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學究講名字中的易經~風水渙

名字中的易經(六)風水渙聽老學究講名字中的易經~風水渙

耳熟能詳的那首唐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作者王之渙。

以及,聞雞起舞的愛國將領,祖逖。

其名皆出自這一卦~風水渙。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卦。

渙卦,風水渙卦,原文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得願也。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風水渙,風行水上,好比春季之暖風吹散河面上的冰,渙然解釋一般。巽又為木為舟,又好比江上之輕舟,隨波而遠去。總之有“飄散”“逝去”“解散”的基本意思。

但是《渙》卦辭: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提到王假有廟,這與澤地萃有相似處也有相反之處,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可以說風水渙乃是澤地萃之結果,萃乃聚集,集會,集會之後必然是散去。為啥會如此呢?這兩卦十分相似,乃是澤地萃之上六:齎諮涕洟,無咎。落入初六,即變為風水渙。

所以這種內在數理邏輯,所定,這兩卦的密切關係。不單單是卦辭的王假有廟。

那麼這一卦說什麼呢?大概是集會之後的散去,相逢之後的離別。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嘛。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就是散去是為了更好的為理想奮鬥。好比當年莘莘學子,青春少年相聚於學校,學校即是“廟”,學習知識,樹立志向,但是終究是為了建設祖國,服務社會,實現個人價值。這些是卦辭的“利涉大川,利貞”。

這裡我想到了那首《畢業歌》同學們,大家起來,

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

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喪!

我們是要選擇“戰”還是“降”?

我們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場,

我們不願做奴隸而青雲直上!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會的棟樑;

我們今天是絃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

巨浪,巨浪,不斷地增長!

同學們!同學們!

快拿出力量,

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共建偉大的民族!

此卦當然從不同角度解讀都可以,從大學畢業,奔向大江南北而奮鬥也可以,但是筆者想從別的角度解讀。

渙散也有心思渙散,三心二意,懶散之意,如何對治呢?我們來看卦爻辭。卦辭的,“利貞”“ 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即是方法。下面就用修學的例子來解讀。聽老學究講名字中的易經~風水渙

初六,用拯馬壯,吉。《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這是說當心猿意馬,精力渙散,負面情緒有出現的兆頭的時候,要及早提防。因為畢竟初六好比萌芽,只是剛發生,這時候發現根除是很容易的。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得願也。

九二因為是陽居陰位,本來就位不當,陽又是陽氣生髮之時,互卦是山雷頤的初爻,我們知道山雷頤初九,乃是舍爾靈龜,觀我朵頤,自然是兇。也就是一個多動症的兒童,總是靜不下來學 想著玩,好比孟子裡的“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因此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趕緊回到書桌上,機(幾,案几)書桌也。強求自己學習吧。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六三乃是與良師益友接近以志學。

因為六三正應上九,好比一個性格偏柔弱需要他人督促,鞭策的學生,需要良師益友之幫助,才能對治其獨學之弊。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六四下比六三,也就是狐朋狗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狐朋狗友自然無益於修學了,渙其群就是脫離這些損者三友,而“渙有丘”意思是“唯渙方能成丘”丘即是山,也就是脫離這些損友才能成就其大者,也即是學又所得。卦象上看實際上是承九五。自然是吉祥的了。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這一爻給人以脫胎換骨之感覺,何謂“渙汗其大號”從卦象看這個九五所在為覆之兌,兌為容器,覆之則物全洩出之,吐故納新,所承者全新也,故而渙汗其大號。更形象的說則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身大汗,終於學有所成。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這一爻乃是說終於學成而不再以此為事,好比學成的學子將要離開學校了,學以致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