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综合管理模式 嘉峪关旅游厕所“常用常新”

采用综合管理模式 嘉峪关旅游厕所“常用常新”

嘉峪关市方特欢乐世界旅游厕所

7月的甘肃省嘉峪关市,到处绿树成荫,街道干净整洁,阳光下的嘉峪关城楼依然雄伟。来自广州的李先生去景区洗手间时连连感慨,没想到在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市景区里的厕所这么干净。更令他连连赞叹的是,嘉峪关市区内所有的公共厕所也与景区一样,标识明显、管理规范。

据了解,这就是嘉峪关市把厕所革命作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最重要环节和基础来抓取得的效果,特别是把城市的公共厕所也按照旅游厕所的标准来建设,全部免费对市民和游客开放。

自2015年以来,嘉峪关市持续实施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切实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3年来,共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0座,目前,嘉峪关市旅游厕所已经达到182座,基本实现了主城区全域覆盖。卫生、方便、实用的旅游厕所现已广泛分布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加油站、游客活动集中场所等。

厕所建设重标准

嘉峪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赵淑敏表示,公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厕建设与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从城市建设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城市的公厕建设问题,下大力气加大公厕建设和改造力度,连续3年将其列为惠民实事,每年新建、改造、购置公厕10座,并且免费开放、服务市民。同时要求新建公厕立足于高标准建设、人性化设计,确保内部设施功能合理、使用方便,特别要方便老年人、残疾人使用。

据悉,按照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嘉峪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每年按期完成惠民实事安排的公厕建设任务,从规划选址到施工建设严格把关,充分考虑每一座公厕的服务半径,同时兼顾南北市区公共设施配备的均衡,尽量靠近城市主要干道和人流量大的地段,多数选址在十字路口附近。并且在内部设施配置过程中充分从人性化角度考虑,新建公厕内部设有儿童洗手池、飘香机、干手机、卷纸盒、洗手液等设施及用品;无障碍卫生间安装了残疾人应急呼叫器;洗手池还加装了快速热水器,为冬季洗手提供热水;有条件的公厕还配置了藤椅,为如厕人员提供休息场所,确保了内部设施齐全、功能合理、使用方便。在人流量大而土建施工困难的地方,比如大剧院北侧、文化路森林公园北门,选择设置了装配式简易公厕,并且接通水、电、暖气设备,给周边居民和群众如厕提供了方便。

赵淑敏说:“我们向规划部门建议,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区规划时,将公厕建设一并规划,按先急后缓的原则,逐年安排建设规划,确保城市公厕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同步发展。”

据统计,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及《关于甘肃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确定的分年度建设任务,2015年至2017年嘉峪关市在人流密集区域和景区景点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共40座,其中:新建22座、改建18座,建筑面积3653平方米,总投资826万元。从2012年到今年,嘉峪关市共投资2775万元,新建、改造、购置公厕46座,极大完善了城市公厕布局,解决了群众“如厕难”的问题。

标准化流程成核心

随着嘉峪关市公厕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公厕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舆论的关注。

为了给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清洁、舒心的如厕环境,嘉峪关市通过制定厕所管理的标准化流程,特别是在旅游旺季采取延长公厕保洁时间等措施,加大公厕卫生保洁及设施维修力度,对公厕不间断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维修,对47座免费公厕实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公厕管理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目前,嘉峪关市已实现所有旅游厕所免费开放,并对已建成使用的旅游厕所采用“重管理、重维修、重保洁、重服务”的保洁员、巡查员与维修员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使旅游厕所“常用常新”。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工作制度及管理考核办法,考核监管公共卫生间,从养人转变为养事、管事,力争为游客、市民提供良好的优质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解决群众“如厕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繁华地段和主要道路两侧公厕较少的问题,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从城市建设的全局出发,把公厕建设和管理列入议事日程,连续几年将其列为惠民实事,下大力气加大公厕建设和改造力度。特别是编制了《嘉峪关城市环境卫生系统专项规划》,按照规划进行合理布局,逐年实施,连续10年完善公共卫生间的建设与布局。

为保障旅游厕所项目的顺利进行,嘉峪关市邀请了专业设计单位进行科学选址、合理设计,提倡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经济,规划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施工建设;在施工过程中,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工程整体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到设计标准高,造型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突出以人为本,每座厕所内部结构都由男、女卫生间,管理间,公共盥洗室和无障碍卫生间5部分组成,确保了内部设施功能合理、使用方便。

同时,嘉峪关市坚持新建、改建并重,加大厕所品质升级,新建公厕立足于高标准建设,力求外观新颖、与环境协调,内部设施功能合理、灵活搭配,确保使用方便;在改建时,充分考虑老年人、母婴、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增加残疾人坐便器,改装洗面盆,安装残疾人、老年人不锈钢扶手、国际图标等设施;部分旅游厕所设休息厅,室内增设沙发、电视机、寄存柜、擦鞋机等设施。

将文化元素融入建管

赵淑敏说,嘉峪关市在旅游厕所建设中坚持功能与文化并重,坚持把旅游厕所建设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在厕所布局与建设中,尽可能充分展现出嘉峪关市独有的文化。

据悉,嘉峪关市从游客如厕需求出发,在厕所的选址上做到尽可能的合理、方便,在景区出入口及景区内游客集聚的地方,如关城景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及大唐美食街、火车站、嘉峪关体育馆等人流密集场所都设置了公共厕所,设计风格契合周边地貌,不妨碍风景,同时标志鲜明便于寻找;在厕所建设和改造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功能设施和使用空间,合理、自然地展示长城、丝路文化及现代工业城市的文明;在厕所内张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来也匆匆,去也冲冲”“高高兴兴方便,轻轻松松冲刷”等文明用语,引导游客文明如厕,既宣传了文明如厕的理念,又方便了管理。

为进一步巩固厕所建设成果,嘉峪关市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工作,自2018年起,按照“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卫生环保、如厕文明”的方针,开展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初步计划于2018年至2020年在全市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6座,其中新建20座、改建6座,分别由市环卫局、各国家A级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单位等分批完成。

同时,积极推行《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标准及标识》等行业标准,对旅游企事业单位开展“第三卫生间”建设标准及标识等相关知识普及培训。立足嘉峪关市厕所建设实际,制定引导措施,鼓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依托现有的独立无障碍厕所间进行提升改造,并在未来厕所建设中按照标准加入“第三卫生间”设计。在公共卫生间的建设上力求提倡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经济,要节约成本;注重内部设施功能合理,人性化设计,男女蹲位比例适当,方便实用。

嘉峪关市还结合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站、电话查询等多种方式,为群众查询公厕所在位置提供便利。同时,做好公厕新建、改建、拆除等信息及时更新公布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旅游厕所数量增加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厕所向公众开放,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情况下带头推动自有厕所向公众开放,把旅游厕所开放度纳入旅游市场秩序评价体系中。(文/张陇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