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豫東的八年抗戰(連載19)

(二十 一) 打 響 反 擊 戰

前情提要

李五林看出是新四軍主力阻擊他們,帶領他的十幾個親隨早溜了圈,又怕鬼子找他的麻煩,於是在逃回傅集據點之前,設下了苦肉計,自己先用刀往左腿上砍了個小口子,又對他的隨從開了幾槍,有的傷了腿腳,有的傷了臂膀,一個個裝的如喪家之犬一樣,一瘸一拐的回了據點,矇混過了鬼子對他的追究。

經半個月的保糧鬥爭,不僅消滅了不少鬼子和漢奸隊,同時很好的保住了糧食,群眾高興極了。最為艱難的大災荒總算過去了,家家有了糧,在此後支援我軍的抗日鬥爭中,老區百姓做出了很大貢獻。

1944年歐洲戰場發生了逆轉,蘇聯於1943年3月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消滅了德寇三十萬侵略軍,從此轉入反攻,德國法西斯節節敗退。美英軍在蘇聯紅軍取得重大勝利的基礎上,於1944年6月在法國登陸,開闢了第二戰場。德、意法西斯從此由瘋狂的侵略轉為防守。這大大鼓舞了我黨軍民抗日戰爭的必勝信心和決心。雖說日寇夢想盡快結束對華的侵略戰爭,好抽調兵力北攻蘇聯,牽制蘇軍在歐洲戰場的反攻。但隨著我新四軍八路軍多年抗擊日寇,消滅掉一股股投靠鬼子的偽頑土匪,迅速壯大了自己,牽制住日寇百萬以上主力部隊,日本不僅是攻擊蘇聯的美夢破裂,而且在中國戰場也開始走了下坡路,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然而日寇還要作垂死掙扎,1944年初,日寇調集數萬兵力,西進佔領了交通中心鄭州,企圖打通平漢鐵路線。國民黨正規軍和雜牌軍近四十萬人,沒怎麼抵抗就投敵、叛變、逃跑,亂作一團,原佔領我水東地區的國民黨中央軍力量大大削弱,這就給我睢杞太抗日根據地的新四軍一個大發展的機會。

血濺豫東的八年抗戰(連載19)

我水東獨立團在水東地區頑強打擊日偽,已讓日偽聞風喪膽,近一兩年獨立團又得到了迅猛發展,已大大超過三個營的編制,為了樹立起“獨立團”大旗,兩千多人的隊伍,都稱為“獨立團”。在豫東大地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參加獨立團,不怕活一年,個個不怕死,專打日偽頑!”從1943年保糧鬥爭後,我軍一邊擴大自己的隊伍,一邊四面出擊,且不少偽軍和漢奸隊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明裡暗裡同我軍拉關係,通情報,助我抗擊日寇。

獨立團政委李中一和冀魯豫軍區派來的新任獨立團團長張剛劍等領導,部署了反擊命令,讓對睢縣瞭如指掌的睢縣籍副團長王廣文同志,率二營去睢縣痛擊忠於日本鬼子的大漢奸孟昭華。

王團長派出特務連和偵察部隊,對孟昭華各區鄉隊的骨幹分子、特務、坐探等爪牙一個個摸清,利用在偽頑中的關係,猶如一把利鉗一樣,把他們一個個拔掉,許多區鄉隊實際上已成了我們的內線,對頑固不化的敵人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予以痛擊,先後拔掉了王行莊、姬芳李和英王莊等區鄉隊據點,另一個營剷除了西陵寺和匡城、後臺崗等小據點,孟昭華創建的所謂“模範縣”被徹底摧垮,同時開始建立了新的抗日政權和縣區武裝。

盤踞在長崗的一小隊鬼子和四百多偽頑,是睢縣較大的據點,也是孟昭華最大的區隊駐地,掃清了各區鄉隊之後,我軍就決定打長崗。長崗據點的漢奸,看到各區鄉隊被逐個殲滅,早已成了驚弓之鳥,整天提心吊膽的龜縮在據點內,現在新四軍已重重包圍了長崗,漢奸們看出鬼子已是兔子尾巴長不了,就借站崗放哨之際,三五成群地投靠了我們,鬼子也鎮不住,待我軍圍攻打響了第一槍,不到半天功夫,除個別頑固分子之外,大部分漢奸已投誠,很快在我軍幾乎零傷亡的情況下,拿下了長崗。

血濺豫東的八年抗戰(連載19)​​

打開長崗後,我軍繳獲了許多槍械、彈藥、醫藥和物資,拉了幾馬車,送給了在宗店以西武旗、朝坡等村駐防的我水東地區剛恢復的後勤處抗日子弟學校、被服廠和醫院。

二營作戰參謀率六七百人在杞縣傅集南宋吉屯一帶活動時,一天傅集的漢奸李五林帶領三四百人的漢奸隊,跟隨四五十個鬼子到我根據地掃蕩搶糧,沿杞太公路向南進犯。我偵察員早已將情況報告了韓參謀,我軍在五里井以南公路兩側設下了埋伏,當敵人全部進入我伏擊圈內,韓參謀一聲令下,槍彈、手榴彈從東西兩側打向了敵人。

漢奸隊本就不願出來,在鬼子和李五林的威逼下,無精打采地跟著出來“掃蕩”。一看中了新四軍埋伏,大部分調頭就往回跑。漢奸頭子李五林眼疾手快,領著幾十個貼身走卒,比兔子還快逃回了傅集據點。其他漢奸不少人投降了我軍,調轉槍口打起了鬼子,被丟下的幾十個鬼子,被我軍如銅牆鐵壁一般圍的嚴嚴實實,大部分被殲滅,其餘全部被俘,其中有鬼子小隊長和翻譯官,全部帶回了我軍駐地。

老百姓看到被俘的鬼子,有的用坷垃(土塊)砸,有的一邊罵一邊往鬼子身上吐唾沫,被我軍戰士勸止,到我軍駐地後,還給鬼子傷員進行包紮治療,對鬼子進行了反戰教育,幾天後把俘虜的鬼子全部放回了傅集據點,走時鬼子恭恭敬敬地向我軍鞠躬,感謝不殺之恩,回據點後,不久就撤走了一部分鬼子回了杞縣。

後來我軍派偵察人員去傅集偵察,其中包括我和母親。緊接著在一天夜裡就全殲了傅集的鬼子、漢奸隊和偽軍。(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