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無線顯示器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到底好不好用?

電腦和手機已經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電子設備。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需要用大顯示器擴展我們的設備。比如筆者寫稿的時候就喜歡用一個顯示器擴展一下桌面,方便查資料。

市面上的無線顯示器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到底好不好用?

不過大家注意到了,要擴展顯示器一定要接一根VGA線。這根線老是搭在桌面上非常礙眼。還有不少朋友在日常中時不時會用到手機投屏功能,這樣方便一些演示功能。

市面上的無線顯示器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到底好不好用?

於是大家會想,為什麼市面上的支持無線投屏的顯示器不多呢?的確,筆者去某寶和某東搜索了一下。支持無線投屏的顯示器寥寥,目前看到的AOC和戴爾有一兩款產品支持。

實際上無線投屏的技術很早就有了,早在2011年三星就推出過一款主打無線投屏的顯示器。後來三星並沒有向這個方向發展,也證明這款無線顯示器的市場反應平平。

那麼為什麼可以去掉一條數據線的黑科技,這麼不受人待見呢?這點我們還要從無線投屏的技術說起。

通過無線方式在顯示器上顯示圖像,從技術層面講有兩種途徑。

一.用數據包形式傳送。其工作方式先將視頻流進行壓縮,以數據包的形式無線發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數據包後進行重新組合,再進行解壓縮還原圖像。

目前具有投屏功能的設備大多采用的是這種技術

,此類技術的代表有:蘋果的無線技術AirPlay,微軟和因特爾制定的DLNA以及WiFi聯盟制定的Miracast/WiFiDisplay

市面上的無線顯示器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到底好不好用?

目前比較流行支持的還是AirPlay和Miracast。理論上安卓版本4.2以上,ios5以上都支持無線投屏。


此類技術的優點是:成本相對比較低,支持的設備也比較多。無線顯示器和設備只需要連上同一WiFi就可以實現投射。

缺點也同樣明顯,因為需要通過無線局域網傳送。同時傳送過程中需要經過壓縮——傳送——解壓的過程。所以對無線局域網的環境要求較高,如果你的無線局域網不支持5G或者無線局域網內同時鏈接的設備過多,都會導致畫面延遲影響體驗。

因此無線投屏到底好不好用,還是要取決你的無線局域網網絡好不好。

筆者也曾經體驗過類似的無線投屏,貌似同樣的無線環境下AirPlay的表現會比Miracast好一些。應該是蘋果針對自家設備出的投屏技術的兼容性要好於Miracast。

我再說一個重點:此類技術的投屏並不支持無損的1080P高清視頻播放。

以下是1080P視頻播放時傳送的數據量

市面上的無線顯示器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到底好不好用?

基本都已經超過了千兆局域網的吞吐量(125M/S),即使是在有壓縮的情況下。加上無線傳輸上的損耗,延時和掉幀估計也在所難免了。

當然日常播放優酷和愛奇藝上的那些1080P畫質的視頻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那些視頻本身就是壓縮過的。

市面上的無線顯示器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到底好不好用?

二.WHDI技術直接傳送視頻流,不需要對視頻進行壓縮和解壓縮的過程。這是以色列一家公司開發的一項無線視頻傳送技術。其優點是傳輸距離遠——可達最遠可達30米。傳輸帶寬高(最大5G帶寬)延遲非常低(一毫米左右)。

以下是WHDI技術和主流高清有線傳輸技術的對比

市面上的無線顯示器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到底好不好用?

我們看到WHDI技術的指標已經非常接近主流高清傳輸的線材的標準。雖然還是無法播放4K高清視頻,但可以滿足無損的1080P視頻的無線播放。

技術雖好,但是在某寶上普通的WHDI技術傳輸器售價都在1100—1500之間。高昂的售價是阻礙WHDI技術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市面上的無線顯示器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到底好不好用?

我們看到無線顯示器並不普及,主要原因還是受制於無線技術的拖累致使無線投屏體驗不佳,以及無線設備和顯示器連接步驟的繁瑣。導致了無線顯示器一直被市場所冷落。

不過隨著WiFi技術的進一步升級,這一瓶頸在慢慢被打破。越來越多的高清電視上也加入了無線投屏的功能。

市面上的無線顯示器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到底好不好用?

pc行業的不景氣也直接導致了顯示器行業的冷清。目前的pc顯示器除了朝大屏化,曲面化發展。也會加入越來越多的終端支持。並向高清電視機行業伸手要份額。在這樣的背景下,相信支持無線投屏的顯示器設備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