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數學”一詞由Mathematics翻譯而來,詞源上並沒有數學的意思,也不限定於數量和圖形,而是更接近於認知和思考事物的方法的意思。——安野光雅

01

一個朋友跟我吐槽,說是上個月聽人介紹帶娃去試聽了一節數學補習課,一進門孩子就崩潰大哭,安撫了好半天勉強完成一個課時。老師很委婉地跟她建議,如果孩子確實跟不上節奏,要不就算了。

我說你們家小孩才剛滿四歲啊,這麼小就補習數學?朋友詫異地反問:“四歲還小嗎,人家很多小朋友,小學前就搞定100以內加減法了。”

朋友口中的“人家”,其它媽媽也經常說起,焦慮這種情緒,真的很容易傳播啊。

我也算是學了幾年兒童心理學,沒記錯的話,讓·皮亞傑在他的認知理論中已經講得很清楚:6-12歲孩子的認知才處於具體運算階段,6歲前的孩子,認知結構還以表象圖式為主,還很難理解抽象的數學。

So,剛滿4歲的小孩,還沒建立數學思維,就為了搞定100以內加減法去上補習班,真的好嗎?

美國有個數學天才,叫Saiman Khan。他的侄女很怕數學,Khan給侄女輔導時發現,這孩子計算挺順溜,就是解不好應用題。計算順溜,是因為她記了不少公式和所謂的計算技巧,應用不好是因為不理解。

Khan只能徹底打翻了重來,從最基礎的部分開始,先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再慢慢理解公式,重點是找回對數學的興趣,成績上去了。Saiman Khan就是後來“可汗學院”的創始人,而Khan創辦“可汗學院”的初衷,就是有感於身邊太多孩子,因為家長的迫切期望,陷入學習數學的誤區。

粑粑麻麻們,真的沒必要太著急。

100以內加減法最簡便的計算方法是什麼?當然是用計算器,但我們要培養的又不是計算器。

也許,的確有個別天賦過人的孩子,很小就能搞定100以內加減法,但那不該成為所有孩子的標準,對普通孩子來說,欲速則不達,還是要遵循其發育規律,有節奏有計劃的引導。

還記得我之前分享過的《那些數學好的孩子,在生活細節上就開始培養數學能力了!》嗎?那時候,千尋還小,我的重心放在數感啟蒙上,目的是讓她跟阿拉伯數字們混個臉熟。四歲時,我開始幫助她建立數學思維,進入計算準備階段。

我們沒有上過專門的輔導班,整個過程也是不急不緩,孩子是伴隨著數學思維的建立,有步驟有節奏地前行。目的不是完成多複雜的計算,而是希望她在理解的過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計算。

為了在get技能的同時保護好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我閱讀了很多學齡前兒童數學思維建設方面的著作,諸如安娜·伽拉佐利的《數學真好玩》,也聽過“情景數學教學”創始人曲少雲老師的課,還順便研究了一下新加坡小學數學。(也是蠻拼了)

最後,結合自己的實操體會,總結出了“四步驟法”,這四個步驟,能幫助學齡前的孩子建立數學思維,做好小學數學計算和運用的準備!

第一步 熟悉數的順序

這步之前,應該是先幫孩子建立“多少”的概念。但因為這篇主講四歲左右孩子的數學能力培養,而“多少”概念大多在數感啟蒙階段就已經完成,這裡就不再累述,我們直接掰“多少”之後的升級版:加減概念。

加減最基礎的是“+1”和“-1”,搞明白了+1和-1,其它加減會容易很多。在搞定這個之前,建議先幫孩子建立“數的順序”思維,弄清楚一個數的前面和後面分別站著誰。

我知道,大部分家長在訓練孩子數數時,都是順著數居多,但如果你想讓孩子學習加減法,不妨開始鍛鍊孩子倒著數。倒著數比順著數難,但孩子一旦熟練掌握了倒著數,知道數的前面站著誰,減法就不會那麼困難。

如果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沒有進行過數感啟蒙,對阿拉伯數字不是那麼敏感,你也可以將數字具象化:1是粉筆 2是小鴨 3是耳朵 4是旗子 5是魚鉤 6是哨子 7是鐮刀 8是葫蘆 9是氣球 10是粉筆加雞蛋,時不時來個搶答:小鴨子前面站著誰?耳朵的後面站著誰?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熟悉數的順序,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加減概念,因為就算用實物解釋加減概念,依然需要用阿拉伯數字表述。

比如,我和孩子去超市,我拿了四根香蕉,“得多加一根才夠吃呢,咦,這下我們總共要買幾根?”她馬上就能從記憶裡搜索到4的位置,知道4後面站著5。

第二步 讓相同數相加成為突破口

我們不會停留在加1減1的基礎上,當加1減1熟練之後,就該升級了。

但這個時候,粑粑麻麻們最容易受挫。我曾用蘋果跟三歲多的千尋玩加減遊戲,“2個蘋果再來3個,是幾個呢?”她慢悠悠數一遍,“5”。好,換抽象的來,2+3等於幾?小眼神裡就透出了一絲迷惘。後來,我改成相同數相加,發現小朋友Get速度快很多。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這一步看起來十分簡單,卻很有意義很有價值。

2+2、3-3……技術含量不高,但它極大地增強了家長和孩子的信心,家長有了信心,才不會把焦慮感傳遞給孩子,孩子有了信心,才有動力挑戰後面的難度。而且,倍數相加對後期乘法除法的理解很有好處呢。試試吧,讓相同數相加成為孩子“計算能力”進階前的突破口!

第三步 Model drawing建模思維,助力非相同數加減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上面這張圖,來自新加坡小學數學練習冊。

新加坡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是得到全球公認的,歐美國家都大量使用了他們的數學課本。上面的圖,在新加坡小學教材中很常見。這種畫圖算法,被稱為Model drawing,中文翻譯過來又叫“建模”,把抽象的數字轉換成具體圖像,以幫助孩子思考和理解計算。

它的理論基礎源自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傑羅姆·布魯納,布魯納經過觀察發現,孩子學習,要經歷三個階段:

  • Concrete 具象化
  • Pictorial 形象化
  • Abstract 抽象化

在初級階段,最好用建模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字具象化,就是將一個問題,先用圖表方式展示,再用數學方法求解。掌握了這個方法,數學就好理解多了。

具體的實操步驟是:運用實物—畫出圖形—列出算式。

讓我們來試試6-2=?

首先,我在孩子面前擺出6塊餅乾,然後我們畫出圖: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最後列出算式:6-2=4

是不是一目瞭然?初期我會畫出實物,到後面孩子熟練了,就可以用類似下面這種去除實物的圖來表示: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Model drawing就是數學界的“思維導圖”,方法很簡單,就一個關鍵點,用不同長度的方框表示數量,孩子在畫圖的過程中,對數量的大小,數量之間的關係就有了很直觀的感受,順利完成具象到抽象的轉換!

第四步 遊戲是最好的練習

我一直覺得,“遊戲”是最佳的教學方式,孩子對遊戲的青睞從出生就開始了,他們沉浸在遊戲的趣味性中,享受這種趣味性給精神和身體帶來的愉悅體驗。因為樂在其中,參與度高,能學到更多東西。

這兒有三個與數學有關的小遊戲,我們家經常玩,千尋也很喜歡,用它們來做練習最合適不過了,強力推薦給大家。

手指操

一隻手,兩隻手

一共十個手指頭

彎下一,還剩九

彎下二,還剩八

用手指操練習有兩個好處,一是孩子注意力容易集中,專注在手指上,直觀感受增加和減少。二是手指是精細動作範疇,孩子一邊動用腦袋想,一邊手指會動,是一次很棒的感統結合。

找朋友遊戲

總數設定為10,我拿一張數字牌,比如7,問:我的朋友在哪裡啊?千尋就需要找到3,然後大聲喊出:你的朋友在這裡!如果被爸爸率先找到3,她就輸了。因為成為朋友的兩個人可以要求另一個沒找到朋友的人做家務。

這個小遊戲裡,我使用的工具來自thinkfun的數學桌遊,話說這款桌遊也是很不錯的,從直觀地將數字與實物對應,到通過計算尋找合適卡片,玩幾次桌遊,孩子對數字的熟悉度大增,也一併推薦給大家吧。如果家裡沒有這款桌遊,也可以用紙牌來玩找朋友遊戲哦。

尋寶藏遊戲

比如今天我們的遊戲主題是找到三個梨,遊戲前已經將梨藏起來了,找的時候,孩子會說:我找到啦!我會問:你找到幾個了?她說:我找到了一個梨。我就問她:那我們還差幾個完成任務呢?她便能思考作答。

不知道你們還有沒有印象,我之前寫過《一首詩唸了下句忘上句?想讓孩子記得住,你需要重新認識記憶力!》,講了適度壓力對記憶力的積極作用。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這個遊戲,因為時間有限定,孩子比較興奮,有一定壓力,計算過程會記得很清晰。


最後送給大家一個彩蛋。我把千尋用過的數學啟蒙、建立數學思維的相關工具整理了一下,其中包括一些好的繪本、教學玩具、APP等,大部分都是適合3-6歲階段的,粑粑麻麻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再不用像我當年那麼兩眼一抹黑,尋找好工具的彎路,我已經幫你們走過啦。

繪本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今晚七點半,我家的遊戲是數學》是著名數學教育學士曲少雲編著的,這系列書共4冊,每冊設計了7個遊戲場景,63個數學遊戲,分別從數與數的計算、量與量的計算、圖形識別與圖形規律,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綜合應用7個方面開發學齡前兒童數學思維。非常實用,也不抽象,裡面大部分都是遊戲,小朋友很喜歡。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很出名的《漢聲數學》圖畫書。來自美國,由很多世界級的數學大師合作而成,繪者都是些著名的童書大師,比如湯米狄波拉。書做得非常用心,共41本配一本很厚的媽媽手冊,每本都標有數字。主打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基礎數學概念,這套書適用年齡段相對較大,建議從五歲開始,看到小學畢業都沒問題!

還有很多單本繪本也相當不錯,我簡單列個清單吧:

《9只小貓呼呼呼》、《吉莉婭數星星》、《100層的房子》、《365只企鵝》、《大象的算數》、《蜘蛛和糖果店》、《美麗的大樹公寓》、《壺中的故事》、《帽子戲法》、《阿錘和阿蛋愉快的一天》……

教學玩具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邏輯狗”原名LOGICO,是來自德國的一套思維升級的系統訓練教具,在德國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從3歲到7歲分齡,每個年齡4本書,再加上一塊板,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判斷和推理,找出正確答案,每頁正面是題目,後面是答案,並用遊戲等方式對題的內容進行延伸和鞏固,真正做到了“玩中學”。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Tiggly Math,靈感來自蒙氏數學教具「奎茨奈棒」,是一款實物與APP配合的數學玩具,一套包括5個玩具和3個應用程序。學習內容主要是數量對應、數數和加減法等。闖關遊戲、烹飪遊戲……數學不再抽象難解!孩子在用蔬菜做沙拉的過程中就搞懂了數量、加減、大小多少等關係。

除了這兩款教學玩具,我們還玩過:

Foxmind 智慧方舟、Citiblocs積木、Nibobo 智力魔珠、Thinkfun數學類桌遊等,供大家參考。

APP

四步搞定學齡前孩子的“加減法”!(內附超實用工具推薦)

這款麥田數學是根據學前幼兒的數概念發展階段,專為3-10歲兒童設計的一款數學啟蒙教育軟件。它的課程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發展需要,系統設計了3個訓練階段,共36個遊戲場景,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很有趣。

我們家用得比較頻繁的,除了麥田數學還有悟空數學,這兩款APP都比較適合3-6歲小朋友,不復雜,也沒有國外APP的語言問題,實用性很高。

相信大家也有很多用著不錯、效果棒棒的數學工具,如果有,記得在留言區裡跟大家分享,這裡不是千尋麻麻一個人的舞臺,是我們一起交流共同努力的地方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