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本文由SMZDM.com用戶微笑的眼睛

投稿分享,對於很多不太熟悉裝機的用戶來說,從電商購買整機其實是最省事的辦法。本篇文章正是讓舉棋不定的用戶可以詳細瀏覽的體驗好文,供大家參考。關注“電競裝備社”,每天給你最好看的。

我的DIY情節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我是一個熱愛DIY的人,這是我2011年自己組裝的第一臺電腦,每一個配件都是自己深思熟慮後的結果。I7 2600K+16G內存,在當年也可以說是頂配了,只是作為工薪階層實在沒有太多的閒錢,當時為了學習PS PR這些專業的軟件提升工作效率,對顯卡實在是沒有太多的需求,所以顯卡比較LOW,當時拍照片也是拉了一塊白布,然後用家裡的3支節能燈搞定的,大家湊和著看吧。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後來才知道一塊好的顯卡可以對PS等這些專業軟件加速,為了進一步提升效率,第二年才更了ATI 7700,因為上一次裝機時為了省錢所以機箱很一般,工作時比較吵因此一併換了,偵察兵的造型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的,而且板材厚沒那麼吵。電源其實原來的航嘉一直很好用穩定,因為當年白金冰碟剛剛上市在炮村猜價格活動,自己正好喜歡這類東西,我是第二個猜中價格拿的獎勵,所以才換的。那個時候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所學的東西有了勇武之地。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後來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自己的小金庫也充盈了一些,用了5年的2600K平臺也算是功成身退了。這是16年升的6700K和華碩GTX980 TI又是頂配。

大家必然會比較奇怪,為什麼每次裝機都是自配,而且都是頂配?原因很簡單就自己裝機省錢,其實當年很多人去選擇DIY,學習DIY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為了省錢,同樣的價格可以買到更高的配置,何樂而不為呢?只是保修是個坑,一但配件出問題雖然是全國聯保,但是送修要自己快遞,而且什麼時候修回來沒有個準,一修修一兩個月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你催也沒用,真是被拖得沒脾氣,保修時間沒有保障。至於為啥買頂配,我的想法有所不同,我是用來學習PS、PR的,學習就是對自己投資,而且這些技術學好了是可以出作品賺錢的,所以電腦是生產力工具,自然越快越好。其次才是玩遊戲,性能高、跑得快的電腦玩,遊戲自然也爽。其實這些年下來這幾臺電腦早已回本了。

今年的6.18大吃雞大采購:(價格和6.18特價活動有所變動,勿怪~)

去年開始流行吃雞,周圍的朋友都在吃雞,不經意之間自己也加入了吃的隊伍,本來自己的配置也是能跑的,但是看到身邊朋友都是八代平臺,有點口水再,加上最近學習了AE,太吃CPU和顯卡了。四核的CPU效率還是低,所以趁著6.18搞活動,也打起了升級的注意。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CPU自然是8代 I7 8700K為主了,6.18當天兩者只相差200塊,我有什麼理由不選擇這顆主頻起步更高,還可以超頻的8700K呢,即便以JD的“二手美譽”很有可能不是神U,但總比某寶挑剩下的強吧,200塊拼個人品不虧。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在顯卡的選擇上自己以前用的就是GTX 980 TI現在太低了看不上,怎麼著也不能比原來的顯卡差吧!當然了不顧忌電費的話原來那塊GTX980 Ti也不錯,只是沒了顯卡舊平臺不好賣,最後還是考慮新卡。GTX1080TI價格比較高所以暫時不考慮,而GTX1070和1070 TI價格相差不是特別大,1070 TI非標版可以摸到1080的屁股,從性價比角度出發GTX1070 TI無疑是最合適的。而且從1060開始就支持10BIT色,可以讓我的專業顯示器顯示更上一個臺階。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這是最後自己反覆琢磨後的配置,可以說光汙染、性能、性價比都有了,最後快1萬3的價格又讓我猶豫不決,當然也可以把360冷排換成240排把價格控制在1.2萬,只是樣子會比較挫。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正在舉棋不定之時無意間搜索8700K的時候出現很多8700K 主機,發現有好多已經安裝好的成品主機,價格和自己配置差不多,甚至有的更便宜,還省了自己安裝的麻煩,於是就動起了直接買成品主機的心思。所以最後把注意點放在了成品主機上。8700K+1070TI的主機並不多,HP的1.5萬上1080IT當時也有點口水,但是比1070TI高了差不多4000多,我自己配置早就能上1080TI了,還可以省1000下來加內存,最主要要的是看看自己的金庫還是有些不足,所以最終還是鎖定1070 IT的主機,名龍堂、橙派等這些品牌無疑更加便宜,所以我又百度了一下這幾個品牌,但是網上褒貶不一,再翻評價和某寶的追評,發現保修的時候問題比較多,所以心裡總有點不踏實,這麼貴的東西我自己可不想做小白鼠,因此最後我不得不把焦點集中在了ASUS/HP/LENOVO/DELL這些老牌廠家上,畢竟都是上游的供應商,不至於拆自己的品牌出現用返修主板返修顯卡這種問題,想起單位的品牌機走保修都是帶著主板硬盤上門的,所以更踏實一些。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工薪階層就是這點沒辦法,手裡的都是血汗錢,所以每一分都得精打細算,你也可以說我扣,沒辦法誰讓我們生活在底層呢!仔細對比買到高性價比的產品,少花錢買更好的產品本身就是變相賺錢,只能這麼想了。對比了差不多一個上午,把1.2萬左右心裡比較有譜的幾款做了一個詳細的對比,JD沒有這麼詳細的參數,我是又是百度又上炮村翻。最後做成上面的表可以說是最詳實的了,以免自己看漏,現在自己用完了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所幫助。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為了瞭解更詳實的情況,所以把這三款主機的所有評測看了個遍,其實我也是有信仰的用戶,11年就用華碩的主板感覺還是很穩定的,如果配置一樣即便是高個1000我也就認了,不過CPU 7700而且主板H270整個都低一代而且價格還高,只是為了一個信仰燈,總感覺有點不值,如果主板是Z370,CPU換成8700K我也就咬牙上了。所以最後把焦點放在了DELL和聯想上。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這兩個機器的價格完全一樣,黑色部分參數基本一致,至於電源是460W和450W真的沒多大差別(藍色部分是對我來說沒什麼大問題的小區別)。像視頻接口有沒有都無所謂,走獨顯了誰還會去用集顯的接口,前面板的USB3.1多一個少一個真的也無關緊要。擴展性上DELL更好一點,畢竟多兩個內存插槽和1個PCIE及2個PCIE1X,另外帶刻錄機和讀卡器。不過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說還是8700K和GTX1070 TI換來的性能更高,性價比更高而且刃9000Ⅱ帶燈效更酷一點,於是很糾結。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因此再次百度仔細對比兩者的內部結構, DELL XPS8930 R1AN8雖然有更多的PCIE接口但是內部空間不足以插入一張顯卡走SLI,只能以後用來插萬兆網卡或者PCIE SSD,有點委屈了這些接口。而聯想刃9000Ⅱ倒是比較徹底,想插啥都不行,糾結啊!最後還是因此8700K和GTX1070TI的性能有些傾向於聯想刃9000Ⅱ,畢竟性能更高犧牲那麼一點點擴展性還算值得。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618當天特價11499的價格成了壓倒我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當天就剁手。

簡單的開箱: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下完單後就樂呵呵地等著自己心心念唸的刃9000Ⅱ,JD速度快就一個字,第二天就收貨。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對於熱愛DIY人來說開個包就像看小媳婦一樣,美滋滋!哈哈!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正臉採用幾何結構及金屬網面組成,加之側透應該說還是有些特點,雖然不是特別拉風,但也不像普通機箱那麼平庸,至於是否好看那就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了,反正樣子不銼就是了。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和我以前自己DIY的機箱不同的是刃9000Ⅱ頂部設計有把手,以前我搬個機箱必須雙手端,把手的存在確實方便很多。頂部採用了內凹設計這點我較為滿意(主要原因是以前充手機掉過碎過屏),現在放機箱上用USB充電應該不會再滑落了。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頂部採用塑料面板,同心圓紋理設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時尚感削弱塑料質感,但是大面積的使用依然無法避免給人大塑料的感覺。特別是機箱本身頂部本來就是金屬鋼板,為啥還要替塊塑料板?我不是學設計的所以看不懂,雖然看不懂但是不影響使用就是了。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頂部依次為USB3.1、音頻輸出、話筒及電源開關,接口面朝頂部,從使用上來說插拔更方便,但時間長了會比較容易積灰,如果接口朝側面可以很好地防塵,但插著U盤被撞壞的風險更高,所以現在多數機箱的接口都是朝上,這算也是一個趨勢吧。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打開前面板可以看到光驅位,有需要的可以安裝刻錄機,反正我是不需要啦,我打算把這個位置改成固態硬盤位,下次塞次固態硬盤進去。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前面板底部是LEGION的LOGO造型,談不上好看不醜就對了。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側透還帶金屬網孔的這還真是第一次見到,金屬板的存在可以有效屏蔽電子信號,但咋們又不是孕婦,必須拆了。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說起來很慚愧!玩了幾十年的電腦,除了那會兒用DOS是正版的,後來都是那啥版,大家都懂的啊!主要是以前正版太貴,後來雖然便宜了,但是那啥版太方便了,直接GOST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現在終於用上了正版的系統了,帶正版的OFFICES,品牌機就是這點好,都是正版不存在安全隱患。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散熱風道用的是較為傳統的前進後出式,前面板進風口使用大開孔並覆蓋金屬網面,不過沒有安裝活動式過濾網,會增加積塵後清灰的難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背面出風同樣使用了金屬防塵網除塵,清灰同樣需要拆下整個面板。好在支持UIY,允許開箱升級配件,這也是和很多品牌機不同之處,刃9000Ⅱ在機箱上不貼防拆封條,允許你在不影響和破壞原結構情況下升級,也就是說只要不拆壞還是可以正常保修的,我對自己手活還是很有信心的,拆兩塊面板不是什麼問題(有強迫症半年清灰是我的極限)。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背面主板不帶DVI/VGA/HDMI接口,這也是和自己DIY最大的不同之處,不過用獨立顯卡了誰還會再去用集顯的接口呢。只是音頻接口只有一路,不支持5.1聲道,不帶光纖輸出而且沒有對錄接口,玩音頻的估計要失望了,我不玩K歌倒是無所謂了。玩音頻的可以接塊USB3.1接口的外置ASIO聲卡解決。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背面四個USB3.1+兩個USB2.0接口,只能說基本夠用。支持千兆RJ45電口。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採用的是GTX1070 TI獨顯,因此顯卡接口還是相對豐富的,支持3個DP接口1個HDIM和一個DVI接口,用來做非編接多個顯示器也沒有太大的壓力。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在電源處設計有一條理線帶,方便理線。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可以看到機器是5月14日生產的,因此即便是二手東中招概率也不高,仔細查了一圈機箱上沒有一條劃痕,確認一手錯不了。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既然刃9000Ⅱ支持UIY那麼我就不客氣了,透板上的這塊金屬網看著就煩,打開側板按個這個卡扣直接拆了。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機箱採用了鍍鋅鋼板進行整體黑化,應該說機箱內部整體還算比較乾淨利落的,要說有什麼可以優化的話,就是前面板風扇的走線,過段時間我想把光汙染優化一下。(等我買些配件先)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絕大多數的線都是從背面過,電源線、SATA數據線、WIFI射頻線位置都設計有卡位固定,不過藏線的空間相對較小,好在定製電源沒有太大影響。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CPU部分採用了水冷120加厚冷排,水冷頭上設計有LED燈支持AURA多彩變色。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另外在機箱頂部內部也貼有一條可變色LED燈條,打造不同的燈光效果。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刃9000Ⅱ標備的是雙內存槽。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兩條8G DDR4 2666內存組成16G雙通道。應付遊戲和絕大多數的應用16G基本夠用,但是如果有人要上32G的建議申請買的時候用單條16G,這樣就減少了更換成兩條16G的成本。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在SSD的安裝上,刃9000Ⅱ很有特點,支持免費螺絲安裝,只見過3.5的硬盤免安裝,從來沒有看到過SSD免安裝設計,這倒有點新鮮。應該說這個設計的存在極大地方便了對DIY不熟悉的小白用戶自己安裝和更換SSD。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默認安裝的三星850EVO 256G這塊盤應該說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特點就是讀寫速度快,但是溫度高這個大家都懂的,因此刃9000Ⅱ配備一片散熱片很好的解決了SSD的溫度問題。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電源用的是ACBEL的銅牌電源,最大總功率435W。這個品牌電源在DIY品牌中認知度並不高,我們還是更熟悉臺達、全漢、振華、航嘉、酷冷、思民等這些品牌,而對我這個在DIY浸淫十幾年的骨灰極家來說,對ACBEL這個品牌還是有些認知的,康舒這個品牌是經常給DELL/HP/IBM/聯想代工的臺系電源,在電源行業排名前10的。電源部分談不上有什麼亮點,但品質還是有所保證的,畢竟一線大廠家而且通過了80PLUS的銅牌認證。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預留了一個8P顯卡供電,不過已經1070TI了,一般來說換1080TI沒太多必要,反正我是打算再戰3年再說。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顯卡用的是微星代工的GTX1070TI公版,5+1供電設計,默認安裝有顯卡託。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這塊RTL8822的WIFI/藍牙多合一無線網卡,採用2X2通道設計,支持5G及2.4G,集成藍牙4.0可以說是一塊高性價比的無線網卡,最高速率433MPBS對於家裡沒有預埋網線的是個很好的選擇,畢竟走無線很方便,不用放線也不用考慮主機擺放位置的問題。但是像我這種家有千兆NAS的,必然會走千兆有線讓網速100MB/S滿載(強迫症)。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前面板進風用的雙風扇是臺達的AFB1212SH雙滾珠WPM風扇,優勢就是風量大、壽命長你不需要一年拆出來加一次油,基本可以不用管它,滿載時風量是普通機箱風扇的一倍,但是在高負載下像長時間遊戲時高達3400轉/分鐘的速度46.5分貝的噪聲會比較大,好在支持WPM能根據cpu工作溫度高低自動調節風扇的轉速,因此日常辦公、電影時會降速保持靜音狀態。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和絕大多數的機箱一樣,刃9000Ⅱ也支持硬盤的免工具安裝,但是比較絕的是刃9000Ⅱ將硬盤籠旋轉了90度,極大的方便了硬盤的插拔,同時支持熱插拔。像我這種經常非編的對數據的其實對容量的要求還不至於用到熱插拔,但是支持熱插不會燒盤,這點對小白用戶來說就受有用了,怎麼折騰都行不用擔心掛了硬盤。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第一硬盤位標配的是一塊2T的7200轉希捷硬盤。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刃9000Ⅱ支持擴展一個3.5硬盤,因此我把自己老電腦的硬盤拆下來擴展容量,同時導資料。

體驗光汙染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刃9000Ⅱ默認配備了光汙染,多種燈效在晚上應該說非常漂亮,特別是支持RGB可以自由調色調光,不過出廠默認的燈光變換比較快,需要安裝對應的軟件進行調光以滿足自己的喜好。這對於不想自己動手又想享受光汙染的用戶來說比較愜意,畢竟不用動手已經內置光汙染。而像我這種浸淫了幾年光汙染的,看到點綴的只有一個CPU燈和機箱頂燈,又是強迫症暴發。(內存燈條、顯卡燈條均已在路上,後面有時間話會教大家用低成本進一步打磨高逼格燈效。)

性能體驗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應該說刃9000Ⅱ使用中塔機箱是比較明智的選擇,放在桌面上不會顯得過大,如果是全塔機箱就比較尷尬了,另外放在桌面上配合光汙染可以更加的有逼格。I7 8700K的6核12線程加GTX1070 TI的性能,確實有點讓人小小的期待,開機顯卡默認61度SSD 43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背後理線帶的存在,確實讓背後的插線乾淨不少。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興沖沖地下載吃雞,家裡是100MB電信光寬帶,下載速度已經是滿速的11.36MB/S。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家裡配有NAS為了嘗試刃9000Ⅱ的極限,從NAS直接考文件發現刃9000Ⅱ的無線網卡可以穩定在50MB/S左右,上下波動比較小速度相對穩定,50MB/S的速度對於絕多大數家庭來說綽綽有餘使用,但是對於我這個習慣家庭千兆全覆蓋的強症來說還是會用千兆有線讓NAS滿速。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對於要不要跑分我也是很糾結的,其實對於我個人來說並不關心能跑多少分,我只關心用起來爽不爽,不過跑分多少也能反應出一些性能狀態,所以最後也就簡單跑了一下。魯大師又被譽為娛樂大師,總分44428成績說明整體性能達到主流水平,雖然相比官方的4.7萬還有一些差距,畢竟我的是4K屏分辨率高兩檔所以也不糾結。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吃雞評價為極速吃雞,CPU、硬盤及顯卡的分值高出推薦配置的兩倍甚至更多。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3MARK Time Spy 是一個DirectX12 基準測試,支持原生新的API 功能,測試使用2560 ×1440渲染分辨率,結果為6579。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負載曲線顯卡全程98%-99%滿載,溫度穩定在82度左右。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SSD的測試由於做了系統盤會有不小的影響,不過3483MB/S的讀取 655MB/S的寫入速度不愧是M2接口的三星850盤,不受SATA的SSD接口瓶頸限制。

遊戲體驗:

但對我來說電腦最主要的還是生產力工具,但是工作之餘也會免不了玩幾把遊戲,特別是被帶入坑後也少不了和兄弟們玩幾把。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刺客信條系列是我比較鍾愛的幾款遊戲之一,從刺客信條3開始玩的,深深地被這種代入式的體驗所吸引,刺客信條起源自然少不了要體驗一把。我一般喜歡把畫質打到最高,情願降低一檔分辨率都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特別是起源宏大的場面,超寫實的風格,波光粼粼的湖面及黃沙滾滾的地面特別美,然而這樣宏大的場面對於電腦特別是顯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刃9000Ⅱ在2K的情況下高畫質可以完美地體驗。不過這遊戲的劇情相比3有一點鬆散。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這是4K下極高畫質下的FPS壯態,平均在38FPS最低23FPS是因為我遊戲安裝在機械盤受載入速度影響,應該說在4K下可以玩但不流暢,早已經習慣60FPS遊戲的我,總感覺動作會慢半拍,但是我個人強迫症,情願降低分辨率也不願意降畫質,所以又切換到2K嘗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在2K下即滿足了速度的要求,又滿足了畫質的賞心悅目,平均FPS在80整體FPS曲線除了極個別的點之外都在60FPS以上,因此我打定主意用2K的分辨率玩。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最後1080P不過是走個過場,1080P下可以說是完美,但是2K下就能跑得很好,我又何必再降分辨率呢。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這是整體的FPS狀態,在刃9000Ⅱ強勁的性能加持下1080P可以跑得十分流暢,平均FPS高達112FPS,不過我個人更喜歡2K分辨率下畫質全開玩,畢竟分辨率高一檔,特別是大場面時候效果更震撼,其實80FPS以上人眼影響根本不大,我更追求畫質與性能的統一。當然4K下效果更好,但是畢竟FPS較低,如果起源要在4K下達到平均80FPS基本需要兩張GTX1080 TI組SLI才行,這價格可以再買一臺主機了傷不起,能在2K下和諧統一我已經知足了。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孤島驚魂5也是我鍾愛的遊戲之一,FPS數我就不囉嗦了,基本大家都看得懂,我比較青睞的還是2K下玩,畫質全開的情況下除了開場時煙霧繚繞全屏山脈的情況下有所影響,整個遊戲過程中沒有出現明顯的卡頓情況。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半年前迷上的吃雞現在每天和兄弟們來幾把已經成了習慣。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經過幾次的優化和更新現在刃9000Ⅱ的GTX1070TI可以在2K的情況下完美吃雞。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這是整體的FPS水平,在4K下吃雞還是有些不現實,畢竟不是雙卡GTX1080 TI,但在2K下已經可以完美吃雞,當然喜歡更高FPS的或者有高帶寬遊戲顯示器的可以在1080P下極速吃雞,而對我來2K下足矣。

聯想刃9000Ⅱ 吃雞電腦主機入手始末,附詳細測試

整體的FPS曲線圖或以看到整體的曲線比較平直,特別是2K雖然偶爾有所下降,但也都在60FPS以上,整體在70FPS上下流暢吃雞沒有什麼問題。

小結:作為工薪階層最看中的是產品性價比,首先電腦對我來說是生產力工具其次才是遊戲工具。幾萬塊的服務器傷不起,因此刃9000Ⅱ成了我的最佳選擇,在大品牌中性價比突出,相比同價位段的DELL顯卡和CPU規格都高一檔而且便宜500,相比HP雖然貴700但是CPU和顯卡高一檔。另外也是唯一一款支持UIY的機器,也就是說只要不破壞機器內部結構,隨便折騰都可以享受3年上門保修服務,另外還支持光汙染。雖然在選擇之前有過糾結,特別是在擴展性上,只支持2個內存插槽和不支持PCIE擴展讓我有點小小的鬱悶,但是其6.18當天1499的特價成了忍不住出手的最大原因。一段時間的使用下來應該說並不後悔還有小小的驚喜。

優點:

1.性價比高,同類大品牌中性價比最高沒有之一,同價位CPU升到8700K顯卡升到1070TI而且是微星的GTX 1070 TI公版。

2.支持UIY,只要不破壞機器內部結構,隨便折騰只要不是人為損壞都保修。

3.支持3年上門服務。

4.SSD和硬盤支持免螺絲安裝,更換方便。

5.支持2.4G 5G無線。

6.自帶光汙染。

不足:

1.擴展性相對較低,內存僅為2個插槽,日後升級內存只能買2條16G存,存在原內存浪費的問題,因此要升32G的不如現在直接兩條16G一步到位。另外PCIE只有一條16X插了顯卡就沒了,無法支持雙顯卡SLI。

2.散熱解決方案比較暴力,採用前進後出式散熱,通過3400轉的暴力風扇增加風壓來實現更快的散熱。因此當遊戲滿載時雖然可以把CPU壓在65度以下,顯卡穩穩地壓在82度但代價是風扇高速滿載,噪聲相對比較高,僅在當日常使用及壓力不大的情況下比較安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