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4例」一朝述盡石竹夢,夢回歲月石柱里——劉萬仙回家

「第1964例」一朝述尽石竹梦,梦回岁月石柱里——刘万仙回家

命運多舛 一朝夢碎同城

春日的午後,沉沉的夢境中是誰用低沉的嗓音貼著我的耳廓輕輕的說:“落紅深處有冷暖,世事滄桑也尋常。”低沉而輕柔的聲音,一聲一聲的飄入我的耳朵,飄入我的心底,飄入我多舛的命運。

我叫劉萬仙,我常常夢到位於貴州六盤水市石竹村的家,院子裡有顆橘子樹,灑滿了我幼小的歡聲笑語,家旁邊原來有一片竹林,是我們幼時的“遊樂場”,後來被改造成了菜園子。家裡原來是茅草屋,小小的家裡有我的家園夢,有我的爸爸劉發富、我的哥哥劉萬林,還有被家人稱為“小軍”的我。我的媽媽在我三歲時便已離開,後來家裡來了一位新媽媽,很快我的家裡多了一個弟弟和妹妹,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直到有一天,爸爸帶著一家人搬到了水鋼(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以下簡稱水鋼)附近。在那兒的希望小學裡,我讀了差不多半年的書。

可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一切都在2005年繼母叫我去給妹妹買糖果的那日驟然改變了,凜冽的寒風把我拉離了我的萬家燈火,讓我的家園夢從此夢碎一地。在那條道路上,我被人拐到了這個縣城的另一個角落,我連自己都自顧不暇,更是無暇顧及糖果。在最初的夜裡,我只聽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聲,越來越響,在陌生的房子裡,我瞪大了驚恐的雙眸,唇角不斷溢出帶著哭腔的呢喃,不時的看向屋內的人,與恐懼相伴的,是花兒流淚的嗚嗚聲,是葉兒輕嘆的沙沙聲。我拼命的記下石竹的家,企盼有朝一日,我能逃離這牢籠,回到我石竹的夢中。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了,我趁機逃跑出來。然而天地這麼大,我的石竹佇立在遠方,我卻只能在近處仰望嘆息。尋不到的石竹路,夢不回的石竹夢,大千世界兩茫茫,年僅10歲的我卻在顛沛流離中,流浪在近在咫尺的回家路上。2009年,年幼的我再次遭受厄運,看似溫和的人兒把我騙向更遠的山東。在那段日子裡,我的眸中時常充滿氤氳的水氣和思鄉的顫抖,當我痛苦的閉上眼,石竹的夢和我的淚水一同肆意流淌而下,夢沒醒而心碎了。

好在我的命中該有救星,2015年多舛的命運終是為我帶來了一絲靈動的光彩,在他的陪伴下我們來到新的城市開始了安定的新生活。每每思及過去的種種,我都撫上心口,小聲的告訴自己,夢魘終是散去。每次倚窗而望,我的思緒就飄向那縹緲的遠方,用心眺望那石竹的夢……

「第1964例」一朝述尽石竹梦,梦回岁月石柱里——刘万仙回家

盡述家園 卻遇多番碰壁

然而做夢終歸只是做夢,我須努力為自己尋夢,才能找到我的回家之路。於是我在寶貝回家網站登記尋家,志願者冬之亮聯繫了我,我把年幼時牢牢記下的家裡情況、成員名字,一股腦兒告訴了冬之亮冬之亮不禁感嘆,如此豐富的記憶素材,那為我找家應該是手到擒來的事了。

和我溝通之後,冬之亮首先求助志願者丁超丁超使出渾身解數,卻未能根據我提供的家庭信息找到疑似的家庭,冬之亮隨即求助貴州山哥,請求山哥在貴州當地想想辦法為我尋家,山哥多番努力查找後,同樣未能找到我的家和家人。

與此同時,

冬之亮把我的尋家帖在論壇上發出去,宛若一石激起千層浪,獲得了眾多志願者的注目並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冬之亮在網上按照我記憶中的“距離貴陽比較近的石竹村”進行搜索,發現在貴陽市修文縣扎佐鎮有個石竹村。冬之亮不禁眼前一亮,這麼快就找到了石竹村的線索嘛?冬之亮通過網絡找到了村委的聯繫方式,但經過和村裡書記反覆多次的溝通,書記告訴冬之亮,村裡沒有發生過此類事情,這裡也沒有我的親人。

「第1964例」一朝述尽石竹梦,梦回岁月石柱里——刘万仙回家

同時在3月16日,四川志願者風的傳說告知冬之亮,由於水鋼涉及的範圍比較大,一家一戶走訪排查可能困難重重,而在貴州這片地區中,由國家希望工程建造的希望小學很多,如慕貞希望小學、清塘希望小學、望平希望小學、藍玲希望小學等,只能作為核查的參考。高原的風風的傳說通過地圖搜索與比對,提出我的家可能在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臘寨村石柱,如若從此地方下手開始尋找,可能會事半功倍。冬之亮收到這個信息後,立馬與我聯繫。細細想去,我對大灣鎮確有印象,只不過那是和同學曾經去過的地方。我的家距離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有大約三小時的車程,而從這裡到黔西縣三個小時不可能抵達,我的家確定不在這裡。

此時隨著帖子的散播,寶貝回家北京群的志願者大興究順也關注到了我的帖子,並通過他的持續不斷毫不氣餒的努力,我的回家之路終於在迷霧中透露出一絲的端倪。

究順首先關注的是冬之亮曾找過的貴陽市修文縣扎佐鎮石竹村,他通過114分別聯繫上修文縣扎佐鎮派出所餘警官、石竹村的廖書記和石竹村的村醫鄔醫生,究順和這幾位熱心人士多次溝通,卻也無果而終。這裡的石竹村,不是我夢中的“石竹村”。3月17日究順找到了貴陽市高倉村,和我記憶中的“礦”、茅草屋和苞谷飯有眾多相似的信息點,同時究順發現村裡居然真有一個叫劉發富的人。上蒼垂憐,多番尋找後,終於為我帶來吻合度如此高的一個地方,難道這裡就是我的家,他就是我的父親麼?

「第1964例」一朝述尽石竹梦,梦回岁月石柱里——刘万仙回家

鏡花水月 歸途一波三折

冬之亮根據究順的反饋,聯繫了高倉村的村主任。村主任說這位劉發富雖然家裡兄弟同為三人,但其一生沒結婚也一生沒出門,和我的情況差異甚遠,高倉村仍然不是我記憶中的家。

根據冬之亮的指導,晴暖的日光下,我啟程前往距離居住地石家莊最近的派出所採血。那日,我正好碰見了當日值班的指導員李警官。熱心的李警官在聽完我的遭遇後被深深打動,儘管我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但李警官親自安排相關人員幫我採集DNA入庫,並且為了儘快助我尋家,李警官隨即針對我的情況和志願者冬之亮通了電話,交流了尋家的信息和核實過的信息。根據以往的經驗,李警官建議冬之亮考慮前往失蹤地的派出所查看是否有報案記錄。然而一切又豈是如此容易,幼時的記憶在斑駁的歲月中逐漸淡去,我拼命想留下,然而很多細節卻還是伴隨著成長隨風而逝。我並不能確定自己是在哪裡丟失的,因此我也無從得知該前往哪個派出所尋找我失蹤時的報案記錄。

冬之亮思索了許久,經過多番嘗試,直接尋找我的家人這個方法已經行不通,那是否可以從2004年被拐之前我與同學去同學姥姥家(大灣鎮)這個細節開始尋找,達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可我只記得在大灣火車站下車後,我和同學經過了一座吊橋,走過吊橋的左手邊大約3分鐘左右,就抵達了同學姥姥家。冬之亮把這個新的細節發到六盤水大灣鎮當地群內,當地網友反饋說2004年左右在大灣長壩附近確有一座吊橋,距離火車站約1公里,而我所描述的同學的姥姥家的地址應該是山根腳村。

「第1964例」一朝述尽石竹梦,梦回岁月石柱里——刘万仙回家

此時,究順已經在六盤水通過與鐘山區場壩、楊柳、月照社區、八冶等居委會的溝通,排查到一個1978年出生的劉發富的信息,此人曾在六盤水租住過房子,但尚未能聯繫上。根據我新回憶起的學校的模樣和王姓女老師的情況,究順靈光一閃,他想著我們已經從家庭情況、地理位置等角度多番查找,可我們忽略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那就是我曾就讀的學校,如果能找到當初的那個“希望小學”,應該能找到我就讀時的檔案,進而找到我的家。究順通過向當地教育局及志願者瞭解,獲知當時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般都在益民小學就讀。究順同時聯繫上水鋼的記者部,把我尋家的事向水鋼記者進行介紹,記者在首鋼水城鋼鐵報推送關於我尋家文章。究順再聯繫了六盤水當地的公益組織——六盤水壹加壹公益組織,在該組織志願者的協助下找到了益民小學的校長。驚喜的是,校長在益民小學真的找到了我的入學記錄和我哥哥劉萬林的入學記錄!同時保留在入學記錄中的還有我父親的名字以及我繼母的名字,然而遺憾的是該記錄上並沒有留下戶籍地址,只留下了曾經的居住地:八冶。八冶,八冶,我的內心不可名狀的激動起來,我的石竹夢呀,終是觸手可及了!

究順繼續求助八冶社區,但是在八冶終究還是找不到我的家人呀。冬之亮拿到我的入學記錄後再次向丁超求助,丁超仍然沒有找到相關的信息,但他發現在黔西縣有姓劉的萬字輩,其中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沙井鄉元慶村有位劉萬林,可是當冬之亮打電話聯繫上時,卻發現這位劉萬林依舊不是我夢中的哥哥劉萬林。

尋找連番遭遇波折,我的心七上八下,時而登頂時而落谷。我的心已在過去的生活中磨礪得堅韌,可在這多番的苦尋中,苦澀和絕望在心頭逐漸發散開去,此刻更是如同被潑了冷水一般。

為什麼我的“石竹夢”眼看就近在咫尺,卻還是遠在天涯?

「第1964例」一朝述尽石竹梦,梦回岁月石柱里——刘万仙回家

一語破局 夢迴歲月石柱

「第1964例」一朝述尽石竹梦,梦回岁月石柱里——刘万仙回家

就在我的尋家之路陷入死衚衕之際,究順整理心緒,再一次翻閱帖子。他決心重新梳理所有的線索,試圖尋找到一盞破局的明燈。他發現志願者丹寨草香芬芳風的傳說都曾在帖子中提到石柱村,同時他重新整理了我的記憶,對我提到的“我的家距離畢節市黔西縣大約是三小時”這一細節陷入了深深地思索。半晌,他自言自語道:“會不會是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的石柱村?”

究順當機立斷,點開電子地圖並輸入“黔西縣石柱村”,居然還真的發現了這樣的一個村子,而它現在隸屬於觀音洞鎮。究順立馬與觀音洞鎮鎮政府取得聯繫,鎮政府出於謹慎的考慮,對究順盤根問底,在核實確認了究順的身份後,鎮上的幹部反饋說本地確有石柱村,這個村子後來改名為石林村,同時鎮上的幹部把石林村田書記的電話告知了究順。撥通電話之後,究順和田書記又是一番耐心的解釋說明,田書記回覆說村裡好像有此人,但詳細的情況需要諮詢村裡的村民組長後才能回覆。

這完全不亞於天籟之音啊!這長久的企盼,這波折的尋找,彷彿就在這一刻,每個人都重新燃起了希望。田書記隨後回覆究順說,村裡確有此人和此事,但是劉發富已經去世,現在劉發富的兩位弟弟劉發學和劉發忠仍然在世,而我的生母村裡人都叫“小燕子”。感謝上蒼,我終於在歷經磨難後,首次得以尋到我的家人的確切音訊,他們不再是那個觸不可及的夢。

「第1964例」一朝述尽石竹梦,梦回岁月石柱里——刘万仙回家

田書記隨即把我堂伯伯的電話告訴了究順究順撥通了堂伯伯的電話後,與他進行了初步核實,發現父親那邊的細節與人物和我的記憶都能一一對上。但鑑於我的父親劉發富已經去世,想要確認這就是我要尋找的家,只有找到我的媽媽才能完滿,但堂伯伯也和田書記一樣,只知道我的媽媽叫小燕子,其他的一概不知。究順求助於當地派出所尋找我的媽媽無果,又轉而求助於我的堂伯伯,堂伯伯四下打聽後終於找到了我的媽媽的電話。

究順把我媽媽的電話發給了冬之亮冬之亮隨即與我的媽媽聯繫上,從媽媽處得知我的哥哥劉萬林小名為林林,我的本名叫劉麗君,小名為“小君”,這與我記憶中的“小軍”非常吻合。但父母離異後,我的爸爸把哥哥的名字改為“劉萬榮”,把我的名字改為“劉萬仙”。媽媽在2008年曾前往六盤水父親處找我,當時爸爸告訴她,我已經不知所蹤。我的媽媽無時無刻不在想念下落不明的我,而我的哥哥劉萬榮現在浙江打工,也時常提及走失的妹妹。父親的去世和哥哥的更名,正是各位志願者傾力尋找也無果的原因之一。

冬之亮的建議下,我的媽媽去了黔西縣公安局採集了DNA,和我進行單親比對!

夢中的石竹呵,原來你竟是沉澱在歲月中的石柱。陰差陽錯間,我述盡了我的石竹夢,卻終是在石柱裡尋到了我的根。感謝尋家道路上陪伴我不鬆手、不放棄、堅持不懈的志願者們,是你們的多方堅持、耐心梳理、細緻核查為我找到了迷霧中的回家之路。如今,我終於尋回了夢中的家園!

這真是,如夢一場!

附:

約1998年生2005年從貴州省六盤水市被拐賣到本地的劉萬仙尋親249832

http://bbs.baobeihuijia.com/thread-365840-1-1.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