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創業賣螺螄粉,一個月就賺了10萬

螺螄粉是起源於廣西柳州的一種風味食品,以江河中的小螺螄和豬骨加以秘製香料熬湯,配以彈性十足的柳州圓米粉,再加上酸筍、酸豆角、鹹蘿蔔丁,還有炸過的花生、腐竹及新鮮時蔬,最後再淋上辣椒油與香油,酸、甜、香、辣、鮮味味俱到。

馬中才08年碩士畢業後,曾在上海聚星國際擔任編輯,一年後轉戰北京,與蔣峰、範少卿、李海洋共同創立北京地上行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主要是作家經紀這一塊。成本不大,也不做發行,公司經營狀況卻不盡如人意。

不足一年,第一次創業失敗了。由於身在異鄉帶來的寂寥感,馬中才常常和廣西老家那邊的朋友打電話保持聯繫。有一次他跟柳州的同學打電話,正好對方說在吃螺螄粉,馬中才突然特別想吃。然而這種在廣西極為常見的食品,在北京卻很不容易找到,馬中才常常從公司或家裡,坐很遠的車穿過大半個城市去尋找那獨特的味道。

硕士创业卖螺蛳粉,一个月就赚了10万

開一家特色螺螄粉店!很快寫了一個方案,並滿懷熱情地懷揣著這份方案尋找投資方。“我想開一個螺螄粉連鎖店,大概需要100萬元投資,但我沒有那麼多錢。”然而,投資方紛紛表示對螺螄粉沒有信心。

硕士创业卖螺蛳粉,一个月就赚了10万

將“百萬大計”縮減成一份簡單的創業計劃,把近年來寫書攢下的10萬元錢全部拿出,在自己居住的小區裡盤下一個小門面。2010年7月,“螺螄粉先生”在海淀區薊門裡正式開業。師傅是從柳州找的,所需的小螺螄、酸青筍、酸豆角等食材,都是從廣西運來。

“開店時條件特別簡陋,5張桌子,1個收銀臺,1個後廚就是全部,連我一起就只有4名員工。”馬中才說,由於人手不夠,店鋪所有事情都要他親力親為,有時忙到深夜2點,加上螺螄粉這種食材需要事先做許多準備工作,第二天早上7點就要起來去採購。這樣的創業過程,讓頗有些“陽春白雪”的文青體驗到了“下里巴人”的艱辛。

小店成了廣西北漂們的思鄉之地,許多柳州人、南寧人、南方人紛紛到他的店裡尋找家鄉的味道,並藉此排遣鄉愁。同時,也有不少外地人通過“螺螄粉先生”,瞭解並喜歡上柳州螺螄粉。

硕士创业卖螺蛳粉,一个月就赚了10万

既當老闆又是採購的作家簡直忙瘋了,但是忙碌就意味著那道轉彎摸對了方向,他終於可以不再為生存壓力發愁了。“螺絲粉先生”平均一天賣出400多碗,營業額在4000~6000元,僅僅開張3個月,投入的10萬元成本就全部收回。

薊門店有了20幾張桌子,“螺螄粉先生”勁松店也開起來了。“薊門店從開張到現在一直非常火,飯點根本忙不過來,常常需要排長隊。”馬中才得意地說。商機就在生活中,只要善於觀察,總會成就一番事業!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