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太重要了!

1

下象棋的人大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仅靠几个小卒就能将对方将死。

而在国际象棋中,更是有这样一个规则:当一方的兵到达底线之后,可以升变为“车”“马”“相”“后”中的一种。

“小卒过河顶大车”,追溯象棋与军事源远流长的联系,我们更容易找到这句话对部队的启示。

士官太重要了!

若干年来,在我们的军队里,一直有这样一群人,执着追寻着“升变”的梦想和路径。

蒋金良,从军5年,能从海浪、海洋生物和各型舰船发出的10多种杂音中,甄别出目标舰船的声响,并据此判断出目标舰船的国籍、型号、甚至舷号。2018年6月,习主席视察时,对正在训练的官兵现场出题抽考。看到蒋金良准确无误地报出答案,习主席竖起拇指为他点赞。

肖海生,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聘为海军潜艇学院教授。他10多年“零失误、零差错”,保障潜艇完成首次极限深潜、首次远航等50多次重大任务,安全潜航数十万海里,被称为操纵中国潜艇AIP系统第一人。

士官太重要了!

尹长江,遇到机电装备故障,能不借助任何仪器迅速用双手感知物体温度,为海上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赢得宝贵时间。2017年,他参加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从48缸不同温度的水中随机挑选3缸,用手测出的水温误差在1℃以内。

巨孝成,初中学历入伍,在数百次复杂条件下成功放飞无人机,培养的无人机骨干遍布全军,领衔多项科技革新,参与编写了我军第一部《无人机训练与考核大纲》。

王忠心,熟练掌握操作3种型号导弹武器,精通19个导弹测控岗位,先后执行重大军事任务28次、参加实装操作训练1300多次,没有一次出错。去年7月28日,习主席签署命令,授予他“八一勋章”

……

这些优秀的军人,都有着同一个名字——士官。

2

“士官太重要了!”今年两会期间,习主席发出的这句感慨,既是对士官队伍地位作用的高度评价,也是强军兴军的时代要求。

目前,我军士官在基层单位已占兵员总数的50%以上,有的高技术部队甚至高达80%。他们中有的是“兵专家”,有的是“武教头”,有的是“业务通”,有的是“掌门人”……士官“官”不大,责任很重大;地位不起眼,作用很耀眼。

“没有星星在肩使命依然承担,没有麦穗在冠却是军中骨干”,一曲《士官组歌》唱出了士官的重要作用。他们驾驶铁甲驰骋疆场、控驭战舰远航大洋;他们指挥长剑刺破苍穹、驾着蓝鲸潜入深海。他们就像铆钉一样,“铆”在各个基层岗位上。

部队的基础在基层,基层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中坚在士官。随着部队开展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武器装备部队,士官既是这些装备的直接操作者,更是未来战场冲锋陷阵的关键力量。

纵观近年来世界上的几场战争,连、排、班小分队乃至单兵的作用空前凸显,一大批集指挥、战术、技术、特战等多种技能于一身的“末端指挥员”——高素质士官在战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决定战斗行动的成败。

士官太重要了!

有影迷统计,此前热播的电影《红海行动》中,执行救援任务的8人小组,就是一支多数作战岗位由士官担任的精干队伍。

有专家说,未来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士官的战争”。这样的判断也告诉我们,打造一支精湛的士官队伍,最大程度释放士官人才队伍潜能,理应成为各级共识。

3

小卒子要过河,并不像棋盘上动动手那么简单。

火箭军导弹部队瞄准号手文熙俊,为了练就瞄准技能十年砺剑,手指头上都磨出了老茧,进阵地时指纹系统竟无法识别。

南部战区陆军特种兵宗道辉,熟练掌握6种机型、8种伞型和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伞降技能,以及擒拿格斗等18项军事本领,这背后是上百次参加试飞试跳的生死抉择和10多次闯过的“鬼门关”。

士官太重要了!

卒子过河能顶大车,关键是有没有越过那道楚河汉界、奔赴前方战场之心。正如整个棋盘中,卒看起来是子力最小的棋子,但没有人可以忽略它的潜力,因为他从不后退,永远保持着进取的姿态,一步步汲取力量,成为一名可担当重任的后起之秀。

未来战场,不断更新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变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对士官的科技素质、信息素养和指挥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停留在过去,满足于以往,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未来战争的骨干力量,只有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把每一个动作练到精准,才能做到打起仗来“我的岗位请放心”。

4

士官太重要了!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细数那些优秀士官的成长经历,除了他们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更离不开各级组织和带兵人的关爱培养。给予士官队伍充分的机会和舞台,激发出来的潜能也将是巨大的。

“各级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持士官队伍稳定,发挥好士官在强军兴军中的作用。”习主席的话语字字千钧,带着温暖。

有时让征战大军疲惫的,不是眼前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土。很多士官不仅有成长诉求,还有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

有调查发现,“初级士官忧晋级,中级士官忧转业,大龄士官忧婚期,已婚士官忧团圆”的现象在部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现实中的矛盾让他们很难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

这个时候,仅靠教育引导恐怕远远不够,必须更多地用好政策这颗“定心丸”。士官遇到的困难大都很具体,迫切需要带兵人将心比心、以情换情,自觉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作决策。

士官太重要了!

这些年,士官长、士官参谋等新生事物相继出现,已婚士官离队住宿、士官教育培训、士官疗养等一大批栓心留人的制度措施不断出台,落实好这些政策制度,对士官实施定制化关爱,必将有效强化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极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给雄鹰以蓝天,给蛟龙以大海,给千里马以旷野。我们坚信,有各级组织创造的良好成长条件,有每名士官铆在岗位上百炼成钢,一定能最大限度激发强军兴军中的骨干力量,打赢未来战场上的“士官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