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棋手遊先行者《契約勇士-塔希里亞戰記》:堅持三年迎市場拐點

戰棋手遊先行者《契約勇士-塔希里亞戰記》:堅持三年迎市場拐點

當前幾天《契約勇士》的發行方找過來,說他們的遊戲又被蘋果推薦了時,我是感到非常意外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這款上線於2015年的獨立戰棋遊戲,在發售之初並不是很成功,也可以說是遭到了市場的冷遇。

這個結果是多方面的原因。從產品自身來說,《契約勇士》是妹子製作人歸蝶第一次與幾個小夥伴組建獨立工作室的作品,還一上來就選了Hard模式——做一款戰棋遊戲。在當時的移動平臺上,毫無先例可循,那會甚至連《火焰紋章》的手遊版都遠未公佈。因此在遊戲內容上,是有些不成熟的。因為獨立遊戲情懷比較重,在遊戲上線的最初版本,歸蝶希望做一些不那麼Pay to Win的付費設計,卻反過來同時影響了免費和付費玩家的體驗,這些都是產品初期趟過的坑。

從外部來說,《契約勇士》使用了《塔希里亞故事集》的IP,獲得了原作者的授權。可能你也聽說過這部優秀的作品,曾經在國內雜誌《遊戲基地》上連在過,後來集結成冊,在豆瓣評分非常高,達到了9.4。但歸根結底,受眾規模不算多大,屬於小眾精品,指望IP帶量不現實。之所以選擇這個IP,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歸蝶本人很喜歡這部作品,所以希望將其遊戲化。

戰棋手遊先行者《契約勇士-塔希里亞戰記》:堅持三年迎市場拐點

而從更大的外部——行業角度來說的話,情況更不容樂觀。2015年的中國手遊市場,《刀塔傳奇》帶來的“爆款”興奮還未褪去,是行業風口最烈、“熱錢”最多的一年。別看現在從騰訊到網易再到一干中小廠商,都在打“細分品類”的旗號。但在3年前,整個資本市場都沉浸在追逐大眾爆款的氣氛中,總是在最主流、最普世的遊戲類型中反覆挖掘,如卡牌、動作、射擊等等。幾乎沒yb 發行商對《契約勇士》這樣註定小眾的戰棋遊戲感興趣,甚至有些發行商對歸蝶的做法報以嘲笑,認為她在做不切合實際的事情。

所以,直到遊戲上線,歸蝶都沒找到合適的發行商,只好選擇自己發行,六七人的小團隊,同時承擔了開發和發行工作。

但也同樣是因為非主流的氣質,《契約勇士》在亮相之初,得到了不少媒體報道。而在短暫的曝光後,就不見後續的聲音了.我有時候回想起來,只是隱約覺得,這麼小的工作室,大概已經在現實的重壓下解散了吧。

結果,前幾天他們的發行商妙聚遊戲找過來時,我第一反應先是:這遊戲居然還在運營?後來查了一下相關數據,才發現《契約勇士》不僅堅挺運營到了現在,而且在近半年裡,被蘋果連續推薦有12次之多。

戰棋手遊先行者《契約勇士-塔希里亞戰記》:堅持三年迎市場拐點

現在是2018年,時過境遷,手遊市場早已飽和,人口紅利基本消耗殆盡,“買量”成本越來越高,在主流類型裡一擁而上做大眾爆款的策略已經不再適用,所以各家都在瞄準市場細分領域下力氣。以往不被重視的小眾品類 ,也成為了一些公司裡的重點項目。

這些小眾品類,其中就包括了戰棋遊戲。特別是去年火紋手游上線後,取得了很不錯的反響。讓人們意識到手遊和戰棋這種節奏較慢、Gameplay較核心的類型也不衝突。蘋果後來加大了戰棋遊戲的推薦,或許也與這種成績有關。

這麼看,《契約勇士》似乎是通過個人努力,熬到了時代進程的改變。

戰棋手遊先行者《契約勇士-塔希里亞戰記》:堅持三年迎市場拐點

通過妙聚這邊的朋友,我又聯繫到了《契約勇士》的製作人歸蝶,跟她聊了聊這三年來,她和團隊是怎麼過來的。

可能你在前文裡注意到了,《契約勇士》在上線之初是沒有發行商的,只能自己運營。與當年苦尋不到發行商的窘境相比,這次的發行商妙聚,是去年自己找上門的,而且過程十分自然:妙聚這邊有喜歡戰棋的人先玩到了《契約勇士》,覺得不錯,才和歸碟這邊有了進一步的接觸。

按照歸蝶的話說:“都沒怎麼花時間談(發行),一開始也是發行的人自己在玩,一邊玩一邊問我們攻略,然後慢慢就認識了。”

同時,因為工作室自己發行了一年,沒什麼資源,全靠蘋果推薦,所以用戶量也一直不是很大。後來當有發行找到他們的時候,歸碟覺得也是能把遊戲再推廣一下的機遇。加上發行商對遊戲長線運營而不是短線收割的理念和他們比較一致,因此就確定了下來。

7月12日,《契約勇士》將重新開啟公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款產品應該會迎來第二春。而在這之前,歸蝶和她的團隊,走過了一段比較辛苦的時光,成員進進出出,人手經常不足。總體雖然不能算賠錢,收入能維持團隊的運營,只是現實和原先的構思,總會產生不少出入。

戰棋手遊先行者《契約勇士-塔希里亞戰記》:堅持三年迎市場拐點

3年前,歸蝶在遊戲上線前曾經接受過一次媒體採訪,坦言這樣的小眾產品,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很可能掙不到多少錢。所以他們接下來的的計劃是把遊戲發行到“市場環境比較成熟”的海外。

結果,當他們真的開始進軍海外時,卻遇到一連串的“坑”,歸蝶對我說:

“我們找了一家翻譯公司很不靠譜,大概也是我們這樣的小團隊沒什麼經驗,浪費完精力,交完款拖著我們的任務不翻譯,後來款也吞了,人也失聯了,把我們的海外事項拖到現在還沒能順利發佈。我們連這些損失的款項都要不回來,而且還是我自己墊的血汗錢,頭髮都愁白了。”

歸蝶早年在Zynga工作,參與過多個項目,在獨立組建工作室前,大概低估了“單幹”的難度。幾個人集合在一起開始做獨立遊戲後,這事兒就變成了實打實的創業,所以很多創業中要面臨的問題集中到最後就是對她本人是很大的考驗,對個人的融資能力,執行能力,組織能力還有項目能力等等全部都是挑戰。

於是,歸蝶每天幾乎15個小時都在幹活,沒有個人生活,工作室——寢室兩點一線,加班累了不想動就睡工作室。由於小團隊初期人員不太完善,她還需要兼職商務、人事、行政、財務、製作人,策劃等。“只能靠信守承諾的責任態度和想要做個好遊戲的信仰撐著,不然幾乎很難堅持。”

原本想組一個獨立遊戲工作室的初衷,在現在的歸蝶看來,“大概有點太浪漫太理想了”,現實不斷地給她的人生上課。一邊做遊戲,一邊學做人吧。”

但在這三年間,她個人的心態也成熟了不少。用自己的話說就是心態更平和了。被蘋果推薦多次後,有更多的發行商看到遊戲後來主動聯繫他們,和之前他帶著遊戲到處跑各種發行不被認可的境遇有很大的變化,這給了歸蝶不少安慰和信心。

“現在即便是碰到很糟糕的事也不會傷心抑鬱很久,不像一開始很有少女範,早前碰到些同伴背叛這樣的事情還會流淚,碰到看不起我們的業內或投資人或者碰到有玩家對我們冷嘲熱諷,誤解曲解什麼的,還會心塞,現在都覺得無所謂了。”

《契約勇士》在上線之初,有過一些不成熟的設計,在後來運營過程中,遊戲一直在更新,增加了不少功能。近期工作室完成了一款新資料片,屬於遊戲的核心更迭,算是收集了各方面反饋之後集中的優化調整。

那麼,經過市場的變遷,戰棋遊戲可以擺脫小眾領域了嗎?其實戰棋冷門屬性一直沒有變化,也並不會突然變成大眾向遊戲。而所有的公司,也依然在追求所謂的“爆款”。,只不過從全渠道和全品類中的大眾向爆款,退而求其次,成了在每個細分品類中尋求爆款。

這次主動上門代理《契約勇士》的妙聚,也是這樣一家希望在策略遊戲領域凸顯優勢的發行商。妙聚是一家老牌的策略遊戲廠商,代理《契約勇士》只是第一步,未來他們還希望與更多的SLG和策略遊戲開發商合作。這類遊戲的用戶其實不少,但缺乏統一的用戶畫像,不像二次元用戶會集中到B站這樣的大本營中,很多是分散到了各處,因此如何將他們找出來,就成了策略遊戲發行的難點。通過集中發行多款策略遊戲,可以起到鞏固策略遊戲用戶群體的作用。

這也是常規的大眾消費領域常見的發展過程,從大而全到重視細分市場,再到市場融合,週而復始。這是一個市場成熟化發展的必然,經濟發展,物質豐富,所以人們的需求也細化了。從隨便找遊戲來打發時間,到追求一些有特色的或者更高品質的遊戲來滿足審美疲勞的需求。在這個不斷變遷的市場裡,希望敢於在早年吃“戰棋”這口螃蟹的《契約勇士》,能迎來一個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