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adata給企業一雙「慧眼」

人人都說數字化轉型。那麼我想問:數字化轉型應該從哪裡開始,又將在哪裡結束?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驅動力是什麼,而外在促進因素又是什麼?數字化轉型有沒有趁手的工具,又有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

記者想從與Teradata天睿公司首席技術官Stephen Brobst(寶立明)的對話中尋找答案。

轉型就是持續演進

Teradata天睿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無需贅言,但是身處這樣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它與所有企業一樣都面臨著轉型的新挑戰。為了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為了尋求自身業務的突破,Teradata天睿公司必須轉型。

轉型並不是說盲目跨界,比如讓一家制造業企業轉而去做數字化營銷或“挖幣”,這是不可想象的。企業還是要在堅持自己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技術,發現以數字化改造和優化現有業務的商機。

Teradata天睿公司在循序漸進、持續地演變,從主要基於數據庫演進到提供分析平臺,從關注大規模、高性能的關係型數據庫演進到針對複雜應用環境的數據分析,從提供軟硬件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演進到將軟件和硬件分開。如今,Teradata的演進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推出了Teradata Everywhere,其願景是在任何地方、任何環境中都可以運行Teradata的軟件,無論是公有云、私有云、Teradata託管雲,還是基於通用硬件的VMware虛擬雲或者Teradata的硬件平臺上。寶立明強調說,Teradata Everywhere是具有革命性的。

Teradata給企業一雙“慧眼”

Teradata Everywhere的功能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是可用的、不打折扣的,無論是用於本地的工作負載,或是放在雲上運行,都不會有任何改變。這主要得益於它的SourceCodeLine。與其他廠商可能會將用戶綁定在一個特定的平臺上不同,Teradata Everywhere的最大優勢就是靈活、自由,在不同環境中的功能表現都是穩定一致的。這讓用戶可以在傳統的或是雲化的環境中游刃有餘。

“用戶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平等地部署Teradata軟件,不會因應用環境的改變而受到限制,或被收取更多的費用。”寶立明表示,沒有鎖定,沒有額外的費用,這就是Teradata Everywhere。

AI啊AI

在數字化轉型中,成熟的分析能力對於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Teradata天睿公司提出了“感知型企業”(Sentient Enterprise)這一概念,它代表企業發展的未來狀態,即能夠管理來自新舊數據源的海量信息,基於算法和分析技術做出大量自動化決策。“感知型企業”將具有極強的感知能力,能夠隨時感知細微的趨勢和變化,然後快速調整以適應外部市場的變化。

那麼問題來了,企業用什麼來感知?怎樣才能提升感知的敏感度、準確性?可能很多人都會一下想到它——人工智能。

寶立明說,人工智能就像一把巨大的傘,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簡單說,人工智能就是深度學習,就是更加先進的分析,使用了多層神經元網絡。從目前情況看,人工智能至少在以下三個領域中得到了非常成功的應用。

第一個領域是防欺詐,在金融服務、電信、零售等行業應用得比較廣泛。這些行業的企業利用深度學習可以更好地發現並且預防欺詐。採用了深度學習技術得出的預測性結果比傳統線性的數據分析模型要好得多。

第二個領域是建立建議引擎,這意味企業可能比自己的客戶更先知道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通過深度學習技術不僅可以優化成本,而且可以做出更加準確的預測。

第三個領域是傳感器數據的使用。比如,用戶可以通過收集設備震動、溫度或是功耗等數據和信息,從而分析出設備何時可能會出現故障,做出主動預警。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還有很多應用領域,不過上述三個領域是人工智能成功應用的最基本出發點。那麼,具體到企業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的威力又如何展現呢?人工智能的應用又會遭遇哪些挑戰呢?

“現在,如果我們是小規模的試用,問題不大,但是將人工智能應用於生產環節,特別是大規模的商用,可能會面臨新的挑戰。”寶立明舉例說,在中國,一個“小”銀行的客戶可能就有3000萬,這比其他國家的所謂大銀行的客戶數還多,一些已在可控的實驗室環境中得到驗證的技術、技巧,在一個現實的、擴大的環境中應用就可能會遇到新問題。

在應對這類問題時,Teradata天睿公司比較有經驗,它有一種獨特的方法——AnalyticOps,可以將應用很快地部署到生產環境中,這個週期並不是幾個月或半年,而是按天計算的。在中國這樣一個講究規模和速度的國家,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智能的落地依靠三大支柱——數據、算法、計算力。數據是基礎。若想得到準確的結果,不僅要有海量的數據,而且要有獨立、公正、沒有偏見的數據,否則算法中相應的規則就會產生“盲點”,導致最後的結果也會出現偏差。AnalyticOps也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從算法上看,現在的趨勢是更多地使用多層神經元網絡。

寶立明介紹說,公司的Teradata Think Big分析團隊與客戶一起,採用開源代碼正在做一些相關的研究工作,希望藉助先進的分析工具達到生產所需的結果,讓一些大型銀行受益。同時,Teradata天睿公司也在和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高校合作,推動數據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儘快商業化。

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了方向

在不久前結束的“2018 Teradata大數據峰會”上,有兩個關鍵詞我們應該記住——數據分析、感知型企業。更進一步說,數據分析將驅動企業的數字轉型,這是必然趨勢;感知型企業將帶領我們進入決策的新時代。

會上,中國移動、富國銀行、中信銀行等行業翹楚現身說法,詳細闡述了他們如何充分利用數據和分析技術推動業務的創新和發展。其實,不僅僅是這些行業領頭羊企業,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數據才是企業的核心資產,而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如同給了企業一雙“慧眼”,讓他們可以更好地洞察客戶需求和商機,以便做出及時、準確的決策。

應該說,成為“感知型企業”是所有企業共同的嚮往,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讓它落地,如何正確、高效地實現感知。Teradata天睿公司不僅是概念的倡導者,更重要的是,它還是感知技術的提供者、感知應用的實踐者、感知型企業的推動者和引領者。它將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引入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並且發佈了Teradata Everywhere。

寶立明表示,部署Teradata Everywhere後,將給客戶帶來全新的感知型體驗,可以概括為“四個任意”。

實現任意數據分析(Analyze Anything):依託Teradata分析平臺,幫助企業各部門分析用戶大規模運用首選分析工具與引擎分析多個數據源。

實現任意環境部署(Deploy Anywhere):在Teradata託管雲、公有云、私有云、Teradata或基於通用硬件的本地部署環境中提供分析處理能力。

實現任意方式購買(Buy Any Way):幫助企業針對特定用例,通過簡化的附帶定價策略、訂閱式許可,以及服務式選項,以更適合的方式購買軟件。

實現任意時間遷移(Move Anytime):充分利用軟件許可的可移植性,靈活轉換部署選項運行分析,著眼未來做出購買決策。

不過,這些改變只是一個新的開始而已。就像Teradata天睿公司所說,感知型企業就像是“北極星”,它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