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精神阻礙了創新?正好相反,搞科學的人都是愚公!

周強

(2018年5月10日)

愚公精神阻礙了創新?正好相反,搞科學的人都是愚公!

最近上海七寶中學一名學生作文,討論《愚公移山》是否應該從中學課本中移出,認為《愚公精神》是工業革命後中國遠遠落後於西方的原因,該文在網絡上頗受關注,並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那麼,真的是愚公精神導致了中國科技創新精神缺乏,沒有發展出近代科技並實現工業革命,從而在近代落後於西方嗎?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搞科學的人都是清一色的充滿愚公精神的人。

在發展科學上,我們國家不是愚公太多,而是愚公太少。

一、科學家和愚公都是無數代人共同做一項十分宏大任務的人

太行、王屋二山,非常巨大,愚公和他的子子孫孫每個人窮其一身只能在大山上挖很少一部分土。

一門科學,其知識十分宏博,發展是沒有盡頭的,每個人窮其一身只能做很少一部分事,增加一點點貢獻,相當於一代又一代,無數的人堆出一座看不到盡頭的大山。數學是畢達哥拉斯、歐拉、高斯、黎曼、歐幾里德、笛卡爾等很多人共同接力構建的;物理是圖靈、比薩的列奧納多、萊布尼茨、懷爾斯等很多人共同接力構建的;化學是門捷列夫、道爾頓、拉瓦錫、居里、法拉第、玻意耳、呂薩克、範特霍夫、舍勒等很多人共同接力構建的;物理是卡文迪許、歐姆、法拉第、牛頓、麥克斯韋、普朗克、愛因斯坦、費米等很多人共同接力構建的,而且它們都還並是盡頭。其它科學也無不如此。

如果非要說科學家與愚公之間有什麼差別的話,可能唯一差別是,科學家是建山,建的是無形且沒有盡頭的山,愚公是挖山,挖的是有形且有盡頭的山。

、科學家和愚公都不是以自己享受果實為目的工作的人

愚公及前面很多代子孫都享受不到移山勝利的果實——山被搬走的那一天,走上開闊平坦的道路。

科學家,尤其是基礎科學家,他們是享受不到科學成果那一天的。哥白尼發現地球繞著太陽轉,布魯諾為宣傳和堅持“日心說”而被宗教裁判所處死,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這些人為登月的實現打下了基礎,但他們顯然知道自己不可能等到運用自己的成果登上月球的那一天。

科學家和愚公都有一種精神,他們為了讓人們能享受他們的研究成果,卻不在乎自己是否能享受到這些成果。

三、科學家和愚公都是經濟上願意吃虧甚至吃大虧的人

搬走太行、王屋二山,要挖壞多少鋤頭、用壞多少籮筐、挑折多少扁擔,磨破多少鞋子,前期投入巨大,只有投入,沒有回報,非常不划算。

搞科研,要投入多少錢購買材料和設備,反覆試驗,經歷多少失敗,浪費多少金錢,而且初期做出來的各種機器,效果往往還不盡如人意,還不如用手工方法,花錢少,效果好。計算精明的人,會認為這麼做不划算,根本就不會這麼做。

看看蒸汽機、電、汽車、飛機、無線電,哪一項不是經歷無數失敗,哪一各產品的研製不需要多種設備和巨大的投入,作為個人來講,做這些實驗和製造機器設備所花的錢,哪一項不比直接搬運東西或寄信的成本高?

國內那些民間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學術研究和發明創造的人,遇到的最大困難和打擊往往是親友和周圍人質疑浪費錢、沒有用、不幹正事,認為是幹虧本買賣,做法很傻。相反,他們羨慕和稱讚的是走捷徑、短期暴富。一般以來,我們很多人都太精明於眼前的計算,而不願意去做打基礎、利長遠的愚公。

四、科學家和愚公都是為了方便別人而把麻煩留給自己的人

愚公為了後來人能享受便捷的交通而移山,為自己找來了巨大的麻煩,這個麻煩遠遠大於它走山路的麻煩,然而他給自己找的麻煩卻能讓後來人都享受到出現的便捷。

科學家為了讓人出行更方便,製造飛機、汽車、輪船,為自己找來巨大的麻煩,這些麻煩遠遠大於他們走路、騎馬的麻煩,但是他們給自己找的麻煩卻讓人們享受到了出行的快捷與舒適。

科學家不是那些愛偷懶的人,而是那些為了讓別人能偷懶,不惜給自己找來巨大麻煩的人。

因此,科學精神就是愚公精神,是成敗不必在我,享受成果不必在我的精神;是那些最願意犧牲奉獻自己,以為人們帶來好處的精神;是把所有麻煩都留給自己,以讓人們更方便的精神。科學家是最勤奮的人、最具奉獻精神的人,而不是懶惰的人,不是投機取巧的人。

對於科學研究的這些巨大的困難和科學所需要具備的“愚”的精神,長期以來,是我們所缺乏的。新時代,我們要大力發展自主科技,實現創新發展,就要大力呼喚愚公精神,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追求眼前功利,多一些創造歷史功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