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6月19日,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組織舉辦了《歸去來》專家研討會。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導演劉江攜總製片人王彤,編劇高璇、任寶茹到會。眾多專家就劇本創新、人物塑造、藝術內涵、思想價值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會議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易凱主持。

會議一開場,導演劉江首先對本劇做了一次覆盤。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他介紹道,《歸去來》源於6年前他和兩位編劇的一個約定,3年前,聚焦海外留學生的劇本創意正式成形,為了追求更真實、鮮活的內容,兩位編劇前往美國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採風。劇中所有人物,皆來源於採風的收穫,源於生活的真實。該劇劇本創作期2年多,拍攝歷時180多天,今年5月份上星,6月份收官。

播出期間,《歸去來》在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取得了雙臺收視破1,雙雙登頂的收視成績。截至目前,該劇網絡點擊量已突破80億大關。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從哲學的角度,對《歸去來》進行了探討。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他提出,這是國產電視劇第一次把刻畫的重點放在一官一商和他們的子女關係上,它折射了中國近代史商以官為政治後盾的歷史和現實。並著重讚許了書澈這個人物形象,他指出,書澈是官二代裡最高尚的人,他的最終選擇了不起,是從“子為父隱”的儒家文化走向現代文明的跨越。在創作達到了“從語言走向歷史,從形式走向內容”的境界。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率先表明自己對《歸去來》的喜愛,稱《歸去來》反映的主題和抵達的精神高度超越了留學生題材,觸及了中國在現代化歷史進程中所面臨的嚴峻的反腐問題,頌揚了“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哲學思想,通過“曲”與“直”的兩種生存哲學的思辨,頌揚了中華文明提倡的“直道”。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袁新文則在會上對《歸去來》的整體特色做出了精準的概括:正、新、亮。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他表示,“首先,本劇價值觀非常正,價值取向是積極向上的,通過故事的講述,把一種正能量進行了很好的弘揚和傳播;其次,創作手法比較新,打破了電視劇固有的套路和故事講述的格局;再次,劇作攝影在光的處理上用了很多藝術手法,畫面很有電影質感,很亮麗。”

針對這些特點,在場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刻剖析。

正:圍繞“七宗罪”展開的敘述視角宏大、正向

早在籌備之初,劉江就曾表示,“《歸去來》是自己出道以來最沉甸甸的一部作品。”這份沉重就源自劇中所要表達的原則和信仰。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在物慾橫流、唯利是圖的社會現實中,人的原則、信任和幸福感正逐漸喪失,究竟應該遵從什麼樣的活法?人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應該如何選擇?這樣的話題無疑極具現實意義,《歸去來》正是探討了人性的良知,信仰和社會的公平正義。

作為研討會第一位發言的專家,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偉國首先對此進行了分析。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他以甘地所說的“七宗罪”開篇,直言《歸去來》圍繞“七宗罪”展開的敘述視角極為宏大。他表示,在劇中,“沒有道德的政治,沒有責任的享樂,沒有是非的知識,沒有人性的科學,沒有犧牲的信仰,不勞而獲的財富和不道德的交易。”一幕幕的“七宗罪”輪番上演,《歸去來》以人物命運的衝突和戲劇化衝突,向觀眾真實地揭示了在當代社會中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價值觀衝突,有很高的現實意義。

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留學生,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肖永亮,歸國多年後也一直非常關注留學生生活,他以留學題材的角度,坦言《歸去來》揭露了“七宗罪”的一些基本根源,並直言,官商勾結,濫用金錢和權力的行徑,也影響到了後代。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我們看到當下中國留學生在海外被爆出過許多負面新聞,就是因為有了父母的庇護。中國人到美國,在不同的思維方式、文化背景下,如何堅守道德和信仰。這些都是本劇創作者們的用意,我們揭露社會的一種弊端,同時也向人們展示,美國並不是天堂,那裡照樣有很多艱難困苦,有很多法律的限制,要求生存,要求發展。”

肖永亮所說的留學生現狀也非常直觀地反映了中國當下的情形,本劇正是以留學生群體的的人生觀、價值觀,反映社會弊端對他們影響,但同時也從他們的成長和蛻變展現當代中國青年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李準,則從哲學角度對“七宗罪”的敘事視角進行了剖析。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他針對“七宗罪”中“沒有犧牲的信仰”來談,“真正的信仰沒有一個是不要求信仰者付出犧牲的,凡是要輕輕鬆鬆,不付出犧牲的都不是真正的信仰。劇中官二代、富二代選擇責任的深刻性,實際上是對信仰的考量,對崇高信仰的一種呼喚。能做到這一點,這部劇確實有一些超越。”

新:形式新、視角新、人設新

除了思想的深刻性,《歸去來》在形式、視角和人設等方面多維度的創新,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開篇。

《歸去來》以男二、女二的深情暗戀開端,這是被眾主創稱為“楔子”的序篇,男女主直到第一集的最後幾分鐘才正式登場。這種形式在國產劇中非常罕見。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袁新文坦言,這種形式打破了電視劇固有的套路和敘事格局,這種創新難能可貴。他說,“大家看電視劇有一種固有的套路,有一種經驗的帶入,這對欣賞一個藝術作品來講是不利的。作為一個50集的電視劇,它在第1集能夠有所突破,有所創新,也冒了一定的風險。”

仲呈祥從人物塑造方面讚賞了這部劇的創新價值。他以《北京人在紐約》為例,稱其成功原因源於該劇打開了觀眾的未知領域。在留學題材並不新鮮的今天,《歸去來》給人們展示了蕭清和書澈這兩個在以往同類型文藝作品中沒有出現過的人物形象。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評論員邢戈也認為,這部劇從留學的富二代、官二代切入,來講成長、愛情、反腐等等很多東西,非常新穎。“《歸去來》把新穎的留學生題材跟反腐結合,這種新鮮的生活質感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當代性、時尚性都在裡面。”

《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從另一位人物“寧鳴”的創新上給予了細緻的點評。她指出,當下電視劇創作,多數缺乏對普通年輕人奮鬥精神的挖掘,對底層青年自強不息、奮鬥成功的刻畫,缺少文學作品應有的人文關懷和悲憫。但在《歸去來》中,寧鳴的出現,“傳遞出了一種自強不息的鬥志”,“包括其他年輕人,堅持原則,勇於打破桎梏,有著不為利益所動的傲骨,表達著我們當下年輕人的這樣一種精神。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一川則表示,《歸去來》的創新在於,“它成功跨越了當前言情偶像劇與反腐劇之間的疏離及對峙狀況,且實現其美學交融。”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亮:鏡頭抓人、用光精緻、音樂感染力強

導演劉江素來以對藝術的執著和細節的嚴謹著稱,面對《歸去來》這樣一部有分量的作品,在對內容有高質量的要求之外,他對鏡頭、用光、音樂等細節的處理上也十分講究。

邢戈說,“開篇的鏡頭真的很抓人,從清華宿舍出去,音樂響起,然後是寧鳴的讀白。包括裡面有一些處理也很精緻。”她認為,該劇整體質量以及在時間語言的設計上都很出色。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王偉國對全劇的鏡頭和用光進行了細緻解讀,尤其是紀實性長鏡頭的審美化的表達。

他稱本劇中長鏡頭用得很多,最精彩的是第1集,寧鳴去參加畢業典禮的場景。全程攝影機通過不同角度,緊跟著寧鳴的運動而運動,展示出畢業季的學生們的情緒。

而對於本劇的用光,他評價“統一和諧,非常精緻,幾乎看不到人工光的痕跡。”

袁新文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攝影在光的處理上面用了很多藝術手法,讓人感覺到畫面很有質感,有的人還說是有一種電影畫面的感覺。不管有沒有,我感覺它的畫面還是很美的,在光的處理上很亮麗。”

王一川則對《歸去來》的音樂印象深刻,他認為劇中配樂是值得說的,這些如泣如訴的音樂營造出一種緬懷與反思的精神氛圍,既恰到好處地渲染了全劇的基本題旨,同時又生出一種意味深長的感染力量。並表示自己一直想找到這些配樂的作曲者。

專家熱議《歸去來》:從內容到形式的“正、新、亮”

​在長達四個多小時的研討會中,眾專家各抒己見,既對《歸去來》的創作價值和精神內涵進行了肯定,同時也指出一些不足之處,對創作者給予了勉勵。

現場許多專家認為,該劇雖然開啟了正面表現留學生生活的現實題材創作的先河,但在現實問題開掘和現實主義力度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希望眾主創再接再厲,向更高的層級邁進。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 | 楊文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