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擔任德國國家隊主帥12年來,“日耳曼戰車”從只會高舉高打,變成了一支能夠用地面解決問題的球隊。不誇張地說,勒夫就是德國足球的革命者,2014年世界盃冠軍是對功勳教練的最好嘉獎。可惜的是,登峰造極之後,勒夫對極致傳控足球的執念超過了實用性,2018年世界盃,德國隊恥辱性地倒在小組賽,勒夫的戰術難則其咎。我們不妨看看,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或許可以更深刻理解勒夫的內心世界。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2008歐洲盃 亞軍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巴拉克絕對核心,雙中鋒效果欠佳

2008年歐洲盃,是勒夫第一次以主帥身份帶領德國隊出戰大賽。他基本延續了球隊2006年世界盃的打法,主要以442陣型迎敵。此舉並不令人意外,因為2006年,勒夫雖只是克林斯曼的助手,但他主要負責球隊戰術方面的工作。

克洛澤與戈麥斯,兩名當時狀態正佳的射手擔綱鋒線。那時德國的打法還較為粗曠,勒夫的理念在於,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將球送入對手球門。中場中路的兩名球員巴拉克和弗林斯,他們也有著不俗的得分能力,遠射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中路只有兩人,都屬於身高體壯、攻守兼備的類型。他們能力雖強,但這意味著德國經常要在中場面臨人數劣勢,面對4231或是433的球隊,兩名B2B球員必須展現出很強的統治力,儘管當時的兩人均已年過30。勒夫解釋道:“當時對我們而言,442是個好的選擇,但每個陣容都會有其優缺點,這取決於可供支配的球員類型和技術特點。”

在勒夫的戰術體系中,巴拉克是最關鍵一環。勒夫也承認,這個陣型是為巴拉克量身定做的:“2008 年,米夏埃爾對我而言就是左膀右臂,他球風獨特,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在這個體系中,巴拉克擁有很大的活動空間,他的全面性得以充分施展。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進入淘汰賽階段,由於雙前鋒的效果實在不甚理想,未能形成合力。勒夫變陣4231,將巴拉克推上前腰位置,羅爾費斯和希策爾斯佩格等人陸續出現在後腰位置,球隊中場更加殷實。踢上單箭頭的克洛澤也不負眾望,連續兩場淘汰賽破門,將球隊送入決賽。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決賽中,面對王朝初現的西班牙,德國隊雖只輸了一球,但場面上毫無機會,球員技術能力根本無法與對手抗衡。瑞士和奧地利合辦的歐洲盃,也是梅策爾德等傳統德式粗枝大葉型球員的最後舞臺。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2010世界盃 四強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青春風暴驟起,防守反擊造屠殺

由於巴拉克在南非世界盃前意外受傷,只得無奈退出。德國隊因禍得福,不用再圍繞切爾西中場制定戰術,多名才華橫溢的新人湧現,球隊踢出了令人賞心悅目的快速足球。相比兩年前,勒夫的常規主力陣容只保留了拉姆、波多爾斯基、克洛澤等半數球員。其中,弗里德里希的位置還由右後衛移至中路,施魏因施泰格則由兩年前的右前衛搖身一變成為球隊中場指揮官。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那屆比賽,對於一眾20出頭的年輕人都是首次出戰大賽,球隊的經驗相對不足。勒夫揚長避短,在優先穩固防守的前提下,得球后立刻發起水銀瀉地的反擊。隊長拉姆對進攻的推動有目共睹,施魏因施泰格將中場梳理的井井有條,赫迪拉的覆蓋面積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前場4人組中,22歲的厄齊爾和20歲的穆勒,這對初生牛犢,分別展示了在反擊中完成致命一傳和致命一擊的能力,配以波多爾斯基和克洛澤兩名正值當打之年的老臣。就這樣,日耳曼戰車的閘門被完全打開,他們先後四球重創英格蘭和阿根廷。

對於兩場經典戰役,勒夫回憶道:“這兩場,我們在技戰術上的表現近乎完美。比賽中,我們將賽前所想全部轉化為現實。”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8年過去,至今德國足壇仍有不少人認為: 2010年的德國隊是最接近完美的,他們只是尚缺經驗,而且運氣不佳, 因為,他們半決賽碰到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 戰術角度,這支球隊還不能完全主導比賽,陣地戰中統治力不足,但這是由球員整體風格決定的,快速與控制猶如“魚和熊掌”,二者往往不可兼得。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2012歐洲盃 四強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虎頭蛇尾,勒夫最大戰術敗筆

又一個兩年,德國隊的中前場保持了相對穩定,南非世界盃上驚豔世界的新星們成了球隊棟樑。僅有鋒線發生變化,已經遠走拉齊奧的克洛澤,被前俱樂部隊友戈麥斯代替。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德國的變化在於後場,拉姆和博阿滕兩名邊後衛,相較兩年前,互換位置,加納後裔來到順足右路。幫助多特蒙德拿到德甲兩連冠的胡梅爾斯,和兩年前擔任替補的巴德施圖伯走上前臺。兩人都是腳法嫻熟、出球能力極強的中衛,他們對組織進攻的幫助遠大於默特薩克和弗里德里希這對搭檔。自2010年被西班牙再次技術碾壓後,勒夫深刻意識到了控球的重要性。從後向前,層層遞進,胡、巴兩名年輕人為其提供了人員基礎。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加之中前場球員的球風更加成熟,勒夫球隊傳控流派的雛形初現。身處死亡之組的德國三戰全勝,隨後輕取希臘,直到半決賽,德國才遇到真正挑戰,那便是他們素來畏懼的意大利。

德國人有多怕意大利?從勒夫的戰術安排便可見端倪。勒夫令當時還未成大器的克羅斯出任前腰,將厄齊爾挪到邊路,代價是將穆勒和狀態火熱的羅伊斯放在板凳上。此舉,勒夫是為了限制皮爾洛,他希望克羅斯和厄齊爾對皮爾洛進行輪番騷擾,採取區域限制,不給“睡皮”過多處理球空間。但這招徹底失敗,兩名技術型球員很快證明他們並不是那塊料,皮爾洛則奉獻巔峰之作。因適應對手改變自身的德國隊,也沒能在進攻中找到方向。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本場比賽,是勒夫執教德國生涯中最大的戰術敗筆之一。他為自己信任兩“書生”的防守能力,和沒有派專人貼身盯防皮爾洛付出代價。勒夫也承認,和希臘的比賽,他對前場做了過多人員調整,使主力球員失去了比賽節奏,也是罪魁之一。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2014世界盃 冠軍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主導比賽,傳控締造世界冠軍

2014年世界盃,勒夫痛定思痛,不再刻意根據對手情況制定戰術,而是一切以我為主,用超高控球率贏得比賽。當然,勒夫能如此自信,他必須有絕對雄厚的人員作為保障。克洛澤、拉姆等年過30的老將尚能站好最後一班崗,86-90德國黃金一代的優秀代表胡梅爾斯、博阿滕等人終於成長為世界一流球星,兩代人擦出了最閃耀的火花。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當然,2013年夏天,瓜迪奧拉入主拜仁,也刺激和推動了勒夫的戰術改革。加泰羅尼亞人將巴薩的足球哲學帶到了巴伐利亞,例如,他經常將司職邊後衛的拉姆當作後腰使用。勒夫也將此做法移植到了國家隊。世界盃剛開打時,處於十字韌帶恢復中的赫迪拉,一直在與時間賽跑,施魏因施泰格的身體狀況也不理想。 德國中路缺乏人手,但拉姆出眾的閱讀比賽的能力,使勒夫的打法得以延續。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8強戰對法國,拉姆重回右後衛,一則因為德國邊路防守壓力大,16強戰被阿爾及利亞打爆。另一個原因是,拉姆前4場坐鎮中路,給了赫迪拉和小豬喘息和輪換的機會,使他們可以專注應對後面比賽。 從2006年開始,德國隊連續4次倒在半決賽或決賽,勒夫認為,球隊的“贏家屬性”還不夠。用極其自信的方式主導比賽,也是德國捅破最後那層窗戶紙的重要手段。 一直以來,德國人的比賽方式便以粗枝大葉而著稱,勒夫球隊以64% 的控球率,決賽擊敗阿根廷,拿到大力神杯。這像是一場夢,更是一場足球革命。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2016歐洲盃 四強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傳控效果提升,結局失望

勒夫帶隊的第三次歐洲盃,球隊陣型重回4231。相比巴西世界盃,拉姆退出國家隊,施魏因施泰格在轉會曼聯後也丟了位置,反觀克羅斯,在加盟皇馬兩年後成為了世界最頂尖組織型後腰。這屆歐洲盃起,克羅斯成為德國隊真核。德國8號球風更加成熟、處理球愈發自信。若用一個人代表德國隊風格,無疑是克羅斯,清晰、精確,樸實無華,是他的特質。如果說2014年,德國隊由多名球員分擔組織重任,共同給球隊打下傳控烙印。那麼2016年,手握指揮棒的只有一個人,名叫克羅斯。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作為世界冠軍,勒夫沒有必要在整體人員變化不大的條件下,改變戰術思路。勒夫認為,球隊在堅持傳控打法的基礎上,各項細節其實做得更好了。數據不會說謊,相較兩年前,德國隊單位時間內可以創造出更多得分機會,並給予對手更少進球機會。

但足球終究算的是踢進對手球門的次數。半決賽,德國憾負東道主法國,勒夫至今耿耿於懷。是役賽前,德國隊胡梅爾斯累計黃牌停賽,赫迪拉和戈麥斯因傷缺陣,比賽過程中,還發生了博阿滕中途拉傷下場的情況。4大主力有恙,德國無法以最強陣容甚至慣用戰術應戰,穆勒被迫擔綱中鋒,決定傳控球隊生命線的中場位置,埃姆雷·詹和施魏因施泰格賽會分別首次先發。前者踢得不知所措,後者乾脆半場前送出點球。勒夫後來承認,讓小豬上場,更多是出於對其2014年功績的感謝。就這樣,勒夫球隊以殘陣,與他眼中球隊踢的最好的大賽告別。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2017聯合會杯 冠軍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無心插柳,3421 快反造冠軍

聯合會杯,對於德國隊本是額外負擔,因此勒夫給功臣們放假,招入了多名邊緣國腳乃至國家隊初哥,前往俄羅斯。沒成想,眾多青年才俊產生化學反應,勒夫球隊的新戰術應運而生。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從小組賽第二場對美洲盃冠軍智利開始,勒夫為球隊量身定做了3421陣型。德國隊中軸不在,現有球員難以完美演繹傳控體系,於是勒夫另闢蹊徑,讓出球權,利用年輕優勢,專注防反。

首先,這個體系可以充分確保後場人手充足,5後衛和雙後腰,使德國紮緊籬笆。進攻中,此體系亦有發揮。5場聯合會杯,德國進了12球,韋爾納、戈雷茨卡和施廷德爾分別打入3球,德國包攬射手榜前三。德國隊兩名翼衛赫克託和基米希體能充沛,且攻守兼備,這意味著他們能在守轉攻中,迅速給球隊帶來活力。中前場幾人分工明確,特點互補。施廷德爾負責支配球,德拉克斯勒擅於盤帶,而韋爾納和戈雷茨卡都是很會利用場地空間的新星。前者的速度令人生畏,後者對後插上時機的把握,讓人拍案叫絕。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與墨西哥的半決賽,是這套體系發揮的最經典案例。比賽中,墨西哥佔據了絕對主動,擁有大把球權和射門機會,但德國用整體防守和犀利的反擊,4比1完勝對手,青春風暴讓人彷彿夢迴 2010。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聯合會杯,充分證明了勒夫不僅只會一套體系,他可以因地制宜,給現有球員找到適合定位,並將其捏合成體系。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2018世界盃 小組賽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傳控不等於美麗,勒夫任性造惡果

2014年拿到世界盃後,榮譽已經不能滿足勒夫的慾望,樹立獨特風格,追求場面極致成為他的目標。俄羅斯世界盃前,勒夫只選擇適應其體系的球員,為此、他放棄了效率不俗的中鋒瓦格納,最後時刻將英超年度新星薩內踢出23人名單,而最薄弱的防守型後腰位置,勒夫也沒有耐心等埃姆雷·詹傷愈。 勒夫信號明確,無論任何球員,只要不適合自己的體系,就會被放棄。以往,勒夫選23人參賽名單,是球迷最熱衷討論,也是最愛指手畫腳的話題。這次,儘管一部分人為瓦格納、薩內打抱不平,但沒有人敢真正質疑勒夫。在俄羅斯,勒夫的球隊充滿了能力均衡的“乖乖仔”,這支德國隊沒有個性,每個人都像一顆螺絲釘,隨意供勒夫支配。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小組賽首輪對陣墨西哥,勒夫的主力陣容包括了8名世界冠軍。上屆世界盃奪冠後,勒夫親承,一支相同球隊是無法衛冕的。他說了,卻沒有照做。相比4年前,德國沒有了殷實的中場,雙後腰代替了三中場。克羅斯和赫迪拉的組合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家配打手”,在尤文圖斯出任8號位的赫迪拉有著強烈的前插慾望,他和克羅斯的距離總是過大。赫迪拉的丟球導致墨西哥反擊得手,但這只是本場比賽的冰山一角。墨西哥人反擊聲勢浩大,可惜效率不高。賽後,不少人都覺得德國運氣不錯,只輸一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胡梅爾斯抱怨道:“對方反擊時,後場只有我和博阿滕兩個人。”傳控足球最懼怕的就是被對方打反擊。如今,在皇馬習慣了被卡塞米羅保護的克羅斯,和老了4歲的赫迪拉,他們的搭檔顯然不是完美答案。巴薩式Tiki-taka要求球員丟球后立刻展開反搶,德國中前場的侵略性和反搶意識,也遠無法與拉馬西亞的理念相提並論。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次戰瑞典的下半場,是德國本屆世界盃唯一及格的半場比賽。戈麥斯替補上陣後,來到中路充當支點,韋爾納則相應移至左路。戈麥斯的牽制為羅伊斯的扳平球開闢道路,韋爾納終於可以在邊路發揮速度優勢,這是兩粒進球的來源。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就當人們以為德國將漸入佳境的時候,與韓國的比賽,勒夫沒有選擇延續,而是高冷地對前場大洗牌。戈麥斯被拿下,韋爾納擔任中鋒,厄齊爾首發,前場自由人羅伊斯的活動空間被壓縮。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諷刺的是,重新洗牌的德國前場,根本無法用技術打開韓國人的防線,他們不斷傳出低平球,卻正中韓國下懷。 韓國中衛搭檔空戰能力有限,但地面防守和預判能力可是他們所長。就這樣,勒夫的球隊白白耽擱45分鐘。

下半場,勒夫明顯給了球隊更多高空作業的信號,世界盃首秀踢得渾渾噩噩的戈雷茨卡,險些甩頭攻門得手。 此後,勒夫換上戈麥斯,韋爾納相應又回到邊路,胡梅爾斯也屢屢高空轟炸。這時,高球幾乎成了德國的唯一手段和希望。勒夫給自己糾錯的過程、也意味著時間的流失。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最終,德國沒了上一場的運氣,縱使28腳射門也無法叩開對方大門。勒夫作繭自縛了半場比賽,他用高端代替繼承,用任性代替實用,造成惡果。勒夫的傳控足球,中後場大部分時候很美,保持九成傳球成功率並不是難事。但Tiki-taka的難點在於,如何在前場30米區域產生化學反應。這既需要前場幾人頻繁穿插,拉扯空間,也需要快速的傳球速度,使對方持續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此外,最好還能有個以一敵眾的超級球星作為爆點。然而,這些要素德國隊都沒有,至少,這些不是常規的形態。傳控可以締造美麗,就像巔峰的巴薩;但傳控不等於美麗,比如這支3場只進兩球的德國隊。

四年過去,從世界盃冠軍到歷史性小組出局,勒夫經歷了大起大落。2018年的失敗,不代表傳控足球不適合德國,而是勒夫的執拗將傳控足球極端化。德國人的身體屬性,勒夫是不能將理想完美轉化為現實的。4年前,德國有多少關鍵戰役是通過定位球打破僵局?控球,更多隻是保持賽果的手段。如果因為傳控,德國的優良傳統高空轟炸和遠射不復存在,那豈不是得不償失?世界盃後,德國隊又到了新老交替的節點,無論勒夫留任與否,德國的打法變革都勢在必行。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勒夫任一把手的12年間,德國隊戰術打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