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電商老兵,爆料10條行業內幕

十年電商老兵,爆料10條行業內幕

採訪/藥師

日常買買買的你,是否看到過類似的文章——中國代工撐起奢侈品牌暴利,成本僅百元?

是否產生過類似的疑問:一款產品由中國代工,外國品牌賺去大部分利潤,技術含量並沒什麼了不得,那麼作為在意品質而不是品牌的消費者,我期待有人能把外國品牌賺我的這份溢價儘可能抹掉,可不可行?

近年來,不少商家與平臺致力於抹平消費者心中的這一落差,他們的思路是,找大品牌的製造商,做出同品質的商品。然而真正操作起來,卻發現供應鏈整合沒那麼輕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也沒那麼容易。

十年電商老兵,爆料10條行業內幕

畢勝

必要商城創始人

作為獨創C2M(消費者to製造商,下單後生產)模式的必要商城,在這一問題上可謂感觸良多、經驗滿滿。帶著對國貨振興、消費升級的期待與疑慮,我們請教了必要商城的創始人畢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10條行家之言。

十年電商老兵,爆料10條行業內幕

談性價比

1.從創始到現在,必要商城最大的進化就是發現了電商的藍海,而這個藍海其實就是:我們發現中國還沒有一個電商能讓用戶“閉著眼睛買,每單都放心”,而“信任”才是最大的流量,我們傾盡全力,讓用戶信任。

這個信任,不是去跟用戶講故事,用戶不聽故事,用戶網購買的是你的商品,不是你的故事。所以只有商品絕對高品質,而且最高性價比,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

十年電商老兵,爆料10條行業內幕

傳統流通模式

2.這個性價比,只有C2M模式才能實現,因為其他所有的故事和模式都逃不掉高庫存。有了庫存,必然加價,性價比就沒了;為了清庫存,必然打折,用戶對價格的信任也沒了。

十年電商老兵,爆料10條行業內幕

必要C2M模式

3.所謂的買手是不靠譜的,買手就是以個人喜好去賭大多數人的喜好。

真正的好產品是用戶喜歡的產品,而不是買手喜歡的。

4.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低成功率的工種,這也是造成庫存積壓的主要原因之一。時尚審美,見仁見智,最好的方法是讓專業的人設計,然後放上去售賣,數據決定這個產品是否成功。不成功抓緊下線,成功抓緊生產。

5.國人其實不知道“國際大牌成本很低,大都是中國產”這個秘密,那我就用我的互聯網能力搭建一個平臺,讓用戶和這些頂級工廠直連起來,然後用出廠成本價買到好東西,多好。誰賺錢都不容易,不能亂花,東西又好又便宜才是人性。

十年電商老兵,爆料10條行業內幕

談供應鏈

6.C2M模式沒有庫存,庫存是個永遠管不好的東西,不論用大數據還是人工智能都管不好。

三年前,有人跟我說,誰說庫存是管不好的東西,你看海瀾之家的庫存管得就不錯,現在你用“海瀾之家 庫存”的關鍵詞搜搜。同理,也有人跟我說HM庫存管得不錯,然後你再用這兩個關鍵詞搜搜。短期庫存數據健康並不代表長期。

十年電商老兵,爆料10條行業內幕

7.互聯網人做商品是不靠譜的,一定要學會尊重專業。必要商城現在涵蓋700個三級品類,任何一個品類要想把商品做好,必須是行業專家。

我曾經跟巴寶莉製造商的老闆談話,說他們管皮料的負責人蒙著眼睛都能摸出皮子到底是水牛皮還是黃牛皮。國際上對於牛皮分8個等級,普通人根本看不出來,但是價差巨大。

一個互聯網公司不可能招到700個行業、從業都在20年以上的供應鏈專家,如果招不到,那就連成本都把控不好,然後產品肯定出問題。所以我還是堅信純互聯網公司做商品不可能。

8.必要招商,要闖三關:

第一關:56條入門標準,哪一條不符合都不能成為必要的“準”合作伙伴。我們幾乎每一個季度,都會升級商品以及招商標準,從最初的4條升級到現在的56條。

第二關

,成為“準”合作伙伴後,產品樣品要經過產品委員會的“性價比購物慾望”投票,一旦用戶的購買動力低於85%,這個夥伴就止步於此了。

第三關,產品上線後,對轉化率、好評率、差評率、服務好評率等十條左右的標準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監控。如果沒有超標,繼續售賣,如果超標,則系統自動下架。

闖過了上邊三關,才真正成為必要的合作伙伴。曾經有很多年的兄弟介紹朋友來必要合作,看了56條標準後覺得我太變態,把我拉黑了。

十年電商老兵,爆料10條行業內幕

談品牌

9.中國根本沒有零售品牌,只有零售知名商標。別動不動就說品牌,啥叫品牌?我跟一個記者聊過,我反問她“啥是品牌”,她突然答不上來了。

我把我的理解告訴了她,品牌就兩個東西:第一,信任,也就是對品質的信任,建立這種信任需要很多年,我做過測算,這個時間至少40年以上;第二,裝,能讓人帶著這個logo覺得自己是人上人。按照這個標準盤點下,是不是:中國沒有零售品牌,只有零售知名商標?

十年電商老兵,爆料10條行業內幕

10.品牌,需要持之以恆幾十年的、感動人心的產品品質和創新。而我們優質的中國製造,擁有做這個品質的能力與恆心,缺的就是時間。堅持下去,肯定能成,如果再加上性價比,這個時間會更短。

在當前全球消費環境下,中國高端製造能做的,只有面對消費者老老實實做感動人心的、高性價比的產品。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也就別從幕後走到前臺了,因為在幕後也待不久了。

平臺也一樣,堅持做感動人心,讓用戶驚豔的、高性價比的產品,流量就自然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