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安全風險凸顯 穩妥推進亟待法治護航

我國數字經濟的黃金期已經來臨。在日前召開的2018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近年來,互聯網與生產服務各領域加快融合,促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7.2萬億元,在GDP中的比重達到32.9%,總量位居全球第二。” 我國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不僅成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藍海。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認識到,在我國數字經濟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數據安全、網絡空間治理等領域仍有待加強,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新起點上,要搭好數字經濟“快車”,既需要創新的引領,更需要質量的提升。

中國數字經濟邁入全盛時代

隨著網絡提速降費、大數據、“互聯網 ”、人工智能、分享經濟、工業互聯網、信息消費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推進實施,以及各地對數字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然進入“全盛時代”。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顯著高於當年GDP增速,佔GDP的比重達到32.9%,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拉動就業作用顯著,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表明,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2.1%,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而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2017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測算,到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32萬億元,佔GDP比重35%,到2030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將超過50%,我國將全面步入數字經濟時代。

在契合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礎上,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新突破,正加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帶動我國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經歷著“數字蝶變”。

一方面,數字變革產業。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從互聯網、金融、交通、醫療等熱點行業逐步向工業、教育、農業等傳統領域滲透,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的驅動力。

另一方面,數字“點亮”生活。依託大數據、互聯網形成的網上購物、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新興商業形態,創造出持續增長的商業價值,迅速“飛入尋常百姓家”,為大眾帶來了全新的“數字生活”體驗。

數字經濟發展遭遇攔路虎

儘管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首先,數字技術發展的顛覆性讓信息安全邊界發生了改變。一是安全隱患突出。隨著線上線下融合,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從虛擬網絡空間向現實物理世界蔓延擴散,一旦公共互聯網病毒、木馬、高級持續性攻擊等網絡威脅向製造、金融、交通、能源等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傳導滲透,可能引發重大的網絡安全事件,嚴重威脅經濟社會安全乃至國家安全。二是數據保護風險加大。大數據時代,海量信息的泛在、控制權限的弱化,使得更多主體有洩露大數據信息的可能性。三是個人隱私被侵犯的問題觸目驚心。個人信息販賣已成為地下黑色產業鏈,從非法採集到非法出售、購買、轉售,再到非法利用,個人隱私面臨被非法侵害,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其次,數字經濟新業態給傳統監管模式帶來新挑戰。一是不規範經營問題凸顯。由於准入門檻低,經營者良莠不齊,網絡售假等不規範經營現象時有發生,侵犯消費者權益。不正當競爭隱患浮現。二是不正當競爭隱患浮現。在電子商務、網絡租約車、移動支付等領域,強制商家進行“二選一”等行為,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的憂慮。例如,BAT分別以搜索、電商、社交為核心,憑藉其雄厚的資本,通過收購、入股、戰略合作等方式進行佈局,廣泛滲透到各行業,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業的創新。

安全和創新是搭乘數字經濟“快車”的密匙

數字經濟以數字化豐富要素供給、以網絡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智能化提升產出效能,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意義重大,機遇難得。尤其是站在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的新起點,處於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更要讓數字經濟真正成為“向陽之力”,驅動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道路。

根據我國數字經濟當前的發展現狀,數字經濟要行穩致遠,既需要創新的引領,更需要質量的提升。

一方面,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平衡好數字技術和網絡安全之間的關係,成為穩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加快數字經濟立法,加快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或許可以成為破局的關鍵。其一,要制定完善適應數字經濟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新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構建以《網絡安全法》為核心,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大數據安全管理、跨境數據流動等重點領域專項立法同步的網絡安全制度體系。其二,要強化安全保障,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統籌推進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手段建設,全面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數據、個人信息等安全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如何保持創新力、深入推動數字技術進步,如何打破數字間流通“壁壘”,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加速拓展先進技術的場景應用和跨界融合等都是考驗。其一,要集中優勢資源突破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形成包含技術、標準等在內的協同創新鏈條,加速融合創新。其二,要構建更加開放的數據流通體系,正確處理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係,提高應用效率和使用價值,比如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和基礎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區域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