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樓市「中考」出成績 四川6家房企銷售額超50億元

全国楼市“中考”出成绩 四川6家房企销售额超50亿元

日前,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樓市“中考”成績出爐,全國共有138家房地產企業銷售額超過50億元,較去年增加12家,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其中,四川藍光、四川新希望、四川邦泰、四川藍潤、四川濱江地產和朗基地產等6家四川房企進入全國榜單,四川藍光以547億元排名26位,朗基地產以59.8億元排名132位,這是四川房企歷年來最好成績。

中間陣營加速 200億-500億元房企增長迅猛

今年上半年,伴隨城市群產業吸聚力的凸顯,部分二線及三四線市場需求快速釋放,品牌房企加大推盤力度,實現銷售額與銷售面積的雙增長,其中超級陣營持續引領行業發展,第二、三陣營增長最為迅猛,加速規模化。

強者愈強。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1000億元以上超級陣營共7家,銷售額增速為32.5%,規模化優勢持續凸顯,其中碧桂園、恆大、萬科分別突破了4000億、3000億、3000億,逐步拉大與其他企業的差距。第一陣營(500億-1000億元)共20家,較去年新增13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60.0%,該陣營的企業聚焦城市群、精選三四線市場加速全國化佈局,在做好產品的同時以高週轉實現銷售額迅猛增長;第二陣營(200億-500億元)有33家企業,銷售額均值為309億元,同比增長67.8%,是發展最為迅速競爭也最為激烈的陣營,做精產品與做優區域為其保駕護航;第三陣營(100億-200億元)有47家,較去年增加4家,平均銷售額為135億元,同比增長61.1%,憑藉加大深耕區域的拿地力度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大合作力度實現企業快速發展;第四陣營(50億-100億元)銷售額與去年基本持平,有31家企業,較去年減少8家,該陣營企業發展分化明顯,部分優勢企業成功晉級100億元陣營,但同時該陣營企業遭受的競爭壓力較大,未來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

今年,“規模戰”已成房企共識,重點品牌房企目標增速平均達到41.9%。除萬科、碧桂園明確表示不設定目標外,恆大目標定在5500億元,融創、保利、綠地劍指4000億元,龍湖、泰禾期待突破2000億元,其中泰禾預期增長率高達98%;陽光城、正榮等誓破千億元,目標增長超過40%;華潤、中海、龍湖等目標相對穩健的企業也預期20%以上增速。

二線城市是銷售主場 四川6家房企業績超50億

數據顯示,全國共有138家房地產企業銷售額超過50億元,四川藍光以547億元排名26位;四川新希望以160.7億元排名71位;四川邦泰以91.6億元排名112位;四川藍潤以86.8億元排名115位;四川濱江地產以71.8億元排名119位;朗基地產以59.8億元排名132位。

“二線城市仍是房企業績主動力,三四線城市銷售業績上漲明顯。”中國指數研究院分析認為,華夏幸福、富力、雅居樂等房企抓住二線城市銷售契機,加大在青島、瀋陽、武漢、無錫、重慶、西安等二線城市的銷售力度,二線城市銷售業績同比增長19%。一線城市受調控政策影響,銷售金額同比下降21.9%,三四線城市主要受一二線城市的需求外溢影響,銷售業績大幅上漲,同比增長45.2%。

另外,房企通過實施合夥人項目跟投制度以及加大獎勵機制,調動員工積極性,把企業與員工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全流程拉動銷售,如榮盛、藍光、保利等企業在2017年底先後出臺項目跟投制度。

拿地重心繼續下沉 中西部城市群成熱點

“房企拿地日趨理性,拿地面積大幅上漲,拿地總額、成本雙下降。但二線城市仍是房企爭奪的主戰場,三四線城市升溫。”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家代表企業2018年1-5月拿地金額同比微降,其中三四線城市拿地金額同比增長62.1%,拿地金額佔比增長15.5個百分點,佔比達38.4%;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保持活躍,在政策調控收緊的情況下,部分二線城市推出人才引進計劃,間接推動了土地市場的升溫,拿地金額同比增長8.8%,拿地金額佔比達51.3%;一線城市土地市場降溫明顯,拿地金額同比下降68.2%。

另外,中西部土地市場持續升溫。代表房企在中西部拿地金額增長較快,同比增長達到70.3%,主要為核心城市及周邊三四線城市拿地金額大幅增長,如瀘州、長沙、成都等城市。專業人士認為,隨著房地產多元供給體系逐步完善、長效機制加速建立以及資金面繼續收緊,房地產行業市場集中度將跳躍式提高,中小型房企在向超級陣營奔跑中應注意機遇與風險的協調,同時應強化“美好生活”創造能力與風險平衡能力,在市場競賽中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

成交平緩 上半年大成都住宅用地成交6310畝

上半年成都土拍市場“量漲價跌”,多數地塊低溢價成交,也有少數地塊“流拍”。由於受政策的影響,上半年大成都土地市場總體趨勢較平緩,開發商拿地較謹慎。恆大、花樣年、新城控股、萬科、美地、雅居樂、華僑城、保利、金融街、卓越置業等10家品牌房企成為拿地面積前十強。

據相關數據顯示,上半年大成都一級市場住宅及商辦用地共計成交土地158宗,總用地面積近700萬平方米,成交樓面均價為3161.55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7%。據悉,供應地塊規劃建築總面積約18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1.37%,成交地塊規劃建築總面積約為15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9%。其中,招拍掛土地市場降溫明顯,底價成交宗數已佔比六成;成交土地平均溢價率為21.33%,因主城高起拍樓面價的地塊出讓少,平均溢價率較去年同期下降48.33%。根據2017年11月公佈的《成都市房地產業發展五年規劃》,2018年計劃商品住宅供地9000畝,實際上,上半年住宅用地總成交6310畝,已完成供地計劃的70%。

另外,成交地塊主要分佈在郊區。根據《成都市住宅用地供應中期規劃(2017-2021年)》顯示,土地供應主要集中在郊區,其中遠郊佔比35%,近郊佔比27%,兩者佔比達62%。記者 文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