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鶴崗:百年煤城的「脫煤」新路

新華社哈爾濱7月20日電 (記者

王君寶 夏原一)“過去吸一口空氣就是一股煤煙味,出門不戴口罩都嗆得慌,要不咋叫煤城呢。”58歲的王興路是地地道道的鶴崗人,但他所描述的場景在如今的鶴崗已很難見到。

鶴崗是中國黑龍江省四大煤城之一,這座擁有百年煤炭開發歷史的城市,近年來在探索煤與非煤產業雙輪驅動的同時,還以“生態立市、產業強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作為城市發展戰略,力求擺脫“煤城”印記,走向非礦綜合型城市轉變的新路。

北倚黑龍江,南銜松花江,西枕小興安嶺,鶴崗被這“兩江一嶺”環抱而成一個“生態金三角”。為此,鶴崗市確定把“生態立市”戰略擺在第一位,以綠色發展理念幫助煤城環境由“黑”變“綠”。

在鶴崗南山路一側,成片的棚戶區變成了綠意盎然的草地,滿地煤灰不見,馬路上的白色斑馬線與灰色路面對比清晰。鶴崗市城管局園林管理處處長李增剛說:“城市改造最主要內容就是讓土路變馬路,綠地隨處可見。”

去年鶴崗全民義務植樹68萬株,打造了45.4公頃景觀帶,新建主次幹道綠地8處。今年鶴崗還制定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方案,進一步打造綠色生態之城。鶴崗市市長王秋實說,只有讓老百姓在鶴崗感到安逸、舒適,才能吸引外面的人來到鶴崗,建設鶴崗。

與黑龍江省其他煤城相同,煤炭產業過去一直是鶴崗產業結構的主體。如今,為給中小微企業成長提供適宜的環境,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鶴崗市於2017年9月建成“雙創”孵化基地,集孵化器聯盟、電商產業園等於一體,提供項目、資金、人才融合全方位服務和對接。不到一年,已有40餘家各類企業進駐。

把企業從深圳拓展到鶴崗的思普愛斯科技公司,生產的智能加熱服出口到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國家。投資鶴崗、進駐雙創基地並建廠達產,企業負責人韓憲賓的選擇有理有據:“政府幫助我們接訂單,通過雙創基地解決資金問題,東北已是我們產品內銷的最大市場。”

目前,該基地已經組織開展雙創活動73場,通過建立工商註冊登記平臺和國地稅聯合辦公稅務服務平臺,為16戶企業提供工商註冊、諮詢、企業辦稅等服務。

鶴崗市統計局副局長張再福說,一季度鶴崗市民間投資快於國有投資,新增企業同比增長42.6%,戰略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增速高於全市規上工業平均水平26.8個百分點。

為解決資源型城市人才不足問題,2017年當地提出“金鶴回崗”百千計劃,通過實施住房保障、醫療健康等十幾個方面的優惠待遇,計劃利用5年左右時間,柔性引進千名以上各類優秀人才,為城市發展注入源動力。

鶴崗市人社局人才流動開發科科長張宏偉說:“2017年‘金鶴回崗’計劃共引進115名鶴崗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6名國內外優秀高層次人才,以上人才創辦企業鶴崗市還給予創業資金支持,2017年創業貸款共發放130萬元。”

數據顯示,一季度鶴崗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8%。“人才對城市發展拉動明顯,下一步要繼續利用已建立的人才數據庫引人,同時更要用好人才,激發他們辦事、創業的能力,為鶴崗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張宏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