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增29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工程实验室是连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六批省工程实验室名单,共有29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获批。这些工程实验室将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先进的技术研发和试验平台,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致力于突破产业链关键节点技术和产业化瓶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面向六大领域建设工程实验室

据了解,建设广东省工程实验室旨在提高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重大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强化对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主要面向汽车产业、生物产业、下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低碳产业等六大重点领域 。其中,汽车产业包括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智能汽车,围绕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总成、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以及燃料电池、高压储氢系统、整车集成等进行研发,重点开展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系统推进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支持传感器、控制芯片、北斗高精度定位、车载终端、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而生物产业也包括基因检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特色南药、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等方向。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则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加强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工艺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高端激光、金融电子、空间信息、海洋工程等智能装备的性能、可靠性和市场占有率,提高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新材料方面,半导体材料方向将围绕碳化硅单晶材料、氮化镓材料、氮化铝材料、金刚石、氧化锌的关键技术,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生物医用材料将重点建设高强度、低模量、无有害杂质、形状记忆、可生物降解等新兴医用材料,突破均质化、微纳化等问题,形成成本较低、质量稳定的全流程产业化技术。 此外,围绕石墨烯材料的传感器、触控器件、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制备技术,重点推动发展利用石墨烯改善储能器件、功能涂料、改性橡胶、热工产品以及用于环境治理及医疗领域功能材料的生产应用技术。

瞄准前沿技术力促成果转化

此次获批立项的工程实验室均瞄准我省前沿技术,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其中,广东省高端芯片智能封测装备工程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优势资源建设,负责人为胡跃明教授。实验室将瞄准国际人工智能系统研究和应用的前沿,并结合我国先进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产业特别是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现有的半导体封装产业优势,重点围绕该领域的人工智能制造系统、高端芯片智能封装与检测装备开展工程实验、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等工作,形成AI智造系统、大功率白光LED封装成套装备、超精密IC封装显微成像智能检测仪等三大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智能装备,孵化高科技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工作。

而广东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依托华工物理与光电学院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山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优势资源建设,负责人为王洪教授。实验室面向国家、广东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迫切需求,围绕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科学技术前沿,开展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与光/微电子芯片及其纳米加工和集成的工程化研究、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等工作。构建GaN外延生长、芯片制备、器件测试以及系统应用的全技术链创新平台,建设一条6-8英寸GaN器件中试线,实现大尺寸高质量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电子器件以及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突破,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GaN-FET异质外延、芯片制备和封装测试完整工艺的解决方案,孵化高科技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