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年 武警水電八支隊官兵修築高原「生命之河」

历时5年 武警水电八支队官兵修筑高原“生命之河”

旁多水利樞紐順利實現截流。 武警水電八支隊供圖 攝

中新網拉薩7月21日電 (李群 李瑞超 李明)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對於西藏林周縣當地民眾來說,水就顯得猶為重要,旁多水利樞紐灌溉輸水洞工程也因此應運而生。武警水電八支隊官兵參建輸水洞工程5年來,克服重重困難,用智慧、青春、忠誠,修築了高原“生命之河”,滋養了西藏林周縣65萬畝土地,惠及7餘萬西藏民眾。

历时5年 武警水电八支队官兵修筑高原“生命之河”

圖為TBM隧洞掘進演示圖。 武警水電八支隊供圖 攝

據介紹,旁多水利樞紐灌溉輸水洞工程是將念青唐古拉山支脈卡拉山的山體內開挖一條長16.8公里洞徑4米的隧洞,將旁多庫區內的水引到一山之隔的林周縣松盤鄉,是中國高原地區最長、洞徑最小、埋深最大的輸水隧洞。

历时5年 武警水电八支队官兵修筑高原“生命之河”

圖為輸水洞TBM順利掘進。 武警水電八支隊供圖 攝

武警水電八支隊承擔灌溉輸水洞第Ⅱ標工程,位於海拔5300多米的卡拉山峰下約1300米左右的深埋點,雖然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掘進機全斷面岩石隧道掘進機(簡稱TBM)施工,但由於這裡地質情況複雜,岩石發育不良,仍對TBM掘進機刀箱、刀盤、刀具損傷大,5年來連續掘進,設備已陳舊老化,不堪重負。

今年來,隨著掘進的深入,高溫高溼的環境加速了設備老化,故障頻發,嚴重影響了工程進度。為解決當前難題,指揮所成立技術攻關小組,集中智慧,整合資源,優化施工編組,改兩班倒為三班倒,每班工作12小時,改洞外交班為現場交接班,做到換班不停機,每天節省了5個小時,增加了有效工作時間。

历时5年 武警水电八支队官兵修筑高原“生命之河”

圖為李建平支隊長(左一)在輸水洞內與一線官兵進行工作交流,並指導掘進工作。 武警水電八支隊供圖 攝

經過技術攻關小組多次實驗,創新施工工藝,由原來的溼噴支護改為乾溼結合的支護方式,加快混凝土凝固強度生成,縮短了二次噴護時間,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

历时5年 武警水电八支队官兵修筑高原“生命之河”

圖為TBM臺車。 武警水電八支隊供圖 攝

在全體官兵的共同努力下,7月12日,提前50天完成了年初預定的掘進1000米目標,並以單日掘進22.68米的成績刷新了隧洞施工5年來的最高掘進記錄,為8月底實行全線貫通目標創造了條件。

武警水電八支隊官兵說,沒有來過旁多輸水洞的人,根本體會不到這裡的艱苦,在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西藏雪域高寒地區,躺著睡覺也是種奉獻。

历时5年 武警水电八支队官兵修筑高原“生命之河”

圖為臺車維修。 武警水電八支隊供圖 攝

由於輸水洞有著1300米的埋深,因受力不均圍巖極易產生巖爆,像子彈一樣打出的石頭,帶來了極大安全風險。洞內施工人員長期處於高海拔、高強度、高溼熱、高噪音、窄空間、極缺氧、煙塵大等極端惡劣環境下作業,這裡的官兵身體大都出現鼻炎、風溼、耳鳴、心臟肥大、紅細胞偏多等症狀,隨著掘進的深入,這些症狀也變得越來越嚴重。

历时5年 武警水电八支队官兵修筑高原“生命之河”

圖為官兵齊心協力在洞內工作。 武警水電八支隊供圖 攝

工程指揮長劉曉鵬剛調到項目不久,因高原反映洞裡缺氧就患上肺水腫。由於現場施工設備大部分超期服役,軌道機車經常出現故障,換班人員無法進入現場,導致現場施工人員錯過飯點加班掘進時有發生,經常在洞內涉水或彎腰步行5、6個小時達到洞口,有的官兵出了洞後,就失去了知覺。

渣料皮帶傳輸系統是工程中的一個關鍵,中士宋厚池管理著洞內20多公里長皮帶的檢查和維修,他每天來來回回跟蹤檢查皮帶走的路程就達十幾公里。因皮帶老化,時常出現開裂斷裂,一次,因工作強度過大皮帶多處出現斷裂,他在洞內連續工作兩天兩夜,而且還自創了皮帶快速熱融技術,提升了工作效率。

历时5年 武警水电八支队官兵修筑高原“生命之河”

圖為TBM維護保養。 武警水電八支隊供圖 攝

被官兵譽為“金鋼鑽”的TBM隧道掘進機操作手四級警士長鄭開君並沒有老師傅的架子,經常裸身爬進溫度高達60度的刀盤,檢修刀箱更換刀具,一呆就是半個小時。TBM是整個工程的技術核心,電氣控制系統又是TBM的核心,他勤奮學習、善於專研,潛心專研TBM電氣系統,對設備的電路圖瞭如指掌,被稱著“電路活地圖”,只要哪裡出現故障,鄭開君一到,就會迎刃而解。因為他長年累月在洞內工作,休假期間仍不忘工作,經常用手機視頻現場指導戰友進行電路維修。

西藏旁多水利樞紐灌溉輸水洞工程是水電部隊當前最後一個在建工程項目,為確保工程儘快完工,官兵們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轉型對個人帶來的影響,很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親人。

历时5年 武警水电八支队官兵修筑高原“生命之河”

圖為洞內測量。 武警水電八支隊供圖 攝

鄭開君來到高原的8個年頭,極少能春節同親人相聚,因為他知道每到春節,往往是施工人員最緊缺的時候,也是最需要他這樣的技術骨幹的時候。戰友們問他為什麼春節都不回家呢,鄭開君只是笑著回答“放心,我年後回去,你嫂子能理解!”

今年37歲的測量幹部王斯珍,是支隊當中唯一具備國家註冊測繪師資格的人,而且經驗十分豐富。到了高原後,他一心撲在工作上,長時間泡在洞內,掌握洞內控制點精度,最終解決了高原最長、埋深最大的隧洞精準測量問題,保證了隧洞按設計的方向進行掘進。

項目副指揮長兼政委的張國慶是名工作狂,由於身體的過於透支,頭髮脫落、皮膚黝黑,看起來與實際年齡極不相稱,才四十不到的年青人看上去就像一個老頭兒。他經常和戰士們一起幹活,拉電纜、扛水管總是第一個跳進水裡。張國慶生活非常節約,每月按時把錢轉給妻子,而自己不留一分錢,戰士們都尊稱他“老大哥”。

历时5年 武警水电八支队官兵修筑高原“生命之河”

圖為輸水洞指揮所營區。 武警水電八支隊供圖 攝

可是,在妻子的眼中他是個不顧家的丈夫,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很少顧及家人。在幾歲大的女兒印象中,她的爸爸就是牆上結婚照相框裡的相片,手機上的視頻。張國慶常常暗自流淚和感嘆,我是一名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我欠家人太多。

有人疑問,是什麼力量給了水電官兵在這樣的環境下堅守5年?當民眾尼瑪扎西說:“我要為輸水洞工程點贊,為武警水電官兵點贊!他們是我們的恩人和親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