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IPO晶片企業博通集成,購銷數據存疑,會否成下個「金亞科技」

近日集成電路芯片企業博通集成披露更新了招股書,反覆研讀這家擬IPO的集成電路芯片企業招股書,有一處反常疑點不由得讓汪眼君好奇深扒了一番。

博通集成的目前產品應用類別主要包括5.8G產品、WIFI產品、藍牙數傳、通用無線等。2015 -2017年博通集成分別實現銷售收入4.44億元、5.24億元及5.65億元,實現淨利潤0.94億元、1.04億元及0.87億元。

招股書披露,公司前五大客戶亦為公司經銷商,2015年-2017年,博通集成來自前五大客戶銷售額佔其銷售總收入分別為90.15%、84.88%及82.16%。報告期內,公司主要採用經銷為主、直銷為輔的銷售模式,與各大經銷商合作情況良好。 由於各經銷商均在業內積累了一定的客戶資源,故能協助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更有效地拓展市場,因此博通集成向前五大客戶銷售所涉及的金額較大且集中度較高,從常理上看,符合行業特性。

其中第二大客戶兼經銷商,博芯科技(834152),是從2011年8月26日開始合作的。根據其2016年年報顯示,博芯科技為一家專業的無線傳輸技術增值服務商,該公司將上游的無線通訊芯片根據下游行業客戶的需求進行二次開發,向行業客戶提供技術設計、優化的解決方案。並主要通過向芯片設計公司直接採購來獲得芯片,通過一定技術的生產,比如主要為芯片的燒錄,模組的委外貼片,採取直銷方式銷售給終端客戶。

據悉,博芯科技是目前博通集成唯一的全線代理商,可以代理博通集成電路的所有產品,也是博通集成認可的提供研發服務的核心代理商,博芯科技與博通集成電路共同參與芯片定義、芯片驗證、參考方案設計,一起為客戶服務。

因此,近三年來,博芯科技是博通集成的第二大客戶,博通集成也是博芯科技的主要供應商。若以此為據點,兩者之間購銷的數據理應是一致的。但是對比雙方的財務報告,這其中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據博通集成招股書顯示,博通集成2015年向博芯科技銷售了1.36億元;2016年向博芯科技銷售了1.55億元。

據博芯科技2016年年報顯示,2015年營業收入為7464萬元,2016年營業收入為1.39億元。而2016年,博芯科技從博通集成採購的金額為3497萬。

若按照博通集成的口徑(假設一),博芯科技2015年採購芯片產品1.36億元,只賣出去7464萬元;2016年採購了芯片產品1.55億元,只賣出去1.39億元。作為一家IC分銷商來說,在此種情況下,或會出現虧損或者存貨較為巨大等情況。而根據股轉系統的披露,博芯科技2015年-2016年不僅沒有虧損,反而實現淨利潤551.86萬元及469.27萬元,2017年亦錄得純利756.65萬元。

若按照博芯科技在股轉系統公佈的已審數據(假設二),博芯科技2016年只是向博通集成採購了3497萬元的貨,而非上文提及的1.55億元,那麼,這中間便存在著12011萬元的缺口。

而這個缺口的原因或許可以從下文尋到蛛絲馬跡:2017年4月17日,中信證券與博通集成簽訂上市輔導協議,博通集成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是立信,律師事務所是上海錦天城。這時候,中介機構開始撰寫博通集成上市材料,包括財務審計時,2016年度博芯科技的年報已於股轉系統披露。故可以肯定的是,對於2016年度的數據,二者不可能再達成“共識”。時間到了2017年,博芯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99億元,同比增長43.07%。不難想象,這中間或許有與博通集成“共識”的存在。

不過,博通集成招股書披露的2017年銷售給博芯科技的金額為1.6億元,而博芯科技2017年年報卻顯示,向博通集成採購金額為8680.84萬元,儘管採購額同比增長了248%,但仍和博通集成招股書的銷售口徑存在差異。

此外,博芯科技2017年銷售收入增長的同時,報告期末存貨亦較上年增長 267.37%, 同時,報告期末短期借款比上年增長 146.59%,主要是本年度新增銀行借款 1350 萬所致。

博芯科技2017年度報告期內,來著五大客戶的銷售額佔其全年銷售額的 61.78%,此五大客戶應收賬款佔應收賬款總額 75.18%,回款速度減緩,主要是智通交通受市場衝擊較大,客戶回款略有滯後。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博通集成的五大客戶均是深圳本地企業,尤其是博芯科技的財務數據與博通集成披露的招股書存在巨大差異,已經引起了深圳市稅務部門的高度關注。

市場人士指出,依靠虛增銷售收入從而使得存貨增加、流動資金緊張、應收賬款增長並且回款滯後,最後導致銀行賬額和現金不符,是很多“欺詐企業”稽查過程中發現的財務造假的一貫“套路”。

行業專家猜測,博通集成自身財務報表看上去很健康,但事實上,或不排除鑑於其為IC設計的輕資產公司,把虛增收入的壓力轉嫁到核心經銷商手裡,造成經銷商的“虛胖”。

公開資料顯示,即將強制退市的金亞科技便是憑藉類似手段完成財務造假,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罪。近年來,證監會相繼查處了“綠大地”、“萬福生科”、“天豐節能”等多起IPO財務造假案件。此類案件財務造假的手法多有相似之處,都是採用虛構經濟業務的方式虛增收入、資產和利潤,使發行人業績符合IPO發行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