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嚴重虧損的人其實都輸給了自己

凡是進入交易的人不論贏家還是輸家,他們都有相同之處:腦子裡全部是交易,非常專注於交易,不管盈虧,不管身處何地,在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是一樣的,在交易方面兩者都是極端主義者。

但為什麼有的會一直在市場裡生存下去,而另一類人卻虧損收場,我想可能是兩類人的生活方式和信念都是走向極端的,所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時候都比較全身心的投入到每一筆交易中,但是由於這筆交易一開始可能就是錯的,所以會導致一直錯下去 的原因吧。

股市是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嚴重虧損的人其實都輸給了自己


股市,是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

人性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我以為人性的弱點:首先是絕大多數的人,付出之後,想馬上就有回報;或者是想付出很少,收穫更多;還有就是,夢想著不必付出就有回報;

人性的弱點還在於:每個人都想活得舒舒服服。所以,他們就不想違背自己感覺到已經很舒適的狀態去思考、去生活。他們不想否定自己,因為否定自己的後果是,必須對既定的抉擇,進行重新的思考並另作抉擇;

人性的弱點還在於:他們很少意識到,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所有選擇的第一和最終的責任人。為了避免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要麼他遲遲不做出選擇,要麼依賴別人的意見做出選擇,缺乏獨立思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人性的弱點還有:他即使錯了,也不願意承認,而是去尋找各種可能的藉口,來為自己的錯誤辯解。他們骨子裡不願意承認世界的基本規律是“易”,也就是變化,並與時俱進。因為停留在固有的狀態裡,他會感覺活的非常舒服,且心安理得; ……

股市,就是和平時期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它是一個公正無私的審判官,會很快檢閱出你的對錯、能力、決斷力、智慧等等一切的高下。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人們一直過著事實上沒有“對錯”、自己總是正確的日子。可惜的是,生活和工作中的聰明,到了股市裡,立馬就變得沒有了用武之地。股市是一個需要智慧,而非聰明的地方。生活和工作中的大多數“經驗”、“知識”、“技能”……到了股市中,立馬不再管用。如果說世俗生活的經驗都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的話,那麼50歲的人,肯定比40歲的人更能在股市裡賺得到更多的錢。很可惜的是,股市不認世俗的那一套。這也間接證明了,世俗生活中的不少經驗和知識,其實是錯誤的。

也正是因此,習慣了按照世俗生活中的經驗和知識去生活的大多數人,其實都是不會取得成就的,也難以因此而獲得平靜、安寧、快樂和富足。那些獲得了平靜、安寧、快樂和富足的極少部分的人,都是克服了人性弱點,“逆著人性”去選擇去判斷的獨立思考的人。而股市,正是一個需要“反人性”思維的戰場:越是人多的地方,成功的投資人越是不去湊熱鬧,因為人多的地方,價值已經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對此,馬克吐溫說過一句十分深刻的話:“當你發現自己站在多數人一邊時,你就該停下來思考了。”);他們更願意去尋找適合於股市的規律,而非個案,因為規律是可以複製的,而個案是不可重複的;他們知道,種下一粒種子,是需要耐心來等待它長大的,而不是去拔苗助長;他們知道認錯,關鍵是他們知道什麼是對與錯的標準,他們知道什麼是該堅持的,什麼是不該堅持的;他們知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們善於識別風險,知道什麼是真風險、什麼是假風險……

股市是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嚴重虧損的人其實都輸給了自己


炒股最常見的錯誤操作

羊群心理

很多人買賣股票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圍人的影響,甚至左右,其實就像自己的孩子自己瞭解一樣,自己的股票也是自己最有發言權,總跟別人跑不但容易賠錢,還買不到經驗。股評家的話別輕信,報紙的推薦也要三思,這個世界沒有這麼簡單,成功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獨立思考的。甚至連經濟學大師和監管部門的話,也不要完全盲從。

頻繁操作短線

頻繁操作短線是散戶最容易犯的錯誤。看到市場中出現漲停的個股,總想著別的股票比自己手中的好,在急於盈利的貪念誘感下不停地換股操作,結果卻適得其反,在追漲中買在了高點,錯過了自己原來持有的好股票。普通投資者這樣做只能是越操作越虧損,白白浪費手續費,甚至在牛市中也掙不到錢。 

投資分散化

資金不多卻同時持有四五個,甚至十幾個品種的股票,這樣做固然能夠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但是,對於大部分的散戶來講,對各種技術指標的分析能力和大盤形勢的感知能力都不強,而且,個人精力有限,如果同時關注過多的股票,勢必會影響對個股的分析和判斷。而且,散戶持有的資金本來就不多,同時持有過多的股票,每隻股票都買不了多少,即使持有的股票有漲的也賺不到錢。 

不喜歡空倉

很多散戶都不喜歡空倉,不管股市行情如何,只要賬戶上有錢,就總想買點股票。實際上,在股市中真正能夠賺錢的投資者都是非常重視輕倉或空倉的,在股市中能夠學會休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當大盤趨勢向下時,大部分個股都是下跌的,投資成功的把握不大。如果此時投資者能夠適時地輕倉或者是空倉,才能在出現好的買入機會時及時跟進,不至於喪失機會。

偏信消息面

他們通常不分析基本面,不觀察K線圖,不分析股價走勢,只是依賴信息面,相信小道消息。偏聽股市黑嘴的預言,這樣進行操作的結果註定是輸多贏少。因為被散戶得知的大部分消息面都是莊家為白己順利出貨所做的掩護。

股市是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嚴重虧損的人其實都輸給了自己


在股票市場獲勝有三種主要的因素:頭腦、方法和資金

沒有一種勝利的態度,沒有正確的理狀態,沒有必要的冷靜頭腦,即使是用最完美的方法也可能會虧錢。事實上,一個勝利者更多是由頭腦的素質所決定,而不是由方法或資金。

一個人心裡想象是什麼樣,他就是什麼樣。

大多數人錯誤地認為獲勝者自信和肯定是因為他們獲勝了,真相卻是獲勝者不斷贏利正是因為他們自信和肯定。

想像是一種與非現實世界有關的品質,但是成功的交易者堅持根植於真實的、現實的東西。他們經常考慮是什麼,而不是可能會是什麼。他們不去想像、猜測或者希望。他們僅僅考慮事實,對事實做出反應,一秒一秒,一分一分,幾乎沒有想像或觀點。

太多或太高的期望無疑是新手的符號。有理由的期望是可以的,但是必須是安全的期望。過分熱烈的期望總是為那些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的人所有。它們是那些還沒有經歷過在獲得成功的路上的一個接著一個的和艱辛的人的標誌。

每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只有幾個基礎的非常簡單的方法決定他們是否應該買、賣、持有或者忽略。他們不會使事情過分複雜化,他們總是願意做,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

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尤其是對交易者而言。它是那些持有虧損頭寸的習慣的人的頭號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恰恰是希望在該採取行動的時候使你不去行動。它在一個人最不該坐等的時候助長了安逸和自滿。希望就像是一副麻醉藥,奪走了價位合理推理的能力。那些希望的人對事實視而不見,他們總是受那些靠出售希望謀生的人的支配。

逆境,損失,是市場能給予交易者最大的財富。損失不過是偽裝的機會罷了。每一個錯誤、每一次失誤都為交易者提供了一個消滅一種缺點,打敗一個魔鬼的機會。

股市是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嚴重虧損的人其實都輸給了自己


交易的本質

在市場上確定性是相對的,而不確定性是絕對的。套利原理的精髓就是在於不是與不確性對抗,而是在最大程度上將不確定性包容。其實一個交易者的成熟過程基本上能夠體現出這樣的軌跡。從與不確定性(虧損)的逃避到與不確性的對抗;從與不確性的對抗到對不確定性的接受;從對不確定性的接受到對不確定性的包容。最終交易者能夠超越不確定性的問題,而利用一絲的概率優勢來實現長期穩定獲利。這時的交易者已經不是非要利用必須看懂市場不可的預測來實現獲利。

至此,我們根本無法解決趨勢跟蹤系統的缺陷。那麼參數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市場是一碗量子湯,他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指引。按照《臨界》的說法,複雜的現象並不可能具有常態分佈中的參數,而只符合“能量分佈法則”。由此看來,市場的本質是根本就沒有參數的,而我們又必須用有參數的技術來應對沒有參數的市場。

進入投資市場後,我產生了一個重大的轉變,從對市場的探索,轉變為對自己內心的探索,這一點我們稍候再說。所謂參數的價值,並非來自於市場,而是來自於我們的自身。趨勢跟蹤系統中的參數,根本就不是什麼市場預測工具;而只不過是符合我們內心需求的資金管理工具。因為我們的環境不同、內心需求不同,所以參數的選擇也是不同的,僅此而已!更忌諱虧損次數的交易者,可以選擇更遲鈍的尺度;更忌諱虧損幅度的交易者,可以選擇更敏感的尺度;什麼都忌諱的交易者,就可以離開市場了。由此看來,交易是一項很個性化的事業,對錯、或者說選擇是需要因人而異的。

股市是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嚴重虧損的人其實都輸給了自己


交易系統的構建

一套完整的股票交易系統包括三個部分:市場環境與投資偏好控制,交易執行控制和資金倉位控制。

1.市場環境與投資偏好控制

市場環境與投資偏好控制,要求投資者首先識別當前的市場環境,並根據市場環境確定交易模式和股票投資標的。

(1)市場環境

這裡的市場環境主要是指整個股票市場所處的大勢氛圍,即目前股市處於上升趨勢、下跌趨勢還是盤整趨勢。

對於投資者來說,當股市處於上升趨勢時,入場交易獲利的可能性會非常大;反之,當股市處於下跌趨勢時,入場交易獲利的可能性會非常大;反之,當股市處於下跌趨勢時,入場交易獲利的可能性則會很低。

(2)交易模式

交易模式是指投資者根據對市場大勢的判斷和個人偏好設置的交易路徑。這些交易模式既包括按週期劃分的長線持股、波段交易、短線投機,也包括搶反彈、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等。

(3)股票投資標的

股票投資標的是指投資者根據對市場大勢的判斷、選擇的交易模式,結合個人偏好確定的備選投資股票。通常情況下,交易模式不同,所選的投資標的也會有所區別。例如長線持股的交易模式適合選擇績優股,搶反彈時則適合選擇短期熱門的小盤股等。

2.交易執行控制

交易執行控制是整個交易系統的核心,是指投資者對整個交易過程進行的詳細規劃。交易執行控制包括如下細節。

(1)入場方法及條件

入場點的選擇,對於交易成敗和投資者心理都有重要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投資者可以通過大盤環境和個股走勢雙重方法設置入場條件。如當大盤向好時,股價向上突破10日均線,且MACD指標金叉買入等。

初次買入股票時,儘量控制好倉位,不宜全倉進入,以免判斷失誤,給自己的本金帶來風險。

(2)加倉方法及條件

買入股票後,當股票突破某一重要阻力位和回調遇某支撐位支撐再度上升時,可以考慮適當加倉。加倉無須一次到位,可分批次進行。原則上,前期加倉量可以大一些,股價上漲到高位時,加倉宜謹慎。

(3)減倉方法及條件

買入股票後,當股票運行趨勢與預期不一致,即遇到某一重要阻力位或出現回調時,可考慮適當減倉。與加倉相似,減倉也可分批次進行。

(4)設定止損

由於短線操作講究快進快出,所以很多時候設定的賣出條件就可以作為止損條件。但有時也會不一致,這時就需要另設止損位。如買入條件為MACD指標金叉,賣出條件為MACD指標死叉,這時就需要設定止損位為MACD指標死叉。

(5)止盈設定

為了確保短線盈利能夠及時兌現,在短線操作前,必須確定明確的盈利目標。一旦目標達成,就可以全部或部分撤離目標股了。

一般情況下,止盈條件設定為有明顯的賣出信號出現時,也可以設定為具體的盈利目標值,如10%、20%等。

3.資金倉位控制

資金倉位控制主要包括對整體倉位和個股所佔倉位控制、預留資金控制等。

(1)整體倉位控制

投資者可將總倉位水平線劃分為空倉、30%線、50%線、70%線、滿倉五個水平。鑑於股市中沒有絕對安全的時間,因而滿倉持股是儘量應該避免的。

通常情況下,當股市處於上升趨勢時,可以適當提升倉位水平。反之,當股市處於下跌趨勢時,應降低倉位水平,直至空倉。

(2)單隻股票倉位佔比

通常情況下,單隻股票的倉位佔比不應超過30%。當然,如果資金量很小,可以突破這一限制。

控制單隻股票的倉位佔比,本意是要分散風險。如果資金量太小,就失去分散風險的意義了。

(3)預留資金比例控制

預留資金的比例,因投資者個人投資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而異,一般不應少於20%。

牛市時,可以直接設定在20%的水平。熊市時,則要提高預留資金的比例。即使是一次非常強勁的反彈,也要保證預留資金不低於30%。投入預留資金時,還要做好資金回收計劃。

股市是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嚴重虧損的人其實都輸給了自己


交易系統,一切為了規則。

研究技術是為了交易,但一不留神,就容易把一些技術當成了未來必定發生的算命工具;又或者只注意到了未來會漲到哪裡,對止損的論述卻不留意。

交易規則,誤把它們神化成為精確的技術。試舉雙穿為例,我們把雙穿定義成一種交易信號,並對雙穿之後的幾種變化進行了羅列,對於雙穿之後的入場離場、條件也寫明白了。這個雙穿到了我的手裡馬上變味,變成了只要雙穿就會大跌大漲,成了預測工具了。神化書中的技術,象海豚張嘴、深海炸彈、弓形、金邊金角、仙人指路、芙蓉出水等等,都是圍繞一個形態列幾個圖,說,出現了這種信號你就買吧,你看過去都驗證了。而對意外情況則較少提出防範措施。國外人注重規則,而國內人注重預測。

江恩預測小麥價格那次,震驚全美,至今被人稱道。但我們看江恩最後寫的《華爾街45年》,他寫了24條永恆的規則,假設他真的永遠能做到何時何價,他還需要這些永恆規則幹什麼?他也有止損的時候!他也不是神!這真的是一個怪圈:按理說,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市場無法持續性地精準預測其價位和時間,但幾乎多數研究技術的人都在試圖發現最神奇的東西。在市場上,交易型的博文寫作者遠不如預測型的寫作者受到歡迎。同樣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預測者經常一會兒上天一會兒入地,對的時候是活神仙,錯的時候變成鬼怪。結論肯定是驚人地一致:這個世界上真的不存在神。

所以重視交易系統要高於重視預測。你交易不是建立在預測的基礎上嗎?是的,我是建立在了預測的基礎上,但預測是整個交易系統中的一部分,對於按預期方向運行和違反了預期運行,都有相應的規則與其對應!沒有一定的事情!當然我沒有任何貶低預測技術的意思,沒有預期,就談不上時間計劃、空間計劃,我的意思是,不要走火入魔。

任何技術,必須圍繞“買點、持股時間、預期空間、止損、倉位”這5條買股票時最基本的、必須考慮的事情去學習,補充自己的交易系統。如果你學的技術跟以上5條沒有任何關係,勸你別學了。

股市是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嚴重虧損的人其實都輸給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