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去見你,我藏在車底3小時":若能一世安穩,誰願顛沛流離?

01.

之前看到過一個視頻,看完心裡一酸。

因為思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廣西西林縣那佐鄉兩名小學生藏在一輛班車的底盤下3個小時。

被發現的時候,他們滿身泥漬,一臉驚恐。

因為親戚騙他們說爸媽在廣西百色打工,實在太過想念,他們偷偷從學校跑出來,不懂哪輛車是開往百色的,就上錯了去西林縣城的班車,一路顛簸90多公里,到了縣城才被發現。

可實際上,孩子的父母都在廣東打工,只是為了不影響孩子們,親戚才騙他們說在百色。卻沒想到,他們居然會想去找父母。

班車的價格是32元,他們拿不出,就只能用這樣的方式“搭車”。

兩個孩子身體太瘦小,班車底盤下的支架上剛好有兩個地方能容納下他們。

車的後輪胎就挨在他們旁邊,一路顛簸了三個小時,難以想象他們是怎麼過來的。

對父母的思念,讓他們放下了躲在車盤底下的危險和恐懼。

危險又怎麼樣,害怕又怎麼樣,只要到了那裡,就能見到心心念唸的父母,這才是他們最值得期盼的事。

無法控制自己思念父母,但又不能強求他們回家陪在自己身邊,因為他們清楚,父母是為了讓他們生活過得更好,而選擇了和他們分離。

於是,只能用這樣的方式,離他們近一點,再近一點。

其實他們的父母也非常不容易,如果不出去打工,家裡完全揭不開鍋,面對生存和親情,親情只能成了被捨棄的那一方。

如果有可能,誰願意和自己的孩子分離?如果有條件,誰不想天天在爸媽的膝下成長?

02.

13歲的黃傲雪一家生活在山區,為了掙錢給孩子讀書,父親隻身來到縣城打工,為了省點車費給孩子,他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

他的一根手筋斷了,幹不了重活,但為了多掙一點,他還是隻能幹重活,他一個人包下了一車水泥的裝卸工作。

怕女兒擔心,父親騙她說自己在做木工。

擔心父親沒有冬衣禦寒,黃傲雪悄悄把衣服送到父親打工的地方,可是眼前的一幕卻讓她瞬間淚奔。

身體不便的父親,在灰撲撲的工地上,艱難地卸著一袋一袋的水泥,他穿著略顯破舊,身材也十分單薄。

被女兒發現自己的真實工作,父親有些不知所措,只能不停地安慰著自己的孩子:別哭了,爸爸掙錢給你讀書。

平時基本見不到父親,難得見到一次父親卻是這樣的場景,女兒的心簡直要碎了…….

他想回到崗位上繼續工作,心疼不已的女兒卻撲通一聲跪在她面前,死死地拉著他的袖子,說:爸爸別扛了,別扛了。

這個即使受傷的時候也不流淚的漢子,這個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也不輕言放棄的男人,在女兒這一跪中,再也掩飾不住,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孩子啊,爸爸多想多掙一點,好讓你將來讀書不為錢發愁,多想你能夠過上比我們父輩更體面的生活,這才是我,遠離你們外出打拼的動力啊!

一個普通的家庭,終究要做出一些取捨。是犧牲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出去奮鬥,還是留在家陪孩子但是減少了經濟來源,哪一件對父母來說,都是艱難的抉擇。

我拿起劍就無法擁抱你,放下劍就無法保護你。

03.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張圖片。

肩扛重物的父親,一手緊緊扣著背上的袋子,手上青筋暴起,一手牢牢地牽著孩子的手。

他何嘗不想將這個小小的寶貝抱在懷中,背在背上,可是,如果騰出雙手,就無法抗擊生活,如果背起孩子,就無法撐起重擔。

這就是為人父母的艱難吧。

之前,一張名為《暴雨,清潔工的孩子》的圖片感動了無數網友。

放暑假了,為了和媽媽在一起,10歲的小姑娘來到媽媽打工的城市,陪著當清潔工的媽媽。

每天,她都會跟著媽媽一起上下班,她明白媽媽的艱辛,從不吵鬧。

一場暴雨席捲了整個城市,媽媽將自己的草帽戴在孩子頭上,母女倆一人身上披著一大塊廣告塑料布,在暴雨中前行。

孩子啊,媽媽多想讓你衣食無憂,但是現在,媽媽唯一能給你的,只是一頂草帽和一張塑料布。

有人覺得心酸,可在我看來,孩子更多的,應該是開心。只要能和媽媽在一起,多辛苦都不怕。

40歲的植大姐是一名快遞員,這天是她返城上班的日子,7歲的兒子峰峰捨不得媽媽,吵著鬧著要和她一起去。

可是帶著孩子怎麼上班呢?誰能照顧孩子呢?儘管極其不願意和孩子分離,植大姐還是狠狠心坐上了車。

峰峰緊緊地掰住車門,任憑爺爺奶奶怎麼拉都拉不住,和媽媽這一分別,又不知多久才能相聚。

他極力掙脫奶奶的束縛,嘴裡喊著“你們不能這樣對我”。

這是一個7歲孩子的哭喊和心聲,他還不懂媽媽的心酸,可他卻明白,為了生活,媽媽不得不離開他。

因為小攤影響了城市的整潔,被依法取締,身旁的妹妹號啕大哭,這個小小少年死死地摳著車窗玻璃,倔強的眼神看得人心頭一顫。

若能有更體面的生活,誰願意帶著孩子顛沛流離,若有人庇佑,誰願意小小年紀便嚐盡生活的艱辛?

04.

我們總是說,黃磊的女兒多多7歲就寫英文劇本,8歲就翻譯英文小說;

黃聖依帶兒子安迪去參加學校面試,全程用英語流利地跟老師對話。李湘王嶽倫的女兒王詩齡給她請來奧運冠軍當指導。

可是,我們卻忘了,有一些人出於生活所迫,連陪伴孩子長大都成了奢望,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我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的是能考進大學的城市孩子越來越多,而農村的孩子越來越少,很多農村孩子都缺失陪伴。

一個讀者在文章下面的留言看得我心酸不已。

是啊,並不是每個父母,都能毫不費力地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只是為了維持普通的生活,他們大多數就已經用盡了全力。

背井離鄉,忍受與孩子分離之苦,為的就是,將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時,做父母的,能夠成為他們堅強的後盾。

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

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找到了養家餬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

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思念,有了太多的的不捨與無奈,若能一世安穩,誰願顛沛流離?

沒有哪個父母不想陪伴在孩子身邊,沒有哪個父母願意和孩子分離。

可是,比起這些,他們更希望孩子能有一個燦爛的未來,希望他們有超過父輩的成績。

因此,當離家的時候,孩子拽著自己的衣角乞求不要離開的時候,當電話那頭,孩子哭訴著想爸媽的時候,他們也只能擦乾眼淚,告訴自己的寶貝:

別哭,爸媽抱不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