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說砸鍋賣鐵也要治病,請問你家的鍋值錢嗎?

我們總是面對生活的無奈,比如:我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是啊,如果我們的親人生病了,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就算砸鍋賣鐵,債臺高築,也要盡力給他們籌齊治療費用。可是,真的到了那個時候,砸鍋賣鐵能值幾個錢呢?親人的醫療費依然沒有著落。假如是自己生病,更是連累生你的人和你生的人,一場病真的可以擊垮一個幸福的家庭!

總有人說砸鍋賣鐵也要治病,請問你家的鍋值錢嗎?

而生活中有些事情往往都是這樣,總是在人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突然降臨,來不來全由老天說了算,真有那麼一天來了,能否坦然面對?

我們普通人對健康的最大希望,無非是活得體面、病得也體面,不會因為一病返貧,走向眾籌求助的道路。大病住院的醫療費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得了的,如果不想讓眾籌成為面對大病時能夠想到的唯一途徑,拿出一部分錢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相當有必要。

現在,我們就假設幾個情景延伸說明一下。

情景一

總有人說砸鍋賣鐵也要治病,請問你家的鍋值錢嗎?

我們來幻想一下,一個老爺子,得了癌症,家庭比較富裕,子女捨得花錢,兒子花了50多萬,兒子來看老爸,很孝順的說,爸爸,安心治病,還有50萬呢。這老爺子一下子就昏迷不醒,為什麼?疼的,一輩子就攢了100萬,住2月就花掉一半。

過兩天又醒了,兒子又來孝順,說,爸,安心治,還有20萬呢。又一次昏厥。老爺子覺得遭報應了,真受不了。

最後兒子來說,爸錢花完了,但你放心,砸鍋賣鐵賣腎賣血,兒子也得救你。

老爺子聽到這裡嘎的一下就過去了。為什麼?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成為家裡的最大負擔了,拖累了家人。

情景二

總有人說砸鍋賣鐵也要治病,請問你家的鍋值錢嗎?

假如另一個老人之前是買了100萬的重大疾病保險,生病住院了。

過了三天,在醫院陪護的兒子說:爸,保險公司的王老師來了,送來50萬保險金。老爺子本來昏迷不醒,忽然睜開雙眼,說:兒子,扶我起來坐一下。

當然這個情景更多的是誇張的成分,但是從這個假設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個老人覺得更自豪,人到晚年,仍然沒有成為別人的負擔。

迴歸到很多人都要問的問題上:為什麼要買保險呢?治病啊,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安慰。人這輩子追求的是什麼?心安理得。其實保險就是一種準備,就是給自己和家人留了一條後路。

總有人說砸鍋賣鐵也要治病,請問你家的鍋值錢嗎?

其實,無論貧富都需要保險

工薪家庭

基本上每個月能攢下1000元,本人認為這就是最低線了,不買保險一年能攢下12000元,確實不少了,上帝不偏愛每一個人,風險不會因為人貧窮就永不降臨。從一定程度上講,窮人面臨風險的幾率更大,因為工作原因,因為飲食原因,因為生存環境……萬一遇到一點點風險,家裡有人患病,這太常見了吧,你扛得住嗎?

扛不住怎麼辦?難道要放棄生命,放棄治療嗎?不放棄意味著要四處借錢去治病,結果就是欠下鉅額的債務,家庭會越來越窮……

中產家庭

基本上每個月能攢下10000元,一年下來,能攢下120000元,看起來好多啊,如果攢了10年就有1200000元,哇!!百萬富翁了,但有時就是這樣,你不能預測健康風險何時降臨,癌大病何時爆發,假如爆發了,治病花去50萬隻能從你兜裡掏。

最為關鍵的是一場大病都需要幾年的恢復期,在這期間你的掙錢能力下降,還要花費更多的錢,你辛苦10年好不容易攢下的百萬,就送給了醫院了,最後你不是窮人是什麼…

富裕家庭

基本上每年能攢下百萬甚至更多,這種家庭基本上應該是企業主了,你要說他們是窮人,沒人會信,但問題來了,高收入必定伴隨著高風險,這種家庭不僅面臨著大病,意外的風險外,你的企業同樣會面臨經營的風險,你能始終保持都有這種攢錢能力嗎?你的企業能保持一直掙錢嗎?

關鍵是你敢賭嗎?賭輸了可真成了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真有經營風險出現,你以為你的千萬資產還保得住嗎?去看看報紙,網絡,千萬富翁一夜之間變乞丐的例子並不在少數。

總有人說砸鍋賣鐵也要治病,請問你家的鍋值錢嗎?

現在朋友圈裡每天都能看到眾籌的信息,心酸和無奈充斥著屏幕。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眾籌和保險的本質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所以,保險其實是最契合“眾籌精神”的產品。

但保險總是簡單能實現,眾籌太難。因為,只有山窮水盡,我們才咽得下眾籌這口百家飯的深情厚義。而保險,只是未雨綢繆的舉手之勞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