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互聯網時代,總有一些似乎無法撼動的“政治正確”。比如說,在明星粉絲大量集中的微博上,痛罵編劇導演製片公司,為“愛豆”爭取利益,已經形成巨大的聲浪,無人敢接他們的招。再比如說,在吐槽型用戶大量集中的豆瓣上,把文藝評論變成人身攻擊,動不動給熱播作品打一分,已經形成明顯的網絡暴力,也是沒人敢攖其鋒芒。

和粉絲辯論,很可能要面對官微被水軍攻佔的局面。和豆瓣網友辯論,馬上就會招來不能接受批評意見的大棒。問題是憑什麼?極端明星粉絲基是世界上最缺乏理性的一群人,豆瓣打分,尤其是對電視劇的打分,失準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更何況,這裡頭除了有粉絲的真實表達和豆瓣的自發評分以外,水軍操縱輿情的痕跡也是忽隱忽現。競品的僱傭軍趁亂入場,在上述兩種“不能惹”勢力的掩護下釋放黑水,更加讓風暴中心的創作者和作品滿身槍傷,百口莫辯。

作為一家行業媒體,我們對影視作品的成色有自己的判斷,我們對很多作品的創作過程有所瞭解,我們對很多文藝工作者的操守和能力心知肚明。我們確切地知道:有些人、有些事、有些作品,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不平則鳴。我們不care那些不能摸的老虎屁股。我們採訪了幾位今年以來飽受惡意評論困擾的主創人員。他們都是卓有成就的藝術家或製片人,他們都有作品在今年已經和正在播出。不是說他們的作品沒有瑕疵,而是在不容分說的鼓譟中,他們也有說話的權利。

電視劇《獵毒人》已播出近半。獨舌記者曾經探班這部劇,深知以總製作人嵇道青和藝術總監於和偉為首的創作團隊,投入了多少心血和智慧。然而這部劇開播以來,一直飽受種種簡單粗暴的批評的困擾。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文藝作品不怕批評,好的輿論環境是可以促進創作者成長的。對於影視行業的創作者來說,任何觀眾發自肺腑、出於真實感情流露的評論,不論好壞,都會被虛心聽取的。用心之作,也未必就一定是精品之作。但是,不好好看劇,不耐心於劇情,不心懷起碼尊重,張嘴就來的種種妄評是不可取的。

我們做了一些調研工作,發現有苦難言的遠不止《獵毒人》一部劇。隨著詢問範圍的擴大,受災面也在不斷擴大。其中不乏今年以來的一些成績不錯的劇目。就此,影視獨舌採訪了《獵毒人》的總製作人嵇道青、《歸去來》導演劉江、《美好生活》總製片人吳毅,聽他們一訴苦衷。

《獵毒人》的輿情亂象

《獵毒人》是7月6日在東方、江蘇兩大衛視播出的。前幾集主要是拋出故事起因,積蓄戲劇能量,劇情呈不斷升溫之勢。

然而,剛開播就有種種聲浪如影隨形。說特別演出的明星大腕為何一集就領盒飯,這不是溜粉是什麼?說號稱緝毒的行業劇,為何屢屢犯下專業錯誤?說主要女演員大喊大叫,演技為何這麼浮誇?說調光水平相當於90年代的水平,怎麼還敢稱大製作?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這些貌似專業的質疑讓製作人嵇道青啼笑皆非:你怎麼知道後來就沒有這位大叔的戲份?恰恰相反,他還有大量的精彩表演。看戲又沒人用刺刀頂著,這著的哪門子急?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作為一部涉及緝毒警察的電視劇,《獵毒人》早在動筆之初就由公安部組織深入雲南採風,在劇本階段又請來了公安方面的專家,都是為了保障創作過程中不出紕漏,成片之後送交有關部門把關,獲得了公安部的高度評價。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關於《獵毒人》不真實、不專業的批評,嵇道青實在難以接受,“不知道他們的自信來自哪裡?我百思難解。可能是美國的刑偵劇看多了吧!演技的高低是相比較而言的,在《獵毒人》當中,雲集了眾多的老戲骨,年輕演員自然相對青澀,但青澀是否本身就是人物的特質?這也需要認真分辨吧。因為對女演員本人的不喜歡,從而上升到所演角色的全盤否定,甚至人身攻擊,這是對演員的不尊重,也是一種不自重!”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具體到影像的技術問題,劇組請來的攝影、美術、音樂等主創參與過《一步之遙》、《畫皮》等這樣的電影。而調光公司是中國最頂級的公司數字王國,《唐人街探案》、《紅海行動》、《邪不壓正》的製作都有參與,專業性上是一流的,國內很少電視劇會捨得請他們,《獵毒人》為此也是花了大價錢,對最終效果很滿意。對這些專業性很強的領域,想要批評是需要做功課的,一知半解的妄加批評,暴露的是批評者自身素質的缺失。

嵇道青自己也對這些爭議做了思考,他認為:“豆瓣上文青和憤青居多,在這些人眼裡,純商業劇純情節劇純主旋律,一定不討巧。我們這個劇,因為公安題材,主旋律的痕跡是天然的,情節劇的元素又是必須的。因為是商業行為,我們又特別在乎收視和點擊。在主旋律、情節、商業這三個揮之不去的基石上,如何竭力去融合三者,提升品質,讓豆瓣人滿意,其實挺難的。我們接受有見地的批評,但惡意評論除外。”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他說,惡意和正常的評論,太好區分。字裡行間,行文造句,清晰可辨。“心平氣和,條分縷析的評論,哪怕再不專業再不著調,我都尊重。至於大量的人身攻擊,甚至辱罵,我除了對這些人所顯現的人性的灰暗感到悲哀,甚至有一絲絲的同情,別無他法,我不想跟他們撕逼,太掉價。在我眼裡他們都是病人,都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所有惡意的批評最後逃不脫兩個內因:那就是觀眾在專業性上的欠缺和有組織的抹黑。對於前者,是人性的問題,而後者則是行業的頑疾。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雖然主創人員對作品有自信,但豆瓣評分總是會影響一些跟風的媒體和懶惰的觀眾。他們沒有判斷力,或者沒有時間自行判斷,總是以此為依據選擇或傳播,這是讓創作者最無奈也最傷心的。

或許,在一個眼球金貴、時間寶貴的時代,受眾沒耐心品嚐,評家也沒耐心品讀,打分制在文藝評判領域被濫用了。這一點,不知何時才能得到糾正。

《歸去來》和《美好生活》的慘痛遭遇

《獵毒人》的遭遇並非個案。這背後的原因也是頗為複雜的,但毫無疑問,有人在試圖把水攪渾。

劉江導演的《歸去來》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劉江導演在接受影視獨舌採訪時表示:“特別神奇,很多黑我們的聲音在電視劇的播出過程中一直存在,等到了播出結束了,立刻消失。”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在視頻網站的彈幕區和一些行業營銷號上,負面的聲音總是在帶節奏。“它是一個組合拳,我們發現了很多大號都在發一些類似基於通稿一樣的言論,而且明顯是預設立場,負面評論方向出奇的一致。”

還有就是,明星粉絲一直在聲討:女一戲太少,女二戲太多,一直在指揮和指導編劇、導演的創作。問題是,女一600場戲,女二400場戲,說女二僭越女一,完全是顛倒黑白。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面對這些問題,劉江導演在憤怒之餘,也是哭笑不得。

近些年來,豆瓣的評分本身對於國產劇相對苛刻,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苛刻的背後,往往有一些有組織的幕後黑手。在接受採訪時,劉江導演很認同一個說法,那就是“群眾當中有壞人”或者“壞人偽裝成了群眾”。

早年間,對作品的抹黑還只是簡單的一些攻擊,可能是幾篇文章或者是一些短評,如今已經發展到從視頻彈幕到微博平臺,從豆瓣長短評到微信營銷號。幾年間,水軍鳥槍換炮,實現了裝備升級。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有些營銷號的心態昭然若揭:我上來先批你,反正罵就比誇吸引眼球。片方受不了,就會來“勾兌”,我就勢收一筆刪貼費。如果還有需求,我還可以改成誇你,再掙一筆。就算你不來找我,我也賺了眼球和吆喝,總之沒虧吃!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這些流氓號,已成為業界的黑勢力。那些明顯的黑粉,偽裝成沒有利益相關的路人。這些人掀起的風浪,很多情況下誤導了輿情和媒體,以文藝評論為名,行人身攻擊之實,對正常的文藝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干擾。

《美好生活》的總製片人吳毅專門談到,在電視劇播出的過程當中,因為角色人設的問題,很多“正人君子”對演員牛莉進行攻擊。牛莉是一個優秀的演員,她演活了先出軌又對前夫糾纏不休的劇中人“小白”。演員越是出色詮釋人物,反而越會引起部分觀眾反感,這種現象令人無語。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網絡的便利性放大了人心中的惡。因為作惡成本太低,很多人在網上肆無忌憚。而不負責任的言論,拉低了很多作品的口碑。

對於一部幾十集的電視劇,僅僅看一兩集就蓋棺定論,明顯不是什麼公允的評論。

對於演活了角色的演員,不愛如珍寶,反視為寇仇,這是多low的行為啊。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對於自己的愛豆,關心則亂,目無餘子,動輒上陣撕扯,其實是在毀愛豆的形象。

如果說汙穢評論是自發的,那這本身就是一種低級的發洩行為。而且,這種肆意的攻擊形成了一種集體的網絡暴力。

如果評論是有組織的行為,這些黑水不只是不道德,已觸犯法律。

網絡暴力正在侵蝕正常的文藝批評?嵇道青、劉江、吳毅一訴衷腸

在互聯網時代,變化的可能是觀眾口味,不變的是創作規律。改變的是創作者將直面觀眾,彈幕、自媒體、公眾號……不變的是公道自在人心。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將重塑創作者和觀眾們的關係,在這種變化的過程當中,創作者要努力適應,觀眾也應該捫心自問:在網絡上敲下的那些評論,究竟是不是出於本心?究竟是不是保有善良?究竟是不是把握十足?

目前,影視行業存在諸多輿論亂象,好好說話已經成為了一種奢求,亂批評、瞎站隊成為了一時風尚。惡意抹黑,肆意宣洩,早已超出了正常文藝的評論範圍。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和作品受此荼毒,是時候整治一下了。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 | 楊文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