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本文較長,請做好看不完的心理準備。

作為兩個孩子的奶爸,在英語學的路上真的遇到了不少坑,今天我先和大家分享我遇到的第一個坑—教材。

沒錯!就是這兩個字,為了讓孩子學到更適合她的內容,教材的挑選和學習可謂是重中之重了,教材沒有選對,一切全白費。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選擇原版教材對我們來講是最為省事的方法了,但是我的孩子學了很長時間的Wonders仍然進步緩慢,不禁讓我思考,學習英語,該不該選擇原版教材,我的方法到底錯沒錯?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和思考,我得出了一個結論:

不要選擇原版教材

(如果身為家長的你英語不是很優秀)

你可能會有些疑惑,下面我來解釋一下原因,有點長,為了孩子,希望你能耐心看完:

原版教材無法考究的出版

教材流動到國內需要一段時間,我舉個例子你就知道國內外的流動速度是有多慢了,比如說現在流行的CCSS,最早提出是在2010年,而在中國流行起來這個概念的時候,卻已經是2016年了。

(這裡不探討CCSS究竟是否正確)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問題是,因為原版教材比較經典的原因,每次的修訂都會耗費出版社幾年的時間,所以郵的教材從上世紀開始,內容就沒有什麼大幅度的變化了。

你確實是可以學到一些比較經典的句型,不過這就像你學了2000年的流行語應用到2018年來說的效果是一樣的,雖然你說的沒錯,大家也能理解,但是依然不具備實用性。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而且,由於國外的教材出版社版本較多,如果不是專業研究這一方面的家長也是不會探究教材裡面的內容是98年還是08年,到底適不適合孩子你也不是很清楚。

所以為了省去之後每一課都需要考察的麻煩,還不如之前做好選擇。

多數原版教材針對第一語言是母語設計

我還拿Wonders舉例吧,它其實是美國加州小學的原版教材,所有都是符合當地孩子的水準而制定的。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們的新課標所制定的對於英語學習所要達到的標準與加州小學所要達到的標準自然不同。

先來看一下加州的CCSS標準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情況不符。標準明確規定了什麼樣階段的孩子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標準,但是問題來了,我們的孩子並不是以英語為母語,而大多數機構引進的加州教材實際上就相當於中國的語文。

試想如果同樣用中國的語文教材去教外國人,當同等年齡的外國小朋友看到古詩和文言文的時候,還能好好的學中文嗎?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因為那個時候他連漢字都沒認全,這種高難度的只會打擊他學習語言的興趣。

所以人家國外也不會引進中國的原版教材,而是有自己的第二語言學習規則(簡稱“5C”規則,文末有註釋)來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

環境不同。由於加州教材針對的是英語為母語的人所設計,因為身處的環境不同,所以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會有所不同,還拿Wonders來舉例。

比如說我們小的時候所學的兒歌或者童謠是“數鴨子”,但是加州的教材同等程度的孩子所學的“Jack and Jill”卻有大量我們家長可能都不認識的單詞。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理解程度不同。英語確實應該進行跨文化的學習,不過是需要孩子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之後,他的理解能力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才可以。

不然孩子只是空空的去記憶,對於實際應用和語言能力的培養起不到半點效果(除非你只有磨耳朵的打算)。

原版教材與國內教育理念發展階段不同

比如說,因為英語為我們的第二語言,所以我們現階段的首要任務就是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英語興趣,我們會比較重視孩子的聽說,並不會以讀寫為主。

但是反觀國外的教材,因為英語是作為人家的母語,所以教材在設計的時候,主要會注重孩子這個階段對於語言的實用性,比如說寫作和閱讀能力。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你可能會問,那我晚些讓孩子學這個教材不就好了嗎?

那你又錯了,因為年齡階段的不同,孩子能接觸到的事物不同。

雖然你的孩子可能二年級了,這個時候他達到了美國小朋友幼兒園對英語的應用程度,你讓他去學幼兒園的教材,試想,你的孩子拿著一本原版教材,看著書,明明已經學會了apple這個主題,但是其他方面的仍然不會,話題太幼稚,但是裡面的實操又太難,這樣的孩子不對應於失去信心才怪。

原版教材需要搭配教學方法,否則沒用

我也仔細的研究了幾套教材上面的設計,仍然拿喜聞樂見的Wonders舉例,這是GK級別的教師教學大綱,我們從Start Smart 這一部分開始說。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要讓教材充分的起到效果並且達到學習目標,那麼教學計劃裡面的每一個步驟都不可少,下面我來拆解一下,認真學習的第一週你要準備如下材料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當然,教材之後還會有每天的學習計劃,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你每天要做什麼。

第一天要建立背景,聽力,高頻詞的學習,寫作等等,第二天要進行背景知識的建立,聽力,閱讀,高頻詞,發音的學習和寫作等等。剩下的幾天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為什麼原版教材為經典,除了內容好之外,當然是因為有效果。

為什麼會有效果,與教學計劃是密不可分的,而這些計劃的制定都充分的遵循了孩子的語言學習規律,善加運用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但是!

還有一點,原版的教學方法雖然好,但是還是之前提到過的那句話,它的場景不同,因為它大多數是使用在美國的公立學校,裡面的教學設計也是針對一個班級的孩子所設計,比如說Games,Listen and Act。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如果應用到只有一個小朋友的教室裡,這樣就算是用了正當的教學方法,也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國內重新拆分原版教材的人員,多數缺乏“第二語言教學”的相關知識

這時你可能會問,那我用機構裡重新組合的原版教材不就把以上的問題解決了嗎?

錯了。

有調查顯示,多數的教育機構在進行教材的研發時,使用的是英語專業的人才,而非一線工作的老師,由於缺乏教育理論及心理的相關知識,不能很好的掌握學生在學習時候的痛點,因此很容易在重新整合的過程中出現偏差。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根據研究表明,在孩子形成自我意識階段一般是3-7歲之間,這個時候的教學內容應該圍繞著孩子的自我意識培養而展開。

但是有一些因為是英語專業而非教育從業人員,所選取的內容就會更偏向外部的世界,比如說一些關於社區community,鄰居neighbour 等外部關係開始設計,而失去了自我意識的培養階段。

這會讓孩子缺乏自我認知的這樣一個階段,這會導致什麼呢?

過度的自卑或者過早的逆反。

同時,因為對孩子上課接受知識的順序不瞭解,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案很可能就會變成,孩子第一堂課學的知識,沒有在三節課或者是幾節課後重新進行知識點重疊的安排,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並記憶知識點。

這樣不僅是孩子什麼都沒學到,而且家長這個時候還要增加更多的時間成本去考察孩子的知識點是否紮實牢固。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所以,問題來了,該選擇什麼樣的教材,才能讓孩子更好的,也更加高效的學習呢?

推薦幾個省事的方法

1. 國內+國外權威機構合力編寫的教材

國內孩子的語言學習習慣+原汁原味的教材內容,同時,這樣的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還會對中國孩子不理解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和審核。

比如說,國外並沒有孫悟空的概念,但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在學西遊記,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入這樣的內容,這樣的話題性更強,而且會增加孩子對本身的英語學習興趣,等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逐漸的在教學內容中逐步添加國外文化內容,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閉環。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2. 有實際應用場景的教材,不侷限於學科知識

原版教材一般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會對某一方面偏重,比如說科學,比如說生活場景,但是我們清楚,這樣的設計只會讓孩子的英語出現使用的偏科情況,最常見的就是,能靈活地說生活中的口語,但是科學知識的單詞還有概念一竅不通。

如果對科學過於偏重,那就像是學習學術論文的單詞,你不可能每時每刻都用學術詞彙和別人交流吧,所以選擇教材的時候,要選擇多元化的,對每一方面都有所偏重的,才不會在英語內部形成偏科。

3. 教材編寫人員需要有教師從業經歷,瞭解“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心理。

又說到了教學設計,真的很重要。如果不遵循孩子學習語言的順序,輕則是不能學好英語,重則對人生觀會有影響,這裡話不多說,看我之前舉的例子。

4. 最好要有老師教授,搭配適合孩子的科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學習才會有效果。

大家應該也看到了我拆分的那一套教材,如果由我自己親自去教會孩子的話,時間週期真的會很長,而且一般每天耗費的時間也會很長。

既然打算學習英語,就要堅持,但顯然原版教材不是一個堅持的好選擇,它對你的學術水平,時間水平要求都比較高。

如果學了幾天就半途而廢,那還不如就不開始,選擇更高效的方式來學習。

還在用原版教材?怪不得你英語不好!

孩子英語學習的黃金期就那麼幾年,如果過了,之後的學習效率就不會很高了。

所以我勸你不要浪費孩子的時間。

若您非要用原版教材學習,那我給您最後一個方法,教材要“專”。

什麼是專?

你打算學習一本教材,這一個階段就不要再摻雜其他的教材,因為每本教材的設計理念和內容順序都不同,同時學會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壓力,而且也分不清是對是錯。

其次你要專業,你一定要細細的研讀每一本教材的內容和它的教學計劃,這樣放可以確保萬無一失。

今天就說這麼多了,嫌棄太長的家長只看重點文字就可以了。

本文僅做為個人的觀點及經驗分享,不作為官方言論,歡迎各位家長與我一起探討更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進步。

5C:

交際(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貫連(Connections)、比較(Comparison)和社區(Communities)。

因此簡稱為“5C”標準。 “5C”標準中的5個“C”相互關聯、相互作用,體現了當代最新的語言習得理論,代表了21世紀外語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Do they practice what they preach?-DJ Stipek , P Byler

【2】外來幼兒英語教材的本土化-張玉梅

【3】基於“5C”標準的美國外語教學--以美國小學漢語教學為例-蔣婷婷

【4】兒童英語學習環境的創設-王文靜 , 伊詠

【5】小學英語母語學習者學習內容分析——以美國小學教材ReadingWonders為個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