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廢市場空間大門即將敞開

自從2013年“兩高”司法解釋出臺,危廢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迎來快速發展新時期。而近些年國家對固廢汙染的重視,使得危廢監管日趨嚴格,也驅動了危廢處理行業的迅猛成長。不過在繁榮背後,也有短板。

危廢市場空間大門即將敞開

剛剛結束不久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就發現了一些問題,如非法掩埋以及非法傾倒等。中國環保在線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源於我國危廢處理相較於發達國家而言起步晚,法律法規及標準雖然經過一段時期完善補充,但仍舊不夠盡善盡美,導致一些漏洞的出現。

為了填補危廢處理等短板,2018年5月,生態環境部開展被稱為“清廢行動2018”的“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旨在排查核實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傾倒情況。

為了擴大排查範圍,的,5月22日生態環境部又印發《關於堅決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的通知》。

據中國環保在線獲悉,國家層面下一步將繼續建立法律法規標準體系,不失時機地制定策略。“中央預算內資金將針對某一些類別專向類和重大項目對危廢處置予以支持。”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綜合利用處處長楊尚寶透露。

為了更進一步摸清我國固廢的底細,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明確提出我國危險廢物處理工作中存在不少的疏漏與不足,以及薄弱環節等,亟需克服。

危廢市場空間大門即將敞開

據我們瞭解的實際情況,當前我國危廢底數不清,導致很多地方無法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應對之策。而且很大一部分危險廢物沒有經過正規處理,遊離於監管之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與民眾健康。另外,由於監管層面的短板,不少危廢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漏報、瞞報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並且不在少數。

按照全國各省市區的“十三五”規劃,大多數的省份制定的計劃為,2020年實現危廢處理處置利用率超過90%,並實現處置能力和產生種類數量的匹配。計劃能否完成是另一說,至少全國範圍內的危廢處理處置已經提上了日程,形成巨大的市場利好。

根據市場樂觀預計,國家在危廢領域的監管強化以及執法力度加大,勢必釋放出成倍增長的危廢處理市場需求,尤其是2018年~2020年,危廢處理產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具體來看,相較於發達國家5%~10%的危廢佔比率,假設我國為3%,隨著危廢綜合處置率的上升,預計到2020年,這一市場可以突破1000億元大關,甚至有可能衝擊2000億。

在危廢處理市場藍海正藍的前提下,東江環保、海螺創業、光大綠色環保等具備核心技術與產能優勢的標的值得中長期投資追蹤。當然也需要防範政策不達預期、項目落地緩慢等帶來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