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梁思成、林徽因腳步山西訪古:佛光寺門緊閉 公共運輸難到達


1937年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對山西省五臺縣的佛光寺進行了考察、測繪,讓其成為中國現代最早發現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建築學家梁思成稱其為“中國第一國寶”。

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豆村鎮佛光村,乘坐縣鄉巴士轉兩趟車,在閆家寨村下車,可以看到佛光寺的指示牌。

下車之後,步行近1小時,5年前的2013年底筆者追隨梁林的腳步,到達了佛光寺。

佛光寺位置在一個向西的山坡上,軸線採取東西向,寺院適應著地形處理成三個平臺,第一層平臺較寬闊,北部有金天會十五年建造的文殊殿,南側為明代重建的伽藍殿;第三層平臺以高峻的擋土牆砌成,上建有正殿。

正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是中國現存第二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五臺縣南禪寺大殿。

大殿大門緊鎖,只有遊客到訪,一個守殿人才會打開大門,參觀結束後立馬鎖上。

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唐朝時期曾是五臺山“十大寺”之一,法興禪師在寺內興建了高達三十二米的彌勒大閣。唐武宗會昌五年,大舉滅佛,佛光寺因此被毀,僅一座祖師塔倖存。

847年,唐宣宗李忱繼位,佛教再興,佛光寺得以重建,大殿即此時在原彌勒大閣遺址上重建。之後,宋、金、明、清,均對佛光寺進行了修葺。其內還有唐代塑像、壁畫和墨書題記,集四大唐代遺物於一身。

佛光寺大殿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大殿單層四阿頂,面闊四間,進深八架櫞。由內外兩圈柱組成平面柱網,內外柱等高,簷柱有側腳及升起。簷口曲線平緩,出簷深遠。

斗栱尺度雄大,形式古樸。脊槫下不施侏儒柱,僅用叉手,是現存已發現古代木建築中的構造孤例。

大殿坐東朝西,最東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約十二三米。大殿面闊為七間,長為34米;進深為四間,長為17.66米;單簷廡殿頂。殿內設有一圈內柱,後部設有“扇面牆”。圖為從大殿遠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