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學霸爲啥這麼多?環境造就堅強!

山東學子&外地學子:不一樣的高三生活

前一段時間和一位外省同學聊天,聊起高三生活時,她說:“我很害怕你們山東的學生,總感覺你們讀起書來跟不要命似的。”

的確,山東學生玩命學習,看重考試的分數、排名,最能體現“拼命十三郎”的精神。夏天的高考,冬天的考研,一個是千軍萬馬齊過獨木橋,一個是全國各地四處跑,都拼了命學習、考試。

我之前以為全國所有的學校高三都和我的高三生活一樣:兩個周放一天假,早上五點多,外面黑漆漆的,就被舍友的洗漱聲吵醒,胡亂抹把臉就衝到教室。五點半到六點五十是小早自習時間,被黑筆紅筆劃爛的歷史書、夾著厚厚筆記的政治書,寫滿文言實習虛詞用法的語文書在這段時間裡都要輪著背,偶爾一抬頭,就會看到前門玻璃窗裡班主任嚴峻的臉。快到六點五十時教學樓就會有震感,因為樓上樓下的同學此時都要跑著去餐廳吃早飯,把樓都跑的震起來。

七點十分到七點四十五仍是早自習。早自習結束以後,班長會領讀我們的高三誓言:“我們一定不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我們一定要考出好成績!”宣誓結束,大家熱淚盈眶準備上課。高三那一年,我每三天用完一隻筆芯,每天都是考試,交上卷子立馬發下答案,接著是讓人緊張的分數、排名,而分數和排名的變動捶打著每個人的神經末梢。

山東學霸為啥這麼多?環境造就堅強!

上大學以後我才知道“別人家”的高三生活與眾不同,同學跟我講她在讀高三時,早上會在去學校的班車上補作業,“我當時晚上都不怎麼寫作業,反正第二天早上可以在校車上補。”,她會在晚自習上偷偷看名著或者小說,會向英語老師撒嬌“求放過”聽寫,她的高三生活比我的要寬鬆很多很多。

山東的學子為什麼拼命學習?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01

傳統思想、社會環境的影響

實際上,沒有哪一個學生願意一頭紮在練習題裡,整天看著自己的名次發愁,聽著班主任天天唸叨今年的出題方向。我也想在高三的時候看看課外書,也想衝語文老師撒嬌讓她免去我的罰寫。但,環境決定了山東學子一定要“玩命學”。

山東學霸為啥這麼多?環境造就堅強!

從文化傳統來看,被譽為齊魯大地的山東是孔孟之鄉,受儒家文化影響,山東人的思想普遍保守。“學而優則仕”、“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思想到現在還影響著一代代山東人:想要出人頭地就得讀書當官,然後衣錦還鄉榮歸故里。

山東學霸為啥這麼多?環境造就堅強!

據網絡數據顯示,2017年山東考生58.3萬人報名高考,而山東的雙一流大學只有3所。同年,北京有6萬人報名高考,而北京雙一流大學有34所。錄取比例山東是194000:1,北京是1764:1.。由於山東高校太少,山東學子如果想在本省上一個好的大學,必須“玩命學”才能從省內眾多拼命十三郎裡脫穎而出,高分必不可少;想在外省大城市讀一個好的大學更不容易,因為他們對山東學子要求更高,高分更必不可少。

所以,我們在高考面前並沒有什麼優勢,只能“玩命”的學習。

02

父母的殷切期望

父輩那一代兄弟姐妹多,家裡往往沒有條件供每一個孩子上學唸書,那時候不幹農活去上學讀書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情。所以,義務教育的時代,每個孩子都能上學時,父輩們便把他們的“上學夢”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了。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夙願,但是山東父母在傳統思想和社會環境影響下,這種思想格外強烈。

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們就會問孩子:“你長大想去地裡幹活還是去坐辦公室?”一開始孩子可能還讀不懂父母眼中的期望,隨著他們的長大、上學,這種期望會越來越明顯,“你考試考了多少分?你同桌呢?跟你一塊放學那個小姑娘呢?為啥你比他少?你這孩子真不爭氣!”。孩子一旦成績不理想。家長立馬給老師打電話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狀況甚至提一些要求:“老師,我家孩子個子矮視力不好,您給我家孩子換前面的位子吧,這樣他在老師眼皮子底下肯定能好好學習。”很多家長的朋友圈裡全都是跟孩子學習相關的內容:孩子做作業的小視頻,配文“寶貝已經進入學習狀態了,加油!”,或者孩子的成績單獎狀,有時還會分享一些教育孩子的文章,如:《期末考試前這樣複習才會拿高分!》。每到期末考試,各位家長更是如臨大敵,除了讓孩子加班加點做題,甚至連早飯都做成100分的模樣——一根火腿腸和兩個雞蛋。即使寒暑假也不敢放鬆,本著“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家長們省吃儉用給孩子報上各種價格不菲的輔導班和特長班,眼巴巴帶著孩子去老師家裡,請求老師幫忙輔導輔導。由此可見,家長對孩子成績成長充滿了熱切期望。

家長的重視給孩子很大壓力。出於對父輩尊重、孝順等心理,孩子們不得不努力學習。

03

勞模型老師帶來的壓力

如果你沒有“玩命”讀書,沒關係,山東的老師會幫助你。山東的老師在這場教育的賽跑中是強大的鞭策人。隨著網絡的發達,中、小學的校園APP層出不窮。老師在APP上佈置作業、發佈成績,家長在APP上不僅能看到自己孩子成績單班級排名,甚至可以看到各個班級各學科的優秀率、及格率等等。這表面上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角逐,實際上,也是老師之間的較量、比賽。考試一結束,學校就會每個班級的考試成績對老師進行排名,班級的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都成為了考核老師的標準。這給老師們也帶來很大壓力,整日對自己的學生嚴格要求。所以說,山東學子中不少學霸是被老師“煉”出來的。

電影《青春派》劇照

《青春派》裡面的備戰高考的場景可不是導演運用了誇張的手法,那是真實的。因為我們的老師和那裡面的老師一樣瘋狂。高三的班主任是公認的勞模。早上班主任會站在門口看同學一個個進教室,晚來的同學就會像過街老鼠般膽戰心驚地在班主任眼皮底下回到座位,班主任以自己班級亮燈早為榮,以自己的學生考試成績好為榮。晚上十點多,晚自習快結束的時候,你以為班主任走了,於是開始收拾書包準備回宿舍,突然教室安靜下來了,悄悄一回頭,你會發現從後門進來的班主任正惡狠狠盯著大家。不管大考試還是小模擬,每次考試完,老師都會在上課的時候用幻燈片給大家展示每個人大題的得分情況,得分高的同學名字是紅色,得分低的是藍色。排座位的時候也是按照名次,進步大的同學優先選座位,退步的同學只能選最後剩下的。“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不努力一定沒有結果!”“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等於白活。”“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樣的話老師總是張口就來,隨時準備刺激一下稍顯疲態的學生。高考那天,所有高三的老師都穿著紅色衣服,露出難得和藹面龐,眼巴巴把學生們送進考場。

04

學子之間的玩命比拼

在環境、家長、老師等多重壓力下,山東考生把高考看得無比重要,將高考視為人生的唯一轉機,一遍遍告訴自己:輸不起!不能輸!我還記得高考前一天,很多家長都來學校門口給自己孩子送東西。我在學校大門口等家長的時候,看到一對父女,穿著藍色校服的女兒哭著說:“爸爸,我覺得高考好不公平,憑什麼一場考試就決定了命運。”,校門外她的父親,一個紅臉大叔,手裡拎著裝滿水果的紅色塑料袋,不知所措地看著自己的女兒,支支吾吾說了一些安慰女兒的話,然後遞給她裝滿水果的袋子,騎上摩托走了。

在這種高壓下,學生之間競爭很激烈:你做了兩套卷子,那我要比你多做一套;你課間出去了,那我比你多學五分鐘,你六點起那我五點半起。有些老師會要求學生在考試之前寫下自己想要超越的人的名字,並在考試後反思自己為什麼沒超越或者為什麼被超越。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山東學子看重分數,重視影響自己分數的所有因素。很多學生在高考語文寫作中寫議論文而不是記敘文,原因很簡單,議論文寫作得高分有套路:論點明確,分論點之間有聯繫,再舉幾個論據就能拿到不錯的分數。但是記敘文給考生髮揮空間太大,寫出吸人眼球的記敘文太難。所以學生在考試中都會選擇寫議論文,平日裡經常背一些論據,為考試寫議論文做準備。

山東學霸為啥這麼多?環境造就堅強!

高考後,考試的馬拉松還不能停歇

山東學霸為啥這麼多?環境造就堅強!

有人說,高考是公平的,高考不看臉不看家庭背景,只看你的成績。考得好、排名靠前,可以拿到學校、縣裡給你頒發的獎學金,各大城市、高校都向你敞開大門,逢年過節父母都會在親戚朋友面前委婉地“秀”一次,七大姑八大姨拿你當“別人家的孩子”,老師會在學弟學妹面前反覆提起你。

如果高考失利,整個家庭氣氛都像是在準備一場悲慘的話劇,父母拿著成績單低聲下氣去找人幫你填志願,努力在剩下的幾所本科學校裡找一個看上去不錯的專業,然而你還是可能隨時被調劑到一個讓你沮喪的學校或專業。畢業以後發現想去的單位招聘上都寫著“只收985、211”,對別人說起自己的學校,別人往往一臉茫然,根本沒聽說過你的學校,留你一個人尷尬地手舞足蹈介紹你那沒有名氣的學校。

山東學霸為啥這麼多?環境造就堅強!

就這樣,崗位的高要求與低學歷之間所存在的差距讓不少人陷入困境。不少人選擇回到家鄉找一份工作。就山東省而言,近幾年經濟雖然發展不錯,但以互聯網、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尚在發展之中,大多數就業崗位是第二產業中體力強度較大的工作。因此,很多考入985、211的山東學霸畢業後,很難回到故鄉,他們一般選擇到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發展,那裡不但有優越輕鬆的工作環境,還有不菲的收入和保障。當然,他們也不願意讓孩子們品嚐自己年少時的求學之苦。

你以為在北上廣深的他們畢業以後拿著985、211高校的畢業證走到哪腰板都能挺得直。而實際上,他們也有煩惱。不少朋友反映,部分學霸因為高中的時候太專注於學習,與外界接觸較少,所以往往不擅長其他事情,經常被人說成是“考試的機器”、“高分低能兒”。小編的一位朋友就曾經感嘆:“你們山東孩子讀書讀得太死了。”有一位高校老師甚至說學院裡的學生一看就知道誰是山東的,因為山東孩子呆、傻、情商低。

這就是山東考生走不出的“困境”,所以很多想要改變這種現況的人選擇了考研。

山東學霸為啥這麼多?環境造就堅強!

據網絡數據顯示,2017年考研全國報名人數達201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24萬,增幅13.6%,而山東以18.7萬位高居榜首。人數只是考研的一個縮影,山東學子的考研拼勁一直都是很有名的。

對於那些起跳時錯過第一次機會的人來說,考研是人生第二塊跳板。對山東學子來說,考研比高考更公平一點,考研沒有省份之差,沒有單獨卷子。同一的評判標準,全國各地都可以考,山東學子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努力考研,才能踏進高校的大門,登上更高的平臺,用同一的標準衡量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水平。

對於那些“學霸”來說,考研是擺脫“高分低能”的帽子一個機會。他們也想證明自己,讓別人看到更多的不可能,於是拼命爬,在“爬”的過程中找回自己之前缺失的,爬到一個更寬廣的平臺上讓大家看到自己隱藏在高分背後的潛力。一次,在從北京返回青島的動車上,我遇到了一個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後在北京工作的山東男生。他說,現在北京的公司越來越喜歡聘用山東人,山東人特別能吃苦。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機會多,看重能力,所以很多山東學子都願意憑自己的能力在大城市落腳紮根,收穫與自己付出相符的回報。

回望山東學子教育的馬拉松,原來是對公平機遇的執著,才撐著自己走了這麼久。這是山東學子被迫的堅強,也是付出了就不後悔的自主選擇。

是學霸嗎?不,是學著給自己人生做主罷了。

最近,山東省發佈了新高考首次學業水平考試的時間表。新高考(合格考)和老高考分開考。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5個學科可以在高一下學期末開始參加學業水平合格考試;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等四個學科學業水平合格考試時間不得早於高二上學琴;技術類課程學業水平合格考試時間不得早於高二下學期。所有考試均合格就可以拿到高中畢業證,如果不過,可以參加第二次學考。考生在學考中科目拿到A等級越多,參加綜合評價招生機會越大。

雖然山東省選考科目指引尚未出臺,但是兩次考試會更真實反映學生的實力,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壓力。隨著教育政策的不斷改革,相信山東學子的高考路會越來越好走,也希望家長和老師端正心態,給學子們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真誠祝願山東學子的學習之路越來越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