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美國國民性和川普的真實意圖

因為中美貿易的衝突,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一系列出人意料的舉措,不少學界人士在呼籲,我們需要對美國的更深入系統的學習和研究。

不久之前,經濟學家李稻葵發表文章說,雖然中國的學者和精英階層中,有不少人都認為自己最瞭解美國,因為他們都在美國學習工作過,但是,事實上他們對美國的瞭解可能是片面的。

以李稻葵教授自己為例,他在哈佛大學讀博士,隨後在密歇根大學、斯坦福大學工作訪問,回到中國之後,工作中接觸的都是世界銀行和華爾街的各種機構,接觸的人都是“美國的精英之精英”。這些人其實不能完全代表真正的美國人。

特朗普總統代表的,其實更多的是美國的草根階層。

李稻葵追溯美國的歷史,把美國的國民性歸納為兩條:

第一條是新教精神。最初移民到美國的人,都是虔誠的新教徒,有堅定的信仰。300多年過去,到今天,美國仍然是所有西方國家中教徒比例最高的。特朗普也是一個基督徒,有很強的自律性,從不喝酒。李稻葵教授說:“我們一般認為美國人是崇尚個性自由、崇尚思想解放的,這並不是真正的美國傳統,美國的傳統要回溯到17世紀初的那一批定居者。”

第二條是孤立主義。美國只有兩個鄰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從建國時美國就崇尚孤立主義。兩次世界大戰一開始,美國的主流民意都是要置身事外。而中美歷史上的交往,從民國時代開始,其實都是美國已經完成國際主義戰勝孤立主義之後進行的。“我們所熟悉的美國的種種表現,在美國的歷史長河中僅僅是短暫的一剎那,並不是美國的常態。”

當今總統特朗普其實代表的是“更為傳統的美國”。

按照這個邏輯,李稻葵認為,美國具有雙重性,“既是那個新教徒式的,過著清貧的生活、安分守己、以自己的大陸土地為精神和物質家園的美國,也是那個精英主義的,試圖在全球範圍內擴張自己的勢力、傳播自己的理念的擴張主義、英雄主義、霸權主義的美國。”這兩種特性在美國曆史上交互出現,今天我們認為的陌生的美國,可能是恢復到了傳統一面的美國。

因此,李稻葵認為,特朗普的想法在本質上其實是如下三點。

第一,特朗普想要恢復到從前那個“偉大孤立的美國,而不是在全球範圍內到處尋求影響和擴張的美國”。因此,特朗普未必是想要把中國打倒。“中國的和平發展與特朗普的基本想法並沒有根本的衝突,如果應對得當,特朗普也許可以被認為是中國和平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

第二,特朗普代表的傳統的宗教美國,難以理解中國的儒家文化。這個帶著宗教色彩的美國,會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中國人是異己者”。因此,中國人必須下功夫同傳統的美國溝通,告訴他們儒家思想是什麼,以及同基督教傳統不矛盾。

第三,特朗普所代表的傳統的美國,“他們關心的是貿易順差和逆差,他們關心的是匯率、關稅等貿易問題。本質上,他們並不一定關心中國國內的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只要這些經濟政策和體制不構成對美國企業和貿易的威脅。”因此,中國需要抓住貿易平衡這個關鍵,採取一些謀求雙贏的舉措,取得特朗普和傳統美國的信任。

李稻葵教授以《菊與刀》為例,來說明今天中國重新理解美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國內的國民情緒,從孤立主義轉向了參與當時的世界大戰,對日本宣戰。但是,美國情報部門急需瞭解他們要面對的對手。於是,情報部門委託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撰寫了一份研究報告。這份報告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菊與刀》。《菊與刀》對美國理解日本,以及戰後處理日本問題起到到了關鍵作用。

李稻葵表示,今天中國也需要一本“新世代的《菊與刀》”,用來理解什麼是真正的美國。

以上就是經濟學家李稻葵對美國的重新認識,希望對你理解美國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