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我和無數90後一樣熱愛喧囂,追求快意新鮮感,喜歡快節奏的生活;無時無刻都充斥在緊張且刺激的環境中,但是閒下來你還記得小時候經常逛的瀋陽中街早已慢慢變了模樣。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1.商業變遷,呈現城市的縮影

“走,咱上城裡轉悠轉悠去,看看有啥好玩意兒沒!”

“城裡東西老全乎了,聽說二百商店最近搞大促銷嘞!”

時間的齒輪不停息的轉動著,中街這位已然兩鬢花白的老者走過經年,順應著時間的節點又從容不迫的向前邁動著步伐一直走進了2018年的今天......

“聽說大悅城有家網紅店,我請你喝咖啡,你幫我拍照~”

“走啊!”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吉順絲房,第二百貨

在瀋陽的商業史上,中街便出現了五個最:最大的百貨商店——吉順絲房;最大的鐘表眼鏡店——亨得利;最大的藥房——天益堂;最著名的毛筆店——李湛章;最小的洋貨店——同益成,這一大一小便佔了兩個“最”。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如今,吉順絲房依然安靜典雅的屹立在中街的中心處,後被稱作“中街二百”,它留給我們的財富不只是傳奇的歷史,而是先人們有血有肉的“商業演義”。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其繁榮時具體怎樣,作家馬秋芬在《老瀋陽》一書中如此說道:

“說來也許有人不信,當年的一棟小樓,遠比如今落成一座五星級摩天大廈還具影響力,竟轟動了半個瀋陽城。人們一驚一乍地議論:‘吉順絲房起大樓啦!’在遠在近,都斷不了要親自前往一睹姿容。誰要連二層樓的吉順絲房都沒去過,那算你沒見識,枉做一回城裡人。”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那時的瀋陽二百與東風商場之間只隔數米婉然如一對孿生姊妹,兩大商場並肩而立爭奇鬥豔曾佔盡大家飯後聊閒時間。

如今兩家店早已人去樓空,而那兩座曾作為瀋陽最高的大白樓卻被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興隆大家庭一度稱為中街巨頭

2001年,遼寧興隆大家庭商業集團收購當時中國最大的單體商場——瀋陽東亞廣場後,將其組建成瀋陽首家摩爾、巨型購物中心。

吃在大家庭、玩在大家庭、購物在大家庭......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興隆四樓半的室內公園還真承載了我們90後無盡歡樂,小到剛會走大到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剛到二樓半便能聽到樓上孩子的歡聲笑語。

後來室內公園被取締了,一同被塵封的是一去不返的童年。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近來無事也放下書筆進去逛逛,偌大商場里人煙漸稀,閉店風聲令大家人心惶惶,唯有那些店鋪和老員工留在原地。

與周圍相對比,她的臉上竟也爬上皺紋,不過我還是希望她明天會更好。

兒時回憶,我在小東買過本子

說起我的童年去的最多的地方要數這裡,那時候走進大門便能聽到來自不同角落裡雜亂的吆喝聲,小東以小商品種類繁多而價格低賺足了當時人們的眼球。

如今,大部分商戶搬去了龍之夢,當年人滿為患的小東,如今早已蕭條。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東亞停業,亞洲最大商業“航母”擱淺

說起東亞廣場初營業時的盛景,老人們到現在還是有些戀戀不捨,“東亞東亞,人家商店要做整個東亞第一店哩。

想當年,覺得東亞大的不得了,要想從頭逛到尾非得大半天不可。想買什麼抓緊買,否則“過了這村可沒這個店了”,因為店大到你找不著回頭路”。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有傳聞說當年“東亞”開業伊始,同處中街的瀋陽商業城每天銷售額下降50萬元之多。然而,偌大商場前景勾勒的再豐滿,結局也是“乾打雷,不下雨”。

2001年5月1日至8日,“東亞”迎來開業以來最爆棚也是最後一次的大減價,以此向世人做了最後的告別,從此徹底退出了商業大舞臺。

很多人把其倒閉的理由歸根於經營上不善導致的,也有人說是賣家價格不定,甚至一人一價,漫天要價從而終失掉了信譽,弄丟了人心。

大換血後,如今中街的鼎沸繁華

世間許多人或事都是這樣,昨天還並肩而立,忽然在一個時光拐角便消失匿跡。而這條路上,有的消失,有的易了妝,還有的就是新生。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90後乃至00後的逛街聖地大悅城,一大一小瀋陽兩春天,中興新一城,豫瓏城以及皇城恆隆廣場。吃喝玩樂買買買,倘若你偶然得空來逛街正巧趕上滿街折扣,還真是趕的巧妙。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文化進商店也成了這個時代店鋪獨樹一幟的風帆,於是當你在大悅城D館把自己拍成了詩的模樣“我的詩記下你的溫柔,你不妨安心放芽去做成綠蔭。”

那邊又有中興裡的人間四月天向你招手致意,於是你又把進了她的門把生活拍成了遊走的丹青,盡情的在書畫之中暢遊,滿心歡喜的以為自己的小日子被譜寫成神話。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百年老店,薈華樓金店

說起薈華樓金店,縱觀整條街一共開有兩家,正陽街的鼓樓店以及步行街裡還有一處。

追溯到源頭,這個被美其名曰“關東珠寶第一店”的薈華創建於公元1895年(清光緒21年)。薈華金店原店址設於瀋陽城內中街的出穎衚衕,是中國首飾業現存為數不多的世紀品牌。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20世紀初至1926年,薈華金店在本市、哈爾濱等處先後建立了五個分號、四個作坊,設分號後四平街(現中街)店稱萃華金店總號。甚至一度還為末代皇帝溥儀制過皇冠。

時至今日,中街兩旁金店林立,包括興隆、商業城裡的首飾專櫃加起來少說也有百家了,同行競爭再激烈,薈華仍威嚴屹立在最初的地方,任爾東西南北風也不曾有過淚目,薈華故事恆久遠,惹得歲月也不忍心傷她分毫。

走進天益堂藥房

瀋陽"天益堂"始建於1824(清道光四年),座落於當時的皇城后街四平街(即中街)最繁華的商業區路南,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

天益堂是沈城百姓們抓藥治病的首選之地,年深日久,天益堂逐漸成為沈城一塊"中華老字號"金字招牌。改革開放以來,天益堂經過全面整頓,恢復了傳統經營項目,名牌中成藥、地道中藥材重新擺上櫃檯。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1988年又對營業樓進行了翻新改造。1991年造型古樸典雅的五層大樓竣工並投入使用。

如今 ,這家老店就在中街牌坊下,遠遠的你便能瞧見天益堂三個大字。

2.老中街縮影

那些被風吹散的往事

嘆一聲我在老瀋陽等你,一眼便認出你,即使你已然面目衰弛,不復盛年。是的,文藝的人尤愛品讀歷史。那是一座城的氣節,是一段韶華賦予她的獨有的底蘊,而這城中又不乏一段段往事。

故宮裡流傳著一段愛情佳話

故宮在我眼中就是一道靚麗韶光,我喜歡這裡連帶著紅磚黃瓦無一不在訴說著歷史過往。

莊嚴穆肅的大政殿據說曾是皇帝頒佈詔書,宣佈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的地方。

兩旁分列著的十王亭曾是八旗議事的地方。裡面還佈置了后妃的宮殿。這裡我感觸頗深的便是關雎宮。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一片匠心落入蒼白的垂花門的桎梏,一絲不苟的象牙雕在玻璃櫃中絕望的等候,卻落了空。

如今,那連同工匠的巧奪天工的無數工藝品一齊被禁錮在恆溫恆溼的展櫃中,成為無數個來瀋陽旅行之人的必遊之地。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張氏大帥府和他背後的故事

順著這條路的另一端還有民國奇緣,揭開大帥府神秘的面紗,這其中不乏段段佳話。

站在院落前的空地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少帥張學良的雕像,年輕時的他身著戎裝的他,英姿勃發。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老式的青磚瓦礫,而院牆內則規整的分散著大青樓和小青樓。大青樓是張作霖會客的地方而後張學良將軍曾住於此,小青樓是張作霖為他深愛的五夫人壽氏而建。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大帥府東牆外,有一座獨門獨院的二層小樓,和附近的一些高大建築比起來,顯得頗為低調。從外觀看,整個建築帶有明顯的日式別墅風格,赭石紅色的外牆古樸大氣,人字結構的大屋頂沉穩莊重,整個小院格外清新幽靜,典雅別緻,這便是趙一荻(趙四小姐)的故居。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3.娛樂匱乏的年代 中街卻別有天地

夢迴新華,我的童年記憶

90年代出生的我們所熟知的瀋陽大書店有兩個:中街新華,北方圖書城。記憶中的新華書店是分上下兩層的,一樓入口處的左手邊是一些幼兒、少兒讀物,右手邊則是一家CD店,二樓拐角處的古樂器店,是我對音樂的認知的起源。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那時書店一樓通往二樓的走廊裡時常擠滿了形形色色、不同身份年紀的求知者,90年代還不曾有網絡,手機的普及。想查找一些知識唯有看書。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大約在2006年,新華關門歇業了,之後一段時間裡新華書店在我眼中歷經三次拆遷,搬遷。看著我最愛的地方被落上一把大鎖,被封住了的門裡是我一去不返的童年時光。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幾年前,新華書店重新在中街掛匾營業,她搬到了興隆大家庭的對面,書店還是上下兩層,裡面也學著現代新式書店的樣子修了水吧、休憩場所。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後身體育樂器商店

書店的後身是音樂一條街,這裡有絲竹之亂耳,有嘈嘈切切錯雜彈的旋律交錯,有快意張揚的西洋樂器,還有那首讓人百聽不厭的永恆經典鄧麗君的一首小城故事。

在我們那個年代,幾乎每個有些經濟能力的家庭都會安排子女學些樂器。就我們班學電子琴、古箏的人往往是最多的,差不多佔盡了班集體的半壁江山。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而家庭條件富裕的則會去學小提琴、鋼琴。那時候街坊鄰里的小夥伴們大多在一處上音樂課——少年宮,而想買樂器,就只有去這一個地方。

劉老根大舞臺,唱響我的大東北

80年代生人都管她叫"瀋陽大舞臺",劇場始建於1908年,是一座具有百年曆史的80年代老瀋陽地標性建築。

“大舞臺”起初這裡夜夜唱合的可並不是二人轉,豫劇、京劇及川劇變臉這裡都曾悉數囊括。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2003年4月,趙本山先生率遼寧民間藝術團演員開始在瀋陽大舞臺劇場進行二人轉專場演出,並給這個傳世百年的老劇場改了名字"劉老根大舞臺"。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4.瀋陽傳統美味,齊聚老中街

大舞臺後的美食一條街

大舞臺周邊的美食一條街,曾經也是聲名大噪,牛肉串好吃不貴一元一串,後來我長大了,我聽著串的價格也順應著時代的發展漲了身價。

正月十五鬧花燈,小吃一條街上每店每鋪掛滿無數花燈,頓時夜晚也如白晝般。大家不停地吆喝著的叫賣聲充斥了整條小路。

肉串、臭豆腐、特色小吃堆砌的那條街,縱使千金難買的是記憶的滋味。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李連貴燻肉大餅,不變的是兒時的味道

李連貴燻肉大餅食味如其名,經久不衰的口碑,百年不減的是它食之韻味。不論歲月是否善待了她,她就在那裡不衰不減,不悲不喜,不由得讓我不住的想在薰香間顧盼流連。那份我獨寵多年的老味道,歷歲月變遷反而愈久彌香。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老邊,老邊

說到吃,倘若你來了瀋陽不走進老邊,就如同進了北京城不來萬里長城。老邊自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創始人邊福自河北帶入瀋陽,後經其子邊德貴研究,將肉餡油煸之後再放入骨湯裡煨好,使得餃子肉餡在自帶的鬆散味美基礎上更易於消化。精粉制皮筋道透明的不止是充斥你的味蕾還有承襲下來的邊家特有餃子形狀。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還有小吃兩條街

小吃店,小吃攤如雨後春筍般齊聚到了這裡。皮薄餡大的郭家湯圓,裹在小棉襖裡的嫩香上海雞柳,老北京崔記爆肚,那店老闆衣著古香古色,著唐裝,放地方小調,嘴裡搗鼓著的是濃正的京腔兒。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中街大果,不忘的還是老味道

說到中街美食,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中街大果。那會兒到了夏天,賣大果的櫃檯前總是擠滿了人。如今縱使口味越來越多,而大家似乎口味出奇的專一,奶油和麻醬仍然是大家的最愛。

還有那從小時候吃到大的冰點城牛肉串,從2元一直吃到6元。從初記事的天真孩童一直到我也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轉眼間韶華20載過的太匆忙,遺留下的除了青睞還有深愛。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後來這條步行街裡來了許許多多後來居上的異鄉人,初來乍到便落地生根的北京慶豐包子鋪,上海雞柳店等,還有好多我記不全店牌名但卻分散在中街兩條狹長鬍同裡的無數特色小吃。

5.再和我在中街的街頭走一走

中街可以說是瀋陽時代變遷的縮影。任憑曾經的商業大亨浮華一世,昔日人聲多鼎沸,又有多家喻戶曉。待到離去後卻沒有誰會記得她的花開絢爛。

假如商業的進程是一條河,有的被淹沒沉底化身為細沙,而有的是頑石,任你波浪滔天也還是紋絲不動。

瀋陽人,你逛過真正的中街嗎?

在老中街的街頭走一走,這裡最不缺少的就是耐人尋味的故事,往事如煙,佳期如夢,昔人的回首一切都都往如從前!

部分圖文來自:瀋陽吃貨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