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周六夜現場》開播,「上台」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文丨梁湘梓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喜劇模式《SNL》的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之後果然引來了原版、韓版粉絲的一陣diss,無論是在彈幕中,還是在豆瓣評論裡,隨處可見的都是“抄襲說”,進而印證了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許可以看得更遠,但想要站上巨人的肩膀,也並非易事。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6月23日晚,既有隔壁“101”女團的出道儀式,也有俄羅斯世界盃的搖旗吶喊,而對於優酷而言,這一晚由優酷聯合歡樂傳媒、笑果文化共同出品的年輕態喜劇綜合秀《週六夜現場》也正式上線,它似乎想要引領用戶在這個激情澎湃的週六晚間檔放聲大笑。

這種感覺,似乎就是見到了一位漂洋過海的老朋友般,既親切又有些許的陌生,並且還夾雜著些許擔心:在美國有著43年曆史的《SNL》真能很好的在中國大地生根發芽嗎?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點播指數:★★★☆☆

好評指數:★★☆☆☆

創新指數:★★★☆☆

嘉賓指數:★★★☆☆

據悉,第一季的《週六夜現場》共有10期,每期將會邀請不同的飛行嘉賓進行演繹。節目還特別邀請到美版團隊做全程指導,從服化道各個方面為節目把關。每一期節目將由明星開場脫口秀、情景劇、扎心金曲榜、卡司謝幕等環節組成,採用一鏡到底的準直播拍攝手法,帶給觀眾沉浸式的觀看體驗。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首期節目,陳赫、岳雲鵬的首席MC身份,多達24人的卡司陣容,再加上嘉賓張傑,沒有暴力,沒有政治諷刺的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還是讓人看到節目試圖在每一個“梗”中去映射中國社會、年輕人生活以及大眾審美的痛點,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中西合璧找共鳴,《週六夜現場》值得點贊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喜劇模式《SNL》的中國版,《週六夜現場》或許最為重要的不是在於創意,而是如何讓喜劇在中國大地上更好的生活化與接地氣。而這一點,從《週六夜現場》的首期節目來說,已然可以看見節目組的企圖心。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開場時,陳赫與岳雲鵬的首次“CP”組合亮相,至於兩個人到底默不默契?觀眾說了算。隨後在嘉賓張傑出場之後,節目便進入正軌:

無論是《耳機銷售員》所隱喻的中國職場生存狀況,還是《你為什麼不點小龍蝦》表達出來的中國宵夜美食文化,以及《這!就是高考》裡談論到的80歲不老夢想,外加“扎心金曲榜”中折射出來的90後佛系養生的問題、辦卡問題以及中國式家長的愛,可以說首期節目《週六夜現場》就架構出了一幅整體的藍圖:

在節目內容的設計上,會包含工作、愛情、友情、親情、家庭等容易引起中國觀眾共鳴的問題,會用一種喜劇“戲謔”的方式拋出中國人生活中的各種煩惱,並用“歡笑”來“稀釋”它。或許,這就是中國版《週六夜現場》立足中國文化環境所做出的本土化實踐。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但是,這樣的本土化是富有風險的,從首期節目過後網友們對節目的評價來說,就有明顯的兩極分化的趨勢:有人說中國版與美版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梗也不好笑,很尷尬;但是也有更加客觀冷靜的粉絲看到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週六夜現場》的勇氣與未來的潛力。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在此,筆者認為一味的否認中國版《週六夜現場》,一味的覺得美版、韓版好的,某種程度上也缺少了一定的環境感知能力,

畢竟如果說喜劇來源於生活,那麼喜劇就理應有著濃烈的“社會性”,這樣的話,國情不同,製作出來的喜劇當然會不一樣。

例如美版強調的性與政治,韓版的“惡搞”,顯然這些是與中國國情不符的。因此,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需要的其實是get到原版的節目模式的精髓,而不是一味的照搬它們的“梗”。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那麼,從學習原版的精髓的角度出發,客觀來說也會發現中國版的《週六夜現場》確實也存在著很大的上升空間。如果說現有的節目模式,有一個很大的中國本土化的邏輯框架——譬如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會隱喻某一些社會問題,進而試圖引起用戶的共鳴,這個大框架是成立的,甚至是很具中國特色的。

但是,在大框架之下,到底什麼才是能夠引發觀眾開懷大笑的“點”?或許,真正的“笑點”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首期節目而言,陳赫、岳雲鵬的“尬聊”還是讓人頗感遺憾,那麼,到底要如何設計包袱才能有真正的喜劇效果?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瞭解原版笑點,才是能讓人“大笑”的關鍵

既然引進了美版《SNL》,那麼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還是應該學習原版的“編劇”,懂得如何鋪陳各種包袱才是王道。

其實就卡司陣容而言,《週六夜現場》已經是“高手如雲”,大概是原《今夜百樂門》卡司+原《冒犯家族》卡司+部分新人卡司(比如萬合天宜旗下的林千鹿)。而編劇陣容則是以上部分卡司+笑果文化公司旗下脫口秀藝人,並且像程璐、梁海源、張博洋、窮小瘋等都是東方衛視的《今晚80後脫口秀》《今夜百樂門》的資深編劇。

所以總體而言,這個陣容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他們到底要如何磨合的問題。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如果要對美版的《SNL》的“笑點”進行總結,可以從幾大部分來說:

首先是MC和嘉賓的“自黑”。喬布斯曾說:“與其被節目拿去做素材黑,不如自己主動自黑。”在這樣的宗旨下,例如Lady Gaga就曾在《SNL》第39季第6期節目中把自己黑出了風格,基本把媒體對她的質疑和批評回應了一個遍,這種自黑是犀利的,是有力道的。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雖然在《週六夜現場》張傑也對自己頻繁上《快樂大本營》做了回應,但顯然程度還遠達不到“自黑”,由此也無法給人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對於政治人物“開玩笑”、對於種族問題的回應、對於“口音”的歧視等等,顯然這些無法實現中國本土化的運作,但是中國版《週六夜現場》可以做的是學習這些“戲謔”的方式。

例如在首期節目的“扎心金曲榜”環節,《熬夜還要養生》直擊生活的痛點,“喝啤酒記得泡枸杞,熬夜蹦迪記得帶上護膝”或許還是能夠引得大家的會心一笑,但是在其它環節,諸如“開夜車”顯然還是容易觸碰到各種政治紅線,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認為還不如完全拿掉更合適。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第三個重要的因素其實是“惡搞”,無論是惡搞廣告、影視劇作品,還是模仿名人等等,由於演員的功力,編劇的功力,他們對時事正確的把握,還有美國文化中非常開放的心態等等,這都是《SNL》能夠“常青”的原因。

所以,就這些元素而言,《SNL》要很好的實現中國本土化,確實很難,畢竟文化差異太大。

“帶著鐐銬跳舞”,中國喜劇綜藝需要勇者

雖然《SNL》有著鮮明的美國特色,它的中國化也頗有難度,但是中國的喜劇綜藝想要發展,就必然需要借鑑與學習國外的經驗,就必然有人要敢於站出來去做這些事情,顯然《週六夜現場》就是這樣的存在。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回首過去兩年,其實中國的喜劇綜藝也曾讓人看到過希望,例如《歡樂喜劇人》《吐槽大會》《今夜百樂門》等等的出現,都似乎達到了“解一憂博一笑”的效果。只是後來節目太多雷同、包袱太過老套、表演嘉賓過度刷臉等問題,也讓觀眾開始感慨,“喜劇太多,笑臉不夠用了 ”。

而中國喜劇綜藝的“尷尬”,歸根結底或許都是“人才生態斷層”的問題。就以《週六夜現場》而言,MC陣容說實話並沒有能夠達到獨當一面的水平,缺少極具喜劇颱風的MC是眾多喜劇綜藝的癥結之一。

更重要的是編劇人才的斷層。《週六夜現場》已經集聚了目前國內眾多資深編劇,可最終呈現出來的“笑果”仍然差強人意,是時代沒有給編劇提供一個能夠潛心創作的舞臺?這是幕後的難題,而在臺前,喜劇演員也存在著斷層。

中國版《週六夜現場》開播,“上臺”不是因為準備好而是到點了?

如果以往靠春節晚會還能捧出幾個喜劇演員,那麼發展到互聯網時代,喜劇演員似乎都可以存在於“抖音”中,存在互聯網上,可真正走上臺的演員呢?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內活躍的一線喜劇大咖,兩隻手就能數得過來。

所以,在這樣一種生態鏈狀態下,《週六夜現場》的出現,還是勇氣可嘉。或許它的出現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準備好了,而是他們覺得到點了,該上場了。只不過,也許賺錢並不難,難的是讓觀眾真正開懷大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