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王晞:馬拉松人人都可以

大家说|王晞:马拉松人人都可以

王晞

仁恆置地集團執行副總裁

大家说|王晞:马拉松人人都可以

/

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

踏踏實實地去走

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

才是一個勇者

— 壹 —

我有一個朋友丁祖昱,他寫了一本書,叫做《馬拉松人人都可以》。

這是一本關於馬拉松訓練方法的書,方法論科學嚴謹,內容也非常詳實,連每天怎麼練,飲食怎麼搭配都一應俱全。

看著書裡字斟句酌的字碼,一如看到丁丁在眼前忘我地奔跑,一板一眼,一絲不苟。

丁丁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一步步把自己從一個兩百多斤的胖子,跑成行業裡跑得最快、人見人愛的型男。

與之相對應的,在一次又一次PB的賽道上,丁丁把房地產行業的跑步風潮帶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這股健康奔跑的清流,讓地產行業告別了曾經酒肉橫流的腐氣,也讓大家除了你追我趕拼業績之外,多了一個相互交流和情感寄託的話題。

於是,不管男男女女、跑與不跑的人,地產圈就像追星一樣關注丁丁是否在下一場比賽裡再次PB、超越多少?他的跑步成績熱度彷彿行業銷售排行榜,一直都是飯桌上經久不衰的話題。

在不到五年的時間,丁祖昱同志就把自己從一個從不跑步的人,超越行業裡所有跑步大咖,跑成了國家二級運動員。

優秀,讚美。

— 貳 —

跟他訓練一兩次深有體會。先看看作息表吧。他每天早上五點鐘準時起床跑步,不管前一天多晚休息,他都做到了!當我們還掙扎糾結於今天天氣不好或昨晚工作太累,是否偷懶賴床不跑了的時候,丁丁往往都已經刷完10公里,把成績曬到跑群裡了。那一刻哦,那種慚愧及負罪感會讓我一咕嚕爬起來,換上裝備衝出大門……

別人家的丁丁啊,能每天五點爬的起來。跟王健林一個“病”,沒毛病。

和丁丁一起出差,簡直是一種煎熬。

晚上九點多,大家正觥籌交錯、相談甚歡時,丁丁已經跟催命鬼似的催大家回去睡覺了。不管結不結束,也不管同桌有沒有領導,他到點就走,然後約定明早跑步啊,五點半大堂集合,一個都不能少。

有時寒冬,還下著雪,五點半天還沒亮,他都義無反顧地出發了。

再看訓練態度。我跑步很少跑前拉伸,往往利用前一公里慢跑熱身。但丁丁不這樣,所有拉伸動作都要做完,然後一起跑就衝了出去,我就只能望其項背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別人家的丁丁。

跑步過程中,丁丁是很少停下來拍照的,不顧風景,也目不斜視,只享受奔跑的快感,執著得一塌糊塗!

有一次比賽,在折返線路上看到丁丁迎面跑來,我特意停下來掏出手機,大聲叫喊讓他向我揮揮手擺個POSE,人家根-本-沒-聽-見!一陣風從我身邊閃過。那時空中凝固的雙手和內心的無趣感,真是一萬個草泥馬掠過……

還有訓練的科學性。丁丁除了每天都有嚴格的訓練計劃,還有專職的跑步教練、體能教練、康復醫生、領跑員,最重要的是還有自己的跑團,大家一起訓練,相互監督。

每次的跑步訓練結束,除了常規的拉伸之外,還到健身房額外給自己增加核心力量練習。日常的間歇跑訓練不在話下,每週末還一定要拉一個長距離。

最後看看數據,每次丁丁10公里訓練配速在4分多每公里的時候,心率都能很好地控制在140-145左右,而步頻都能夠在180-200上下,步幅則都在1-1.2米。這些數據堪稱完美,也是好成績的關鍵指標。

— 叄 —

丁丁真的天生就是個跑者,只可惜發掘得晚了也入錯行了,讓地產界多了一位型男少帥,體育界少了一名馬拉松冠軍。

一個身價比你高、行業地位也比你高、還比你帥、還比你刻苦、還比你有天份、還比你跑得快的學霸級兄弟時常在你身邊出沒,你是感到無比驕傲呢,還是無地自容呢?

別人家的丁丁啊!

一件有趣的事兒,自從那年丁丁超越了鬱亮之後,萬科賴以標榜的跑步文化,似乎就都轉到了賽艇上。

這裡面當然有可能巧合的是精神領袖的愛好轉移,但客觀上講丁丁的超越也是“功不可沒”。

眼下,易居儼然扛起了行業裡跑步的大旗,剛剛轟轟烈烈舉辦的上馬易居賽中賽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萬科還是非常聰明的!戰略上也可以說是“敵進我退”。

畢竟萬科曾經是“運動員有限公司”,引領了跑步風潮很多年,再畢竟體育界還有更大的未知市場有待開闢和挖掘。不求最快最大,但也總能引領潮流,讓自己成為先行者,這已經足以。

— 肆 —

話題說開來:仔細想想,過去五年,行業裡和丁丁能夠PK越跑越快、成為第一的,還真有那麼一位。不!那是一個TEAM:碧桂園。

一份碧桂園內部關於提速加快週轉率的文件流轉出來,把行業攪合得沸沸揚揚。聽說很多公司也在調整指標,希望能跟上碧桂園3-5-7-1的步伐,當然也有很多同行大叫,這是逼死人的節奏。

大家在爭相模仿這個模式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現在的環境,和自身的條件?我們現在看到的碧桂園模式,起於五年前,並在過程中逐漸磨合並逐步成熟。五年之後的今天和當時的行業生態環境一樣嗎?

五年前,當碧桂園堅定地佈局三四線城市的時候,有多少企業願意去冒這個險?而現在佈局三四線,風險和成本都已經不是當年,還幾乎在每個地方都會遭遇老師傅——碧桂園。所以,戰略的選擇和時機的把握非常重要。

其次,能力到了嗎?碧桂園在過去5年的時間裡以賽代練,在動態中練就出來了一套在三四線城市提速提效的模式和本領,並打通全產業鏈環節,在每一個環節裡分化收益擠出利潤,而且在結算考核上已經駕輕就熟。

在業務管理上更是集團決策強管控,地方執行很堅決。外界廣為流傳的提速神器並廣為效仿的激勵政策,只是一支興奮劑。如果自身能力不到位,想依靠興奮劑來出成績,是不可持續的,甚至真是要逼死人的。

剛剛結束的無錫馬,丁丁在31公里時意外退賽了。“天氣過熱,前段時間受傷,賽前疲勞…”賽後丁丁也用一篇文章來描述當時的狀況,有一句話說得非常中肯,“超越自我不等於次次PB,盡力而為更要量力而行。”

我要特別為丁丁的這一選擇喝彩!他的選擇,拯救了自己,也戰勝了心魔。馬拉松常有,不在乎一城一池得失,保存實力再戰江湖,這是成熟冷靜的至高境界。沒有什麼比“自知之明”更珍貴的了,也沒有什麼比理性的自我管理更重要的了。

— 伍 —

所謂知己知彼,但人往往最缺乏的,正是對自己的認知。其實跑馬的自我管控,和企業的運營管理,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其背後都有一套基於數據應用的自我瞭解和管理體系。

如果拿指標對比,可以發現一個形象而有趣的邏輯關係:

1. 心率就是負債率。控制好心率,是健康跑的第一重要指標。跑得越快心臟負荷越大,正如企業的負債率越高,風險越大一樣,和長跑時心率過高容易引發猝死一回事兒。對於一個先天心律不齊、因心臟早搏住過三次醫院的我而言,我更深知奔跑時心率的高低對於身體的重要性。我向來是帶著心率表,跟著自己的心率跑,不去想超越別人,哪怕有美女從身邊飛跑而過也不追風。

2. 配速就是週轉率。配速決定了比賽的成績,理論上配速越快成績越好。但馬拉松是42.195公里,需要合理分配體能和速率。前面配速太快,後半程就會掉速。有一句名言:真正的馬拉松,是在第30公里開始的。前面努力爭取回來的那幾分鐘優勢,會在後程的疲態下瞬間就消耗殆盡。當腿都抬不起來的那一刻,想加速都加不起來的了。如果遭遇嚴重的撞牆或受傷,甚至面臨退賽的可能。所以要合理分配體能和速率的關係,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

3. 步頻步幅是核心管理能力。即協調力和組織力。步頻快慢和步幅大小是有講究的,這裡面有先天因素,比如個子高腿長、彈跳力好等等,當然更主要的是後天訓練中對跑姿的調整和對核心力量的提升,練就的是肌肉裡平時練不到的深層次核心肌群。就像企業內部的核心競爭力的鍛造。而步幅和步頻之間技戰術的協調應用,則更像是跨部門組織協調能力的績效,什麼時候大步流星,什麼時候小步快跑,則需要根據比賽的環境來取捨了。

4. 日常跑量則是經驗的積累。平時堅持跑步的人,在積累了一定跑量後,也就適應了長跑的節奏,風險意識和自身的能力得到加強,跑長距離比賽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就是這個道理。房地產行業發展三十多年,幾經起落。那些年消失的巨無霸不計其數,我們記住的往往都是長跑到現在越跑越強壯和越來越穩健的那幾個。而這些企業一路跑來,和他們常年摸爬滾打的經驗教訓積累及兼收並舉的學習能力提升是分不開的。所以辦企業如同長跑,沒有一個能隨隨便便成功。

5. 跑馬拉松數量的多少就像追求規模。比如跑一百個馬拉松,則是挑戰自我的一個小目標,每個人要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條件來設定。有時馬拉松比賽跑得太多太頻密了,容易受傷,對身體往往也不好,畢竟馬拉松是一項極限挑戰,要有客觀的敬畏之心。這裡面有一個規律---往往跑馬越頻密、量的積累越大,成績就會越慢,這是一種取捨。就像投資加大但利潤率不一定能提高,上規模的代價,就是需要容忍薄利是一個道理。

— 陸 —

有收穫,就是人生的獲利。我曾很後悔錯過了今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被稱作122年曆史上最艱難的一次。同樣的賽道,悽風冷雨的嚴寒氣候卻和我去年跑時炎熱的天氣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體驗。

122屆沒趕上,說不定還有更有意思的比賽需要挑戰呢。哪有什麼事兒都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的?

遇到天氣變幻時,更應該隨之而變的是心態和目標。或許,選擇某一階段的放棄,更是以退為進的機遇。

最終的成績,是各項指標綜合提升推導出來的結果。把內功練好了,從制度到體系的建設完善了,以後一步步PB則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一個勇者。到了驀然回首的那一瞬間,生命必然給我們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時的山和水,又回覆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過,是多麼美好的一個又一個四季。

馬拉松則人人都可以,但不是人人都是丁祖昱。

/ END /

大家说|王晞:马拉松人人都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