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游晉祠,賞三絕,觀三寶,瞻三匾


晉祠是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的祠廟。在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這裡是晉水的源頭,始建西周時期,南北朝及以後朝代陸續擴建修建。內有聖母殿、唐叔祠、關帝廟、水母樓、周柏、隋槐、晉祠銘和“難老泉”等名勝古蹟。

晉祠佔地面積130餘萬米2,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著名旅遊景區,融自然與人文於一體,具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條件。

聖母殿是晉祠三寶之一。聖母殿是園內主體建築,是典型性的北宋時期代表性建築,供奉叔虞之母邑姜。殿簷柱有木雕盤龍6條,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雕盤龍,活靈活現。內有42宦官、女官和侍女塑像。

魚沼飛樑為晉祠三寶之二。位於聖母殿與獻殿之間,池為方形,池內多魚,故名魚沼。由18根八角石柱支撐著十字形橋,南北橋面下斜如翼,故名飛樑,魚沼飛樑為宋代遺存,這種古橋形狀在我國只此一例。

獻殿是晉祠三寶之三。為陳列祭祀供品的場所,是金代建築,結構穩固,樑架輕巧,既為大殿,又似涼亭。店內敞朗,外觀穩固,為古代建築中的瑰寶。

周柏唐槐為晉祠三絕之一。聖母殿左側的周柏,老枝縱橫,樹身向南傾斜,樹齡2700多年,原來是左右兩株,有齊年古柏之稱。現存一棵橫臥如虯龍,斜倚擎天柏上,壓在聖母殿左側。園內還有漢、隋、唐的三株槐樹等眾多古木。

宋代彩塑為晉祠三絕之二。聖母殿內供奉著43尊彩塑,鳳頭椅上的主像為聖母邑姜,鳳冠蟒袍,神態端莊,侍奉的宮女,各司其職,眉目傳神,姿態自然,各個塑像都是我國雕塑史上的藝術精品。

難老泉為晉祠三絕之三。難老泉亭呈八角攢尖頂型,晉水的主要源頭是難老泉。“難老”二字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意,難老泉水常年永流,可灌溉數萬畝稻田。現今難老泉所噴之水是靠水泵形成,而非自流了。

“難老”匾為晉祠三匾之一。難老泉亭中有多塊匾額,最著名的是明末清初傅山所題“難老”匾額,傅山是當時著名學者,精通儒學、醫學、佛學、書法等,所題“難老”二字神韻十足,被譽為“神奇之筆”。

“對越”匾額為晉祠三匾之二。對越坊建於明代萬曆四年,為明代書法家高應元所題,有“雄偉之筆”的美譽,“對越”語出《詩經•周頌•清廟》“對越在天”,意為“報答宣揚祖先恩德”。高應元既頌揚母德,又頌揚聖母邑姜功德無量。

“水鏡臺”匾額為晉祠三匾之三。水鏡臺是一座古戲臺,坐東朝西,融殿、臺、樓、閣四種風格,“水鏡臺”三字為清朝名書法家楊二酉所題,以秀麗著稱。“水鏡”意為明辨善惡是非。

此外,金人臺也是晉祠一個著名景觀,金人臺四角各鑄有一鐵人,鐵人高約兩米,姿態英武。鐵屬五金,故有“金人臺”之稱。晉祠景觀眾多,令遊人流連忘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