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鹽:《水形物語》,糅合了一切流行文化的大雜燴童話

馬小鹽:《水形物語》,糅合了一切流行文化的大雜燴童話

《水形物語》:糅合了一切流行文化的大雜燴童話

《水形物語》是一部這樣的影片,它聚集了流行文化的所有美妙元素:女權主義(女性拯救男怪物)、萬物平等(跨物種的男女主人公)、間諜(美蘇冷戰)、邊緣反抗者(啞女、黑人與失意的漫畫家)、愛情童話(人魚戀)等等等等。我們知道,以這些元素的任意一個為主題,都可以打造出一部吸引觀眾的商業電影。然而,聰明的墨西哥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在一部影片裡七龍珠一般的集齊了流行文化的諸多元素,一盤大雜燴式的黑暗系童話,讓他成功的召喚來了他想召喚的事物——神龍終於輝煌現身,那便是一向以政治正確為衡量電影藝術的基本準則的奧斯卡小金人。

與《水形物語》相應成趣的是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肉與靈》,二者都是略帶驚悚的黑暗系愛情童話,但結尾都淪於小清新。《肉與靈》比起《水形物語》本來可以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屠宰場與夢之鹿,生與死,肉與靈,多麼有意義的對比,前半場大量的屠宰鏡頭,讓我以為導演會繼續深度挖掘,拍出一部關於所有生命的肉身困境與靈魂之舞的佳片,結尾卻越來越小清新——或許,浮躁的社會現狀與混亂的世界格局,早已讓人們無處可遁,童話於是成了人類心靈的唯一避難所。

馬小鹽:《水形物語》,糅合了一切流行文化的大雜燴童話

《三塊廣告牌》:愛與理解對仇恨意識的轉移

葉禮庭在《血緣與歸屬》一書裡寫道:“反猶主義直到1871年之後還未成為德國民族主義的中心”、“猶太人只是德國民族主義可以抓過來定義他者的族群之一”、“德國民族主義仇視的對象,法國大革命之後是法國人,1871年之後是斯拉夫人。”由此可見,仇恨往往源於自身的無能,種族仇恨更是如此——當一個種族無法解決自身的無能之時,政治精英便引導民眾,將對自身種族的不滿,投射在外在的領域,導致對外在事物與外在種族無窮的妒忌與敵意。這也是德國民族主義,仇恨的對象不停的更迭的緣故。令人無法直視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無非是為德國民族主義層層淤積的仇恨,最終買單的一個可恥的藉口而已。

個體仇恨亦然。影片《三塊廣告牌》裡那位痛失愛女的母親,以暴戾的方式與權力和她所仇視的世界相抗衡。她所施行的暴力,潛意識中是對自身的嚴重不滿投射至公共領域:她的暴戾導致她與丈夫、女兒的關係十分緊張。女兒之死,她有著間接的責任。她所有的仇恨只能將事件拖入更為激進的黑暗漩渦。這部影片裡,警察局長的三封遺書(一封妻子、一封受害人家屬、一封同性戀下屬)對位於三塊廣告牌。三封遺書才是整部影片的關鍵,正是這三封遺書扭轉了整個事件的走向,並給予三個家庭鳳凰涅槃的機會。這三封私密之信,以愛與理解的方式,溶解了當事人日積月累的仇恨冰層。

馬小鹽:《水形物語》,糅合了一切流行文化的大雜燴童話

《方形》:後現代社會西方知識精英的道德困境

瑞典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的這部影片的片名,本身便是對西方後現代社會政治正確的一個有趣反諷:“這個方形是信任和關心的聖地,在它之內,我們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方形在影片裡不僅僅是個藝術品,更是一個隱喻。它隱喻著美好的規則,它是西方後現代社會的應許之地,它應許的是權利、信任、平等與關愛。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根本無法做到完全的信任與平等:美術館館長與女記者一夜情之後,無法信任他的性夥伴,於是裝滿精液的避孕套成為一樁美好性事之後的拔河帶——他擔心女記者竊取精子懷孕,而後訛詐他;同樣,丟失手機的美術館館長,通過網絡定位,找到了自己的手機所在地,卻因無法精確定位手機所在的樓層,從而對平民窟整幢樓的居民寫信,指控他們是隱藏的竊賊。

在現實與應許之間,有著某種無法跨越的裂隙,這裂隙被貌似美好的“方形”所遮蔽,卻時不時冒出來侵犯人們的日常生活。作為知識精英的美術館館長,便被“方形”的理念與現實的裂隙所困擾,他在美好理念與現實生活的迷宮中尋求出路。這是一部嚴重的“政治不正確”的影片,它顯然不符合奧斯卡評委的審美趣味與美學理念,這也是它無法獲得最佳外語片的原因之一。

馬小鹽:《水形物語》,糅合了一切流行文化的大雜燴童話

《尋夢環遊記》:死亡是生的延異

帕斯曾言:“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鍾愛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恆的愛。”墨西哥傳統文化中的亡靈節,可能是世界上最為樂觀的死亡頌歌。這部動畫長片,通過墨西哥傳統的亡靈節,召喚家庭之愛與人類記憶。影片最為動人的是男主角在追尋自己的歌唱之夢時,在冥界中一連串的離的遭遇。這裡的冥界既不是《聖經》中的煉獄(贖罪之地),也不是佛教中的十八層地獄(規訓與懲罰之地)。這裡的冥界,有著人類社會一樣的生活結構。某種程度而言,它是剔除了贅肉、純骨骼的生的延異,你想稱之為骨的移民亦可。在這裡,能夠繼續活下去、不面臨“死後之死”的唯一條件,便是人類社會的愛與記憶。是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活在愛者的記憶之鏡裡。生者的記憶,便是亡者繼續存在的國土。

馬小鹽:《水形物語》,糅合了一切流行文化的大雜燴童話

《至暗時刻》:歷史節點中的丘吉爾

《至暗時刻》和《敦刻爾克》互文的非常有趣。前者是個人傳記,後者是戰場重現。僅電影內容而言,《至暗時刻》簡直是《敦刻爾克》的前傳。這部影片獲得最佳男主角獎真是實至名歸。如果不看影片的參演名單,我相信很多人幾乎不會辨認出丘吉爾的扮演者是加里·奧德曼。這位天才級演員,演活了一個生活氣息十足、性格強硬且略顯暴戾的可愛倔強的老年丘吉爾。影片裡的丘吉爾,不但不是天降偉人,還帶著少許的混蛋意味:他醺酒,說髒話,還時不時對下屬無理咆哮。但在歷史的至暗時刻,他性格里美好的一面起了決定性作用。他口若懸河的演講,他果敢的反抗力量,他與邪惡力量奮戰到底的決不妥協的信念,是撕裂黑暗的至關重要的一道歷史閃電。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新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複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馬小鹽:《水形物語》,糅合了一切流行文化的大雜燴童話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