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啓航揚帆

武威日報訊(記者李林山 王雁 劉愛萍)

文旅氣昂昂,綠城清粼粼。7月20日,在全力推進武威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崛起的關鍵時期,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隆重召開。

當日上午的會議高屋建瓴地確定了建設武威文化旅遊名市、把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我市支柱產業的戰略目標,給出了文化旅遊名市建設的清晰“線路圖”;下午,著名鄉村建設觀察家望嶠、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把多勳對與會人員進行現場培訓,圍繞文化旅遊產業新理念、好典型“傳經送寶”,傾情展望武威發展文化旅遊名市的美好前景;晚間的武威體育館燈火輝煌,蘭州文理學院創排的大型隴劇《馬踏飛燕》精彩演出,這部展現中國旅遊標誌豐富內涵的劇作,為深厚涼州文化資源創意、開發為特色旅遊品牌演藝產品,完善旅遊產業鏈的“娛”上求突破,起到了示範作用。

開民竅,達共識。“武威建設文化旅遊名市不僅勢在必行,而且正逢其時、得天獨厚。”會議回答了我市190多萬老百姓關注的“為什麼”、“能不能”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的焦點話題;凝智慧,繪藍圖。“規劃引領,打造一心、五園、三帶、四區的全域旅遊發展總佈局,把武威建設成名副其實的文化旅遊名市。”會議繪出了近期重點實施全域旅遊三年行動計劃的“佈局圖”。各方發力,久久為功,“要不折不扣落實支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黃金21條’。”會議為全市上下落實建設文化旅遊名市各項任務鼓足心勁。

文化旅遊緊鑼密鼓,武威城鄉萬馬奔騰。這是一次進一步統一思想和行動、凝聚共識和力量的旅遊產業啟航揚帆的大會。不論會場上的黨員幹部,還是會外通過各種媒介關注會議的武威市民,精神振奮,反響強烈。

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啟航揚帆

簽約現場

去年6月,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確定了“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生態大市、文化旅遊名市,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的總體思路。整整一年的埋頭苦幹、認真落實,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的基礎已奠定、條件已具備,廣大幹部群眾眼裡看得到日趨完善的文化旅遊產業規劃體系,一批優勢企業和重點項目落地有聲,武威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的活力,體驗得到大力弘揚“崇文尚德、包容創新”的城市精神對每一個武威人文明素質、心理品質的滌盪與刷新,崇德向善、崇文尚學、綠韻繞城、清新潔淨的武威新形象已經樹立了起來。

武威文旅集團董事長陳曉峰介紹說:“往年人跡少至的白塔寺景區,經過文旅集團市場化運作,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今年前6個月,白塔寺等4家景區共接待收費遊客18.98萬人次,門票收入38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43%。”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全市旅遊人數698.1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9.81億元。參加會議的神泉山莊負責人李松林就是鄉村旅遊扶持政策的受惠者,“僅今年前6個月,我市鄉村旅遊人數有170多萬,鄉村旅遊收入近3億。這一塊鄉村旅遊大蛋糕,我也實實分到了一塊。”

五指有長短,認識有差距。一年來,街頭巷尾市民議論聲不絕於耳,“為什麼要建設文化旅遊名市?”“能不能建成文化旅遊名市?”

市委書記柳鵬為此誠懇答政於民,他從國際、國內經濟業態趨勢著手分析,“沒有任何一個產業,能像文化旅遊產業這樣,同時吻合綜合產業、綠色產業、幸福產業、共享產業五大發展理念內涵和精神。” 在會上,柳鵬算了一筆經濟賬:“文化旅遊產業關聯帶動性強,實施‘旅遊+’,能加出110多個行業和部門。就是說,旅遊收入每增加1元,就能帶動相關產業增加4到5元。”

武威的發展恰逢難得的全域旅遊政策機遇期。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對走全域旅遊發展的新路子作出重要部署;省上明確在十大主題旅遊線路上規劃建設“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為中心,輻射金昌、張掖的中國旅遊地標主題旅遊線”;市上出臺扶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黃金21條”,條條是真金白銀。武威文化旅遊資源丰度很高,實現文化旅遊資源大市向文化旅遊產業強市的轉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新世紀以來,我國已進入消費經濟和大眾旅遊時代,旅遊需求爆發式增長,恰逢難得的全域旅遊政策機遇期,武威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可謂得其“天時”,勢在必行;深厚的涼州歷史文化底蘊、豐富多樣的自然地理風光、不可複製的獨特民俗風情,武威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可謂佔其“地利”;一年多來,武威齊心聚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全民共識悄然形成,產業規劃體系逐步完善,武威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可謂得“人和”。事實證明,武威建設文化旅遊產業名市,完全符合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符合省上推動綠色發展崛起和建設旅遊強省等部署要求,符合武威實際,順應全市190多萬老百姓的意願。

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啟航揚帆

《馬踏飛燕》劇照一

各方集智慧,文旅繪宏圖。 一年來,市委務實謀劃“全域旅遊”和“鄉村旅遊”兩盤新棋的佈局,集合各方面的智慧,堅持規劃引領,搶下“先手棋”。目前,《武威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武威市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即將完成,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化、網絡化發展的春天已然來臨。市委書記柳鵬說:“這兩個規劃,是武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科學藍本,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武威全域旅遊發展的總體佈局,在武威各界幹部群眾和關心支持武威發展的友好人士的強烈關注下誕生了!

“一心”、“五園”、“三帶”、“四區”,這是近期重點實施全域旅遊三年行動計劃的“佈局圖”。按總體佈局要求,力爭到2020年,我市文化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8%,進入我市的遊客人均消費水平接近1100元的全國平均水平。

“一心”,即涼州文化旅遊核心,把涼州城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五園”,即大漠綠洲·國家沙漠公園,天堂藏鄉·祁連山國家公園,葡萄酒城·葡萄酒文化體驗園,白塔聖寺·民族融合國家紀念公園,古浪紅城·紅色文化體驗園。“三帶”,即中部歷史文化體驗發展帶,北部沙漠體驗旅遊發展帶,南部民俗風情發展帶,“四區”,即涼州歷史文化創新示範區、民勤沙漠綠洲生態示範區、古浪絲路驛站文化休閒區、天祝雪域藏鄉風情體驗區。未來幾年,這些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將堅持精品化“連線”,形成網絡化的精品主題線路,對其他行業勢必形成巨大的帶動效應,推動武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山鳴谷應,風生水起。記者注意到,這份“佈局圖”在當日就通過一些微信公眾號在朋友圈中,被市民紛紛關注、轉載。網友“一為遷客 ”說:“歷史文化名城武威,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澱了獨特的文化元素。正逢打造文化旅遊名市之際,願挖掘武威厚重的多文化積澱,培育武威正在興起的沙漠越野等運動產業,不斷開發壯大戶外運動品牌項目,早日讓武威實現文化旅遊名市。”網友“大漠”說:“建設文化旅遊名市,是推動武威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定準了盤星。”

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啟航揚帆

劇照二

全域旅遊火武威,基礎建設遍城鄉。全域旅遊要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武威老百姓關注的問題。這次會議,對全域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給出了詳細的“時間表”,關乎武威人全域旅遊過程中應分享的“紅利”也是多多。

年內,4A級以上景區將開設旅遊銷售展示實體店,實現常態化演出,家家打造差異化、特色化的旅遊品牌演藝產品。建立連接全市3A級以上景區的直通車網絡,增加旅遊巴士開行線路;城市公交也將在今後把線路向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延伸,完善夜間公交服務。今年還要實現A級景區、鄉村旅遊示範點免費WiFi全覆蓋,推進3A級以上景區4G-5G高容量寬帶建設。到2020年,全市旅遊集散地、車站、酒店等涉旅場所實行網絡化,屆時,可以“一部手機遊武威”了。

目前,我市引進對接了一批優勢企業和重點項目。投資59億元的雷臺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已經批覆,投資30億元的武威方特動漫主題公園和投資55億元的文廟、古鐘樓、羅什寺三大歷史文化街區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今年前6個月,全市在建文化旅遊項目72個,已完成投資13.32億元,是“十二五 ”期間佔比的4.14倍。

武威城東工業園區新建的醋大媽文化體驗綜合體,即將完工投用。既是文化旅遊項目,又是實打實在今年建起的釀造工業項目。連幢的彩鋼廠房,古色古香的涼州醋文化體驗館,3D光電旅遊品牌演藝廳,錯落有致地分佈在綠蔭蕩中。全館採用聲、光、電等現代表現形式,全新演繹燜、蒸、拌、酵、曬、淋等傳統工藝流程,迴歸重現涼州燻醋的傳統釀造技藝,展現涼州文化的豐富內涵。負責人張文柏說:“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的召開,給我們這些在建的文化旅遊企業吃上了定心丸。我們一定要落實好會議精神,力爭年底讓‘醋大媽’文化體驗綜合體服務文化旅遊。”

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啟航揚帆

劇照三

鄉村大舞臺,旅遊新天地。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大眾消費的剛性需求,是武威去今兩年來紅火發展起來的典型富民產業。我市已把鄉村旅遊作為重要的扶貧產業,今後集中要扶持有條件的1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發展鄉村旅遊,可望實現村鎮變景區、農舍變旅館、農民變導遊。著名鄉村建設觀察家望嶠在會議培訓活動中,精彩介紹了陝西省禮泉縣袁家村的鄉村旅遊模式,引來陣陣掌聲。

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把多勳用“接地氣”的語言,分析武威鄉村旅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尋找解決的良法,提供了一項項符合武威鄉村實際的“旅遊套餐”,受訓的黨員幹部們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記起筆記。

天祝縣大紅溝鎮黨委書記毛萬海深有感觸地說:“袁家村與大紅溝村有相似處,過去很窮,通過發展鄉村旅遊,使村民富了起來。看了袁家村鄉村旅遊模式,對比大紅溝,尋找自己不足。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精神大力,吸收培訓專家的新經驗、實戰法,把鄉村旅遊做大做強。”

當日晚,大型神話隴劇《馬踏飛燕》在市體育館精彩上演,為全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大會獻禮。渾厚的道情唱腔,變幻飄舞的水袖,悠長婉轉的嘛簧,給夏日的武威市民帶來了一場融歷史文化與隴劇創意為一體的視覺盛宴。

銅馬也有愛。神話人物一登臺,觀眾就被那高髻燕尾的頭型、素淨繡邊的箭衣深深吸引,漁鼓、簡板、水梆子激盪的樂聲,把觀眾引入緣故的遐想。這部展現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豐富內涵的劇作,透過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給靜止的馬踏飛燕賦予了生命。武威十八中副校長馬勇說:“這部劇無論從創作構思,還是藝術表演,都精巧細緻,凝結了表演藝術家們的血汗。希望武威也能創作出這樣一部旅遊品牌演藝產品,讓涼州文化‘活’起來。”

在會議期間特別上演大型神話隴劇《馬踏飛燕》,起到了我市完善全旅遊產業鏈“娛”上求突破及時的示範作用。柳鵬強調,發展文化產業,一定要完善旅遊要素支撐,在“吃”上做文章,在“住”上提品質,在“購”上下功夫,還要在“娛”上求突破。我市將以大型神話隴劇《馬踏飛燕》在武威上演為契機,學習、借鑑蘭州文理學院對重要歷史題材進行文化創意,動員文藝界及各類演藝企業,創作出體現涼州文化豐富內涵的品牌演藝產品。積極打造《西涼樂舞》《涼州會盟》等劇目,引進開發大型實景表演+主題光影秀,提升演藝水平和知名度,更好地宣傳武威豐富的歷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