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閱讀技巧之「略讀」和「瀏覽」

高效閱讀技巧之“略讀”和“瀏覽”

略讀和瀏覽

本文討論的是針對非虛構類書的閱讀方法。

很多人看到“略讀”和“瀏覽”,往往認為這兩種讀書的方法是同一種方法。實際上無論從方法、目的和結果上看,這兩種閱讀方法都不同。當然,這兩種方法都是實現高效閱讀的必經之路。

從字面上我們能夠理解到“略讀”是一種“讀”,而“瀏覽”則是在“找”。

“略讀”,是在閱讀過程中有重點地讀,而不是逐字逐句地去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略讀”從方法來講是有詳有略,它總體上是一種閱讀。這種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整體上了解一本書的脈絡、中心內容。這種閱讀並不求要完全理解書中的觀點,但是要求能夠了解整本書的總體的觀點。“略讀”是一種快速讀完一本書的方法,其結果則是大致瞭解一本書的內容,但缺乏深入理解。略讀只能算是閱讀一本書的第一遍,而這第一遍的意義深遠,可以為後來的精讀提供指引,提高了閱讀的整體效率。

大家可能很想問的是,“略讀”既然是有詳有略,那麼究竟在哪裡“詳”,在哪裡“略”呢?著名的寫作培訓專家布蘭登·羅伊爾(Brandon Royal)在他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列舉了20個寫作應遵守的原則。其中指出,好的作者通常會把結論寫出來,然後用後面的段落來進行論證。把觀點分解成2到4個問題進行論述。在每一段的開頭寫上引言,概括該段落的內容。最後在總結自己的觀點。根據這個原則,我們在看一本書或者文章的時候,要把重點放到每一個章節的開頭以及結尾,每一個段落的開頭和結尾。因為重點部分都在這些位置。另外,書中的各級標題,都是該段落或章節的概括,同樣是重點。這些標題往往也會體現在書的目錄上。

因此,我們可以大致找到“略讀”的重點了:

  • 書的目錄
  • 一篇文章的開頭(前言)結尾
  • 段落的開頭結尾
  • 各級標題部分

當然,有時候作者可能不一定把最重要的放到第一句或者第一段,也許會放到第二段。我們不可以教條地去進行“略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邊發現邊調整。通過這樣的詳略閱讀,可以調整我們的閱讀速度:在需要詳細閱讀的地方,稍微放慢速度;在可以大致閱讀的地方,可以飛快地閱讀。你可以這樣很過癮的用變速閱讀去看一本書。而這種變速也恰好是“略讀”的魅力。

“瀏覽”則是在一本書中尋找。找什麼呢?找你想要的信息。比如概念、觀點,總之是你想要學會的知識點。瀏覽的速度要比“略讀”快很多,你可以幾乎很快地一頁一頁翻書來尋找。瀏覽是一種有目的的尋找。

也許有人會問,這樣一頁一頁地快翻,能找到想要的東西麼?當然可以。人類的一種心理現象是,當你關注一個事物的時候,你往往看到的都是你關注的這類事物。比如你買了一款車,你會忽然發現滿大街都是跟你同款的車。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的關注點,讓你過濾掉了所有跟你不同的車。如果我問你這一天看到了幾輛跟你的車不同的車,你可定想不起來,因為全部給過濾,忽略了。但是跟你學相同的車,你卻能夠記憶猶新。當你瀏覽一本書的時候也是一樣。如果你專注於想看到“橘子”,這時候在你瀏覽的過程中,所有的“橘子”會跳入你的眼簾,被你發現;當你想要找“蘋果”的時候,同樣所有的蘋果會被你發現。

在“略讀”和“瀏覽”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沉迷書中。有些人在讀書過程中,被書中的觀點內容吸引,饒有興趣地忍不住逐字逐句地讀下去,這就違背了“略讀”和“瀏覽”的初衷。本來為快速構建關於一本書的總體結構和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卻變成了按部就班的逐字逐句閱讀。這樣的結果,會大大降低你的閱讀效率和理解能力。你讀完一個字的感覺就沒有讀完詞以後更明白,而讀完了詞就不如讀完句子更明白,讀完句子就不如讀完整段更明白。我們需要先對整篇文章或整本書產生整體的概念,才便於我們去理解更細微的章節段落概念。所以在“略讀”和“瀏覽”的時候,一定要忍住想逐字逐句閱讀的衝動。

“瀏覽”這種方法,跟“略讀”相比,更有目的性,更加專注。但是“瀏覽”的目的只是為了“找出”想要的內容,並不用去深入理解。理解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所以,無論“瀏覽”還是“略讀”,都只是閱讀的第一遍,真正的理解和深入閱讀,還在後面。這兩種方法的好處:通過“略讀”和“瀏覽”,可以讓你找到一本書中最有價值的地方,以方便隨後的深入研究。可以說,“略讀”和“瀏覽”大大提高了你的閱讀效率,無論對於理解整本書,還是專注於你想要的重要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提高你的閱讀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