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年的六月六渭河流魚

六月六渭河流魚

入伏,農曆六月六前後,渭河總會流魚,千百年來從未失約,居住在渭河兩岸的人,在這日子總會拿著撈兜子、魚叉在河邊守候。河岸邊邊沒羞恥,一個個光腿赤臂滿身泥,更有甚著,精驢一條,董得連賊娃子一樣,打撈的魚,用蘆葦從魚腮穿過,提著一串串,收穫著龍王送來的饋贈。

流傳千年的六月六渭河流魚​​


六月六,混濁的河泥水,泛著白沫滾滾而來,龍王爺多多少少都會送點禮物。以前人們不種秋,缺柴燒,常到南山背柴,或去東安割蒿蒿,其中之艱辛,常人難受。一聽河裡發水,都會拿著鐵叉,去撈河絡柴,河絡柴經水浸泡,燒起沒煙火硬。偶有上流漂來的粗木料,如獲至寶,這叫發洪柴,轉變為發洪財。所以河邊人口頭禪道:得住勢了,打兩叉子。話說村裡有個謊驢,適逢六月六,他從河灘地幹活下晌回來,剛下壩,一個慫碎搭訕,哥--、哥--,你弄啥去該,謊驢說:“閃一岸去,這會忙太太,回去拿撈兜子,河裡流魚裡,美太太。”慫碎拿上傢伙,上氣不接下氣的跑到河邊,狗日的,幹灘麼。這事成了村裡人,茶餘飯後的笑柄:牙哄鱉裡,鱉當真個的。

我村有個水賊叫劉增榮,乾瘦乾瘦的,看著人沒慫相,但是到了水裡乃兩哈,你是紅蘿蔔調辣子面--- 吃著沒看著。平躺在水裡,叨著煙,胳膊腿不動彈,就是不落水。渾水裡鑽眼咕嚕,一口氣三五分鐘,不出水面。每到六月六,手執釘板,在幾人深的水裡,踩著立水,水只齊腰,如走平路,這才叫打……魚,這種魚具,是在一米長短的木板上,釘著一排三四寸長的土釘子,有點像狼牙棒。有次遇見條一胳膊長的大嘴娃,在渾水裡有點浮頭,他在水裡追了成里路,手起釘落,一釘板擊穿魚頭,魚垂死掙扎,猛擺尾,一耳巴子抽在他臉上,打了個血絳。還有一種魚叫刺柺子,刺連刀子樣,稍不留神,就在身上劃個口子。他卻敢赤手抓撈。

流傳千年的六月六渭河流魚


舊社會,渭河的魚多到啥成度,河水泛灘落去,人們拿著麥糠籠在膠泥縫裡拾魚,死去發了的魚,上苞谷。隨著環境的惡化,這種場景一去不復返。

會水的魚兒浪中死,渭河每年都有溺水者。撈落水人是有門道的,不能迎面去搭救,他會死抱住施救者,一同往深水裡拉。只能從背後過去,倒摟住他的脖子,使他無法反抗,拖上岸。

流傳千年的六月六渭河流魚

王宿鎮渭濱小學,是以前的龍王廟舊址。龍王廟西北方向,河邊柳家村頭,有個藥王廟,多年來水在門囗打轉轉,就是蹦不到河裡去。這裡有個傳說:渭河龍王喉嚨卡了根刺,用盡良方,無法取出,飯食難進,疼痛難忍。老龍王去求藥王爺醫治,藥王爺說:這好辦,不過有個條件,一、每年六月六必須送魚上門,二、河水再不許在我門前騷擾。龍王喏喏答應。六月六渭河流魚,不管流不流,留下的是河岸兩邊人們特有的民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