分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體育娛樂用品類、金銀珠寶類、菸酒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化妝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5.1%、17.3%、7.4%、10.7%、7.7%、11%。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層次發展,各大視頻網站、報刊雜誌移動終端平臺興起,電子報刊推送及音視頻方式播報,影像製品在線購買觀看成為了新時代主流消費方式,造成書報雜誌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下降30%和39.7%。

(六)石油及製品類增長放緩。上半年,全州限上石油及製品類商品實現零售額7.1億元,同比增長9.5%,比一季度下降18.2個百分點,拉動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14.6個百分點,比一季度下降2.5個百分點,對限上零售額增長貢獻大幅減弱。

二、消費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房地產業關聯類商品走勢低迷。上半年,房地產業完成開發投資23.75億元,同比下降56.6%;完成銷售面積47.4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5.8%。受上述影響,房地產配套產業趨同下滑。全州限額以上五金和電料類、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傢俱類同比分別下降57.3%、55%、21.1%,下拉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6個百分點。

(二)汽車類商品銷售繼續回落。隨著汽車保有量趨於飽和,汽車新增需求趨向減小。加之汽車產品更新換代加快,國產汽車業競爭加劇,使汽車市場價格不斷拉低。上半年,汽車類商品零售額9.8億元,同比下降13.3 %,降幅較上季度擴大9.2個百分點。汽車類商品佔限上批零業零售額35%,下拉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5.2個百分點,影響較大。

(三)網上零售趨勢不容樂觀。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電子網絡購物持續低迷,上半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210.5萬元,同比下降80.1%,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6個百分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465.8萬元,同比下降2.9%。同時由於農村消費領域基礎設施薄弱,交通郵電、物流終端服務始終無法有效覆蓋,村民網絡消費知識儲備不足等,導致電商等新興業態向農村市場的滲透不足,制約了農村居民有效需求的實現。

三、對策建議

(一)培育和激發消費潛力。積極培育消費熱點,優化消費結構。在滿足居民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居民消費結構,拓展消費領域,大力培育綠色、健康、休閒、養老、醫療、教育等服務性消費,在消費產品個性化、多樣化上下功夫,多層次、多渠道激發新的消費熱點。進一步創新商業模式,促進消費升級。積極引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絡營銷,創新服務模式;支持百貨商場、連鎖企業、專業市場等傳統流通企業依託線下資源優勢開展電子商務,實現線上線下資源互補和應用協同。

(二)加快產業融合凸顯旅遊帶動。繼續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步伐,培養具有特色旅遊景點和旅遊熱點,推動發展旅遊景區配套服務站點的建立和管理,進一步規範市場競爭秩序,不斷增強旅遊業對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的輻射帶動力度。打造昌吉特色消費市場,留住本地消費,吸引外地消費群體。注重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針對城鄉消費的不同群體和特點,選擇旅遊、教育、文化、信息、通信、汽車及住房等進行差別化供給,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提高消費層次,推動消費市場健康發展。

(三)形成多元化消費格局。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一方面對現有入統企業加大幫扶力度,繼續發揮傳統優勢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加強限上企業的培育和入統,尤其是新興企業的入統,逐步改善現有的消費結構,拓展新的消費熱點,形成多點支撐的消費市場格局。動態管理批發企業,保持行業發展活力。真正學懂學透中央及自治區文件指示精神,不斷新增、鼓勵、扶持那些符合政策精神、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符合當前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現有限上批發企業和未來目標新增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