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有一部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叫做《武狀元蘇乞兒》。影片講述了世家子弟蘇燦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邂逅了天生麗質的美女如霜姑娘,蘇燦一見鍾情,為了搏得心上人垂青,他苦練武藝,投考武狀元。
然而,由於奸人陷害,蘇燦與狀元資格失之交臂,從此流落街頭,淪為乞丐。後來由於機緣巧合,得到丐幫長老洪日新搭救,並在睡夢中學會了絕世武功“睡夢羅漢拳”。蘇燦一覺醒來後,身旁“苦盡甘來”幾個大字赫然在目。在飽嘗世間冷暖之後,他又重新振作起來,後來成為了“乞丐中的霸主”。
《武狀元蘇乞兒》通過講述蘇燦苦盡甘來的勵志故事,為我們詮釋了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否極泰來”。
“否極泰來”源於《易經》
“否極泰來”通常用來勸慰身處絕境和苦難中的人們,鼓勵那些運氣差到極點的人,不要灰心,不要氣餒,只要經得起磨難,最終一定會絕處逢生、時來運轉。借用一句古詩,就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然而,不知你是否認真思考過,“否”和“泰”究竟作何解釋,這一成語到底有何出處?
其實,“否極泰來”最早出自中國古代哲學經典,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否”和“泰”分別為《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二卦和第十一卦。否卦表示身處逆境,而泰卦表示諸事順利。所以“否極泰來”的意思就是當厄運達到極點時,就會向順境轉化。所謂“物極必反”“陰極則陽,陽極則陰。”“否極泰來”形象地闡釋了陰陽二氣互動轉化的辯證關係。
否極泰來與季節輪迴
中國傳統文化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否極泰來”在闡釋了禍福相依的人生哲理的同時,也向我們揭示了自然界季節輪迴的發展規律。按照古人的計時方法,一年十二個月分別與十二地支以及《易經》六十四卦中的十二個卦象互相對應。從否卦對應的農曆七月到泰卦對應的來年正月,陰氣漸長,當陰氣達到頂點之後,陽氣初始,陰陽交替。因此,否極泰來同時也反映了季節輪迴與陰陽二氣此消彼長的自然規律。
否卦:陰陽決絕,草木凋零
否卦的內卦(下卦)為坤卦,外卦(上卦)為乾卦,坤為地、為陰,乾為天、為陽。傳說中,盤古開天地時,當盤古用神斧將混沌劈開後,“陽清為天,陰濁為地。”所以說,陽氣清輕上浮,陰氣渾濁下沉。天氣與地氣互不相交。否卦代表農曆七月,所以,從夏季進入秋季,人們通常會感到天朗氣清,秋高氣爽。並且由於陰陽決絕,互不交融,此時萬物蕭瑟,草木開始凋零。
復卦:陰極而陽,春生冬至
在秋冬季節,陰氣不斷生長,而陽氣隨著陰氣的滋長開始逐漸消失。到了農曆十一月份,陰氣達到極致而逐漸開始向陽氣轉化。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正值十一月份的中下旬。學過地理學的人都知道,冬至太陽直射南迴歸線,並且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此時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陰氣最盛,達到極致,開始向陽氣轉化。農曆十一月份與《易經》六十四卦中的復卦相對應,復卦內卦(下卦)為震卦,外卦(上卦)為坤卦,由於復卦的初爻為陽爻,其餘七爻均為陰爻,所以冬至又被稱為“一陽生”。在冬至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吃餃子的習俗,人們通過這種方式慶祝陽氣初生,祈盼春天的到來。《載敬堂集》記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在古人看來,冬至是春季到來的先聲。
泰卦:三陽開泰,萬物復甦
從十一月份開始,一陽生,陽氣逐漸增長。十二月份對應臨卦,臨卦的內卦(下卦)為兌卦,外卦(上卦)為坤卦,初爻和九二均為陽爻,所以十二月份的臨卦共有兩個陽爻,此時被稱為“二陽生”。到來年正月,春和日麗,氣溫開始回升,陽氣也進一步增長。民間有“三陽開泰”的吉祥語,常常用來稱頌歲首,寓意吉祥。其中的“泰”指的就是正月所對應的“泰”卦。由於泰卦的內卦(下卦)為乾卦,外卦(上卦)為坤卦,乾卦的三爻全為陽爻,所以人們稱正月為“三陽開泰”。從農曆七月到來年正月,自然界的季節輪迴從另一個角度為我們解釋了耳熟能詳的“否極泰來”。《西遊記》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通過四值功曹使者與孫悟空的一番對話生動地詮釋了“泰極生否”“三陽開泰”等《易經》思想。
中華民族的話語詞彙豐富多彩,在世界文化百花園中獨具特色。然而,要想深入理解千載傳承的漢語詞彙,仔細研讀浩如煙海的國學經典勢在必行。
閱讀更多 京麓書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