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APP把你去過的餐廳、景點和酒店,都告訴了你的微信好友!

这款APP把你去过的餐厅、景点和酒店,都告诉了你的微信好友!

最近,美團旗下的大眾點評正在號召用戶使用微信登錄,與好友分享動態,並給出了5元獎勵。但是這款APP沒有告訴用戶的是,它將幫你與好友共享信息。

你最近去過哪些餐廳、參觀過哪些景點、到過哪些酒店,哪怕你只是關注過這些餐廳、景點,也會被自動生成為一則他人可見的提示。

这款APP把你去过的餐厅、景点和酒店,都告诉了你的微信好友!

△資料圖/視覺中國

向好友推送使用信息

還無法刪除

幾天前,北京消費者李女士在使用大眾點評的過程中,按照引導綁定了自己的微信,但是很快就覺得不太對勁。

北京消費者 李女士

我的大眾點評首頁開始頻繁出現我的好友關注過哪個餐廳、點評過哪個景點、簽到過哪個酒店,而且這些好友的名字都是他們在我微信好友裡的名字。

这款APP把你去过的餐厅、景点和酒店,都告诉了你的微信好友!

李女士懷疑她在大眾點評的活動也會以她的微信名,推送到她朋友的大眾點評頁面。於是,她在隱私欄裡關閉了通過微信號搜索自己的權限,並且在微信的授權裡取消了對大眾點評的登錄授權。

但奇怪的是,就算她刪掉了微信授權,這些好友關係依然存在,此前同步過的信息也不會刪除。通過諮詢客服人員,她才知道,在自己使用微信登錄的短短几天裡,大眾點評主動替她關注了26位微信好友,並且把他們變成了她在大眾點評裡的好友。

北京消費者 李女士

我化名在大眾點評上發點評、點贊、收藏,是因為我願意跟陌生人分享我的體驗,可不想讓人把化名後面的我跟真實的我對應起來,現在我覺得很不舒服。

这款APP把你去过的餐厅、景点和酒店,都告诉了你的微信好友!

收集的信息遠多於提示信息

違反明示原則

7月3日,針對這一情況,記者登錄了大眾點評。如果選擇使用微信登錄,的確會跳出頁面提示登錄後大眾點評將獲得以下權限,包括“獲得你的公開信息(暱稱、頭像)等”“尋找與你共同使用該應用的好友”。

而7月5日,再次選擇微信登錄時,系統只提示“獲得你的公開信息(暱稱、頭像)等”,不提好友關係。

不管是一句還是兩句,總之在短短的通用提示裡,大眾點評並沒有明確告訴用戶一旦使用微信登錄,就會將用戶對酒店、餐廳的簽到信息、關注信息、點贊信息或自己的地址信息分享給微信好友。

这款APP把你去过的餐厅、景点和酒店,都告诉了你的微信好友!

△資料圖/視覺中國

然而,根據2016年頒佈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APP運營者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用戶同意。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劉俊海

大眾點評收集的信息遠多於提示信息,違反明示原則,且涉嫌誘導或欺騙消費者,是不誠信的表現。

無法刪除動態等障礙

侵犯消費者的被遺忘權

讓李女士最不舒服的,是自己刪不掉的動態,還有關注好友時系統自動打包關注,取消時自己卻只能一個個取消,很麻煩。

这款APP把你去过的餐厅、景点和酒店,都告诉了你的微信好友!

《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明確,商家收集用戶數據時,用戶必須做出知情的同意,同時消費者享有編輯權,可以要求商家更新自己的個人數據。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有被遺忘權,或者說後悔權,可以要求商家在服務終端、存儲服務器裡全面刪除消費者的個人數據,不能悄悄保留。

從互聯網行業看,對用戶隱私不加節制地收集、濫用已經成為通病。哪怕是一些大平臺,在用戶隱私方面,也沒有遵守合法、正當、必要且明示的紅線。

劉俊海建議,監管部門應加強對運營者的行政指導,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如果經營者頂風作案,就應停業整頓乃至下線處理。對於遭受損害的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協會或者省一級消協組織可以考慮提起公益訴訟,尤其是懲罰性賠償的公益訴訟,讓企業在侵權中掙的錢不足以抵消鉅額賠償,罰到不敢再犯。

大眾點評:

功能設計考慮不周,新增一鍵取關功能

7月9日下午,大眾點評通過官方微博發佈問題說明

这款APP把你去过的餐厅、景点和酒店,都告诉了你的微信好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