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優秀的人越會獨處

周國平說過一句話:“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

早就記不清多長時間沒有自己的時間了,平時回家要陪孩子學習,週末要接送孩子上補習班,還有數不清的應酬和加班。

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恐怕只是睡覺前,熬夜看手機的那幾分鐘了吧。


獨處是一種美德,可以讓人內心得到淨化。


但不知為何,現在的我們好像越來越難獨處了。



一.你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你恐懼獨處


有一個朋友就是一位媽媽。聊及平時的業餘活動時,突然發現自己的時間被工作和孩子佔滿了全部,我問她,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上了大學,或者是住進了寄宿學校,除了工作你平時會做什麼呢?



她說她自己也不清楚,當了媽媽的每分每秒都是吵吵鬧鬧的,家裡的大小事物都需要她去打理,很難想象會有空餘的時間給自己,而當有了這樣的時間自己做的往往可能只是週末的晚上看看電影,然後早早的上床睡覺。


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是如此。


害怕獨處,所以讓自己很忙,忙到沒有時間過自己的生活。


因為一旦停下來,你需要自己去思考自己的生活,而這往往是令大多數人恐懼的一點。


因為一思考就發現,自己是沒有生活的,而你往往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生活。

來,咱們繼續。仔細看,其實很多人說的忙碌都是不想停下來的藉口。


前一段時間有一篇文章特別火《世上所有的光鮮,聞起來都是加班的味道》,文章裡描述了三種加班:


一種是,平庸企業文化下的假裝加班。員工們都在加班,只是給BOSS留下努力的虛假印象;


另一種是,為完成考核下的過重工作。員工們不得不承受的過度上班;


最後一種,則是為不輸給別人的主動加班。


我想大多數人,如果合理安排好工作,大部分情況下,是不需要加班的。所以基本都屬於前兩種:


拖延或是想要用利用加班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罷了


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也是如此,這樣的方式,不僅看似很為孩子的教育負責,也讓孩子避免了和自己獨處的尷尬,因為大多的家長和孩子獨處時,往往一句話都說不出。


看,你正在用工作和家庭強行的佔用自己的業餘時間,避免獨處。



二.不喜歡獨處,是因為不喜歡真實的自己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 ”


獨處的時光,往往可以展現一個真實的自我。



現在都在流行“外表即正義論”,大致說的是:實在沒有必要通過你不修飾的外表看到你美麗的靈魂。


其實這話說的很片面,太過注重表面往往會失去對內在的判斷。


比如說很多光鮮亮麗的明星,私生活卻很混亂,外表固然可以代表人的一部分,但是不能完全通過外表,更要看這個人在獨處時會做些什麼


同樣是宅在家,一個可以刷一天劇,另一個一直在學習備考,排除意外的情況,我想很多人都明白到底哪個人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因為越沒有人的時候,人的劣根性往往表現的更明顯,一個人真實的個性,就看他在獨處時的表現。


大街上將垃圾隨手扔在地下的,往往是那些一個人走的,他們扔的小心翼翼,卻又理所當然,內心並存著扔與不扔的掙扎,卻往往屈服於後者。而通常這樣的人,在有外人的情況下,往往表現的禮貌而又不失優雅。


穿上了優雅的偽裝,完全不像那個隨地扔垃圾的“隨性自我”了。


島田洋七在《佐賀的超級阿嬤》講了自己的童年故事:賣豆腐的人會每天故意捏碎一塊豆腐,說是碰壞了,然後半價賣給外婆。外婆說:“真正的體貼是讓人察覺不到的。”







越優秀的人越會獨處

這些在別人察覺不到之處所做的事,才是真實的你。

其實你害怕的其實並不是獨處,而是一個人的時候你發現,你並不像你自己想象中那麼有趣,陽光,充滿熱情和理想,你只不過是茫茫眾生中的普通人,不是什麼天選之人,甚至你都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善良,之前你尚且還可以用生活的苟且騙騙自己,但是獨處的時候,你誰都騙不了。

說到底,不想獨處,其實是你不想面對真實的自己。

三.獨處的質量,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


很多有成就的人,往往都喜歡獨處。

比爾蓋茨就很喜歡獨處,甚至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思考周。


這兩週內,往往會拒絕一切外界的事物,只在湖邊的小屋靜靜的看書,靜靜的思考,而正是在1995年的一次思考週中,蓋茨寫下了著名的“互聯網浪潮”備忘錄,影響了微軟公司的發展進程。

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如果你獨處中無所事事,那也是毫無價值的。你需要在獨處中專注於某一件事,才能體現出獨處的價值。而專注的時間比你的碎片化時間更能決定你的未來。


《刻意練習》的作者在書中寫,“專注是刻意練習很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專業需要成塊的時間去練習和思考。”

而獨處顯然是一塊最適合不過的時光。世界第一潛能開發大師安東尼羅賓書中,在談及確定自我價值的方法時也說過:


你需要完整的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來思考你接下來的人生目標和意義。

獨處也很像現在很流行的生活理念“斷舍離”,現代社會中的信息量過載,所以你需要抽出一大部分時間來整理自己生活中不必要的事物,這樣才能理清生活的重點


懂得了什麼對你是重要的,生活才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所以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一個高質量獨處的時間吧,強迫自己思考你本來不想面對的問題,誠實的面對真正的自我,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

在漫漫人生路上,不逃避,學會獨處,你終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