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他是脑瘫青年,自己成立布料加工厂,带动村里人就业


几乎每天早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周棚镇刘堂社区农民刘家政的家里都会传出缝纫机“轧轧轧”的声音,周边的村民都知道,刘家政的脑瘫儿子刘强的布料加工厂开工了。这位26岁连路都走不稳的脑瘫青年,在自己家里成立了一家布料加工厂。身体残疾却坚强执着,刘强的名字闻名全村,村民们一提起刘强都赞不绝口。

对于刘强来说,能自己开加工厂做老板来之不易,他还有个更加远大的理想——将加工厂做大,让村里的所有留守妇女都来自己这里上班。图为:工作时,刘强和妻子丁秀娟也参与布料加工,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刘强的强英服装被罩被单加工厂就扩建在自家大院里。

刘强将叠好的被罩扎成捆。

刘强和妻子丁秀娟一起整理被罩。加工好整理被罩的活基本上都是由夫妻两人完成。

一单600余件被罩要整理,在一旁的88岁奶奶娆翠萍也会过来帮忙。

40岁的刘萍是村里的一位留守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渔,2014年因腰间盘突出,手术后一直在家休养。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初中毕业,小儿子才4周岁。为了照顾家里,刘萍无法外出打工。2014年12月,强英服装被罩被单加工厂成立之初就来工作了。

20岁的姚鑫也是附近的村民,初中文化的她在2016年2月来到加工厂上班,曾经在村子附近的服装厂学过3年缝纫,是加工厂里年龄最小的一个。

加班是常有的事,在刘强的加工厂里,工人不用参与加班,每到客户催单时,刘强夫妻两人自己加班,最晚一次一直到凌晨2:40。

刘强的每一单生意他都认真记录着。

工人下班后,刘强独自在加工厂里检查机器。自己修理可以节省一笔费用。

家里的生活由刘强母亲刘会珍一手操办。刘会珍怀孕时意外大出血,为了保住生命,医生进行剖腹产手术拿出还是胎儿的刘强。刘强比预产期早出生两个半月。

奶奶娆翠萍抚摸着自己身残志坚的孙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唠叨要刘强多休息,最近又瘦了。

刘强的妻子丁秀娟也是一位有腿部残疾的人。因家境贫困,一直没有去医院查过原因。

加班结束后,刘强帮妻子丁秀娟洗脚。夫妻二人同为残疾人,相互体贴成为他们的相处之道。

空闲时候一起看电视是刘强夫妻两人唯一的消遣。

刘强夫妻二人的残疾人证。

刘强夫妻俩3岁的女儿刘语诺是个正常的孩子,这成为家里最庆幸的事情。

刘强的父亲刘家政,瓦匠出生,在刘强的加工厂建设上出了最大的力。刘强夫妻俩3岁的女儿刘语诺是个正常的孩子,这成为家里最庆幸的事情。

刘强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出门。

刘强扶着扶手缓慢地上楼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