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IP劇紛紛改名換姓求生路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剛剛發佈的《2018年4月全國電視劇月報備案通報》顯示,陳坤、倪妮主演的《凰權·弈天下》正式更名為《天盛長歌》。這已經是近半年來第三個改名換姓的超級古裝IP劇了,前兩次分別是范冰冰的《贏天下》更名《巴清傳》,章子怡的《帝王業》更名《帝凰業》,每次均引起業內和粉絲的震動。

古裝IP劇紛紛改名換姓求生路

改名的,多是最流行的大女主題材

劇名對於一部電視劇的重要性和商業價值不言而喻,尤其上述動用資金和資源巨大的“頭部”作品,臨陣改名換姓,無形的損失難以量化。儘管投資方對箇中原因均諱莫如深稱為“綜合考量”,但在業內普遍的共識是,這股更名潮直觀反映了古裝IP劇目前在市場上的困境——在政策“風向標”已然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片方“斷腕”自救,求的是審查發行的一條生路。

過去的電視劇,名字基本上只是一個代號,成敗最終還要靠作品來說話,劇名很少發生周折、惹出是非。近年隨著網絡IP改編熱,“劇名”越來越有存在感:一類是諸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超長版劇名,以及《微微一笑很傾城》《香蜜沉沉燼如霜》等“七言體”劇名,在播出前後都曾引發輿論吐槽。此外就是諸如《凰權·弈天下》《帝王業》《贏天下》等等,則屬於底氣硬、口氣大,對應的是最流行的大女主題材。

古裝IP劇紛紛改名換姓求生路

資本野心催生“天下”“帝王”

第一類雖“雲山霧罩”、體現“空靈唯美”審美,但很少改名。為何大女主題材的電視劇卻頻頻改名呢?

《甄嬛傳》《羋月傳》成功後,大女主定位的古裝IP改編成了市場上的硬通貨,也是唯一能玩轉數億資本的“頭部”作品孵化器,且不愁沒人買單。熱度之下,引來從不涉足電視劇的“影視咖”也紛紛“下嫁”,《如懿傳》《巴清傳》《帝凰業》《大明皇妃》就被網友統一戲稱為“周迅傳”“范冰冰傳”“章子怡傳”“湯唯傳”,足見市場對明星過度倚仗以及同質化的傾向。為追求脫穎而出,普通的“某某傳”之類名字顯然無法滿足和匹配資本膨脹的野心,“天下”“帝王”“皇權”等彰顯口氣、底氣、霸氣、硬氣的詞彙就爭先恐後地成了新一輪古裝IP劇名字的標配。

百部重點劇,古裝只有兩部

儘管古裝大IP還在熱火朝天地拍攝,但市場風向標早已發生了變化。從前年開始,管理部門就多次提示這一題材的市場層面和政策層面調控風險。除了電視臺每年黃金時間古裝比例不能超過15%之外,在審查和播出上,也呈現愈發趨緊的形勢。今年新一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評獎中,古裝IP全軍覆沒;4月4日,新組建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寧波召開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再次強調了重視現實主題題材、特別是選擇國家發展的重要節點的題材。總局規劃的2018年至2022年百部重點電視劇中,古裝題材僅兩部歷史正劇入選。

瘋狂的資本為曾經的非理性埋單

今年以來,原本開年的《如懿傳》《巴清傳》兩部超級大劇遲遲不播,《櫃中美人》《烈火如歌》臺播改網播,以及去年很多大女主劇官宣後再無下文。這表明,存量古裝劇的出路本身已非常狹窄,原本為搏出位而水漲船高、彰顯“權”“皇”“天下”等字眼的名字顯得非常不合時宜。改名只是不得已自救的方式之一。《凰權·弈天下》因劇中架空的朝代為“天盛王朝”,改名《天盛長歌》,《贏天下》返璞歸真為《巴清傳》,也都順理成章了。接受媒體採訪時,《天盛長歌》製片方辛迪加影視謹慎回應稱:“變更劇名本身在業內很普遍,但改劇名不影響劇作,因為已經拍攝完成。”被問及改名是否為便於審查和發行?回應是:“出於多方面綜合考慮,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原因。”

臨陣改名換姓,自然損失不小。但跟幾億投資打水漂相比,改名換姓只是小小的“犧牲”。近日還傳出李晨為《巴清傳》試鏡以替補正被起訴的高雲翔的戲份。不管是改名換姓還是換人重拍,其實都是這些大劇的求生之舉。只是,不斷出現的古裝大IP種種掙扎求生的新聞,預示著播出遙遙無期的無奈。這些架空歷史下的權力爭鬥、憑空想象的大女主開掛人生、生編硬造的古代朝廷政治後宮生活等題材,被播出平臺順應政策導向而“打入冷宮”,其實是瘋狂的資本在為曾經非理性的行為埋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