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在3月召開的“兩會”中,建立發展我國冷鏈物流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討論熱點之一。

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未來政府工作會加強在供給側改革,農村扶貧,一帶一路建設上等方面的投入。而冷鏈物流建設在這些方面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兩會”代表們紛紛各抒己見,並提出了自己的提案建議。下面我們就“兩會”中代表與委員們有關推動我國冷鏈物流建設的好提案進行一個梳理。

全國人大代表、京東集團董事長主席兼執行官劉強東:

電商富農 推動農村物流建設

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劉強東代表認為,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目前,中國已經建構起科學、立體的“三農”發展戰略佈局,但目前尚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電商產業扶貧的縱深發展:一是,貧困地區農產品普遍存在“小”、“散”、“非標”等問題,市場競爭力不足;二是,貧困地區農產品品牌發展不足,市場效益沒有充分體現。三是,貧困地區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產地倉等模式應用難度大。

劉強東代表針對上述問題在《關於發揮電商富農作用,打造扶貧“心通路”的提案》中給出了對策:首先要促進農產品規模化生產,以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其次要調動各方面資源,實施“扶貧“品牌培育行動,再次要出臺支持鼓勵政策,加快農產品物流設施建設;最後加大扶貧宣傳,推進”消費扶貧“。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副院長羅霞:

推進我國智慧物流發展 構建現代化物流網絡

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羅霞代表在其提案《關於進一步推進我國智慧物流發展的建議》中指出了智慧物流發展面臨的三大症結:智慧技術應用水平不足;物流信息孤島問題普遍; 複合型物流人才很缺乏。針對這些癥結羅霞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1、加強政策引導,進一步促進新技術的普及應用。加快發展數字經濟,鼓勵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在物流操作中的廣泛配置,持續優化傳統物流行業的成本和效率,降低安全風險;加快發展智能經濟,鼓勵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物流機器人、自動化分揀等新設備在物流企業中的廣泛使用;加快發展綠色經濟,鼓勵新能源汽車、電動叉車等新載具的廣泛運行,同步跟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充電樁、充電站在物流園區的配備;大力發展共享經濟,鼓勵共享貨車、可循環托盤等新模式的廣泛推行,充分釋放閒置的設施設備資源和運營服務能力。

2、推進標準體系建設,促進信息互聯共享。建議國家加快物流行業標準體系的研究和建設,加強不同運輸方式物流標準的協調銜接,促進上下游設施設備的標準化,打破不同物流信息平臺之間的互通障礙,從目前的公路運輸車貨匹配為主,向鐵路、水運、航空 等多種運輸方式進行全面的覆蓋;建議物流管理部門進一步開放共享物流信息,促進公共物流信息的協同發佈,滿足企業對公共信息的客觀需求。

3、大力推進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促進高校和研究部門加強智慧物流相關的複合型人才教育工作,適時優化和完善相關專業培養計劃,培養和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於智慧物流領域;完善複合型人才庫的建設,設立具有相當吸引力的人才引進計劃和獎勵機制,廣泛引進全球物流領域的高端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董事長張近東:

構建電商精準扶貧 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張近東代表提出電商在突破地域限制、打通城鄉鴻溝方面,正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在電商扶貧模式的創新和豐富上,應推動電商扶貧從捐贈扶貧、銷售扶貧等傳統扶貧方式向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及集體經濟增收扶貧等模式轉變;確立一批扶貧成效好、效果可持續的精準扶貧示範地區和示範企業,加快精準扶貧創新模式的推廣。

他建議,政府要加強對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特別是要重點支持冷鏈物流等與農副產品上行息息相關的特色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扶貧方式從捐贈扶貧、銷售扶貧向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及集體經濟增收扶貧等模式轉移。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蘭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士嶺:

振興鄉村經濟 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跨越式發展

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王士嶺代表提到,農產品冷鏈物流並不是高科技技術。我國冷鏈物流科學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不大。然而農產品冷鏈物流整體建設,卻沒有跟上經濟發展步伐。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滯後於全國經濟發展水平和農產品生產發展水平,這與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並不相稱。他進一步表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已經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瓶頸,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障礙。

為此,王士嶺代表在《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採取優先發展政策,推動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跨越式發展》的建議中提議:將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公益性產業、民生產業、全民生活質量產業,優先發展。建議政府參與全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商業模式的選擇,中央、省屬國有大型企業主動參與農產品冷鏈物流工程的建設,制定優惠政策,對工程佔地予以劃撥或底價轉讓,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基金,實行低利率或零利率政策,強化保護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形成合理的價格體系,

建立公益性農產品冷鏈物流智慧平臺,建立強制性企業資信制度和商品追溯系統,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完善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政策體系和技術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小紅:

解決特困地區出山難問題加強農產品物流節點基地建設

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李小紅代表在《關於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建設公益性農產品物流節點基地的建議》提議:“建議國家重點支持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加強公益性農產品物流節點基地建設,幫助特困地區群眾打通農產品銷售的‘最後一公里’,解決山貨出山難的突出問題。”

李小紅代表提到,目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產品物流節點基地建設的突出問題在於規劃與發展不協調,政策落地與現實工作有偏差,財權與事權不對稱。因此她建議由商務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牽頭。重點建設公益性農產品(冷鏈)物流扶貧節點基地加快實現片區農產品物流產業園區融入全國物流網絡體系。制定物流節點的建設方向,引導建成以

互聯網+批發配送+冷鏈物流+流通加工+快運快遞+增值服務等為核心要素的物流節點基地採取中央財政以轉移支付、資本金貸款或持有“金股”等方式,支持14個片區建設發展
公益性農產品(冷鏈)物流扶貧節點基地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獻福:

構建生鮮互聯網平臺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朱獻福代表認為,生鮮食品行業作為民生行業,其行業屬性涵蓋第一、二、三產業,構建生鮮產業互聯網平臺,將會進一步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而目前我國生鮮產業互聯網起步晚,發展慢。生鮮食品行業作為傳統產業,許多企業尚未解決標準化、信息化等問題。行業集中度低,交易環節較長,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對稱,同時在生鮮食品技術標準應用、降低損耗、保障食品安全、冷鏈配送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了生鮮產業互聯網發展緩慢。

針對生鮮產業呈現出的問題,朱獻福代表建議:

1. 政府開展生鮮產業互聯網平臺試點建設工作,並在財稅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快產業基金的落地,培育生鮮食品產業互聯網標杆企業,通過多業融合、多網協同,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2. 農牧、食藥監、交通等監管部門與農牧產業平臺、生鮮電商交易平臺、冷鏈資源信息服務平臺共享數據,

將國家徵信系統與產業互聯網平臺產業、技術、標準、用戶徵信等相結合,支持生鮮產業互聯網平臺快速發展。

3. 發揮生鮮產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作用。一是支持生鮮產業互聯網平臺參與生鮮食品流通加工、倉儲運輸、質量追溯體系等生鮮產業鏈標準的制定。二是支持生鮮產業互聯網平臺以平臺交易為場景,發展金融科技,實現資產數據化、交易場景化、風控在線化,帶動平臺上中小微企業更好、更快發展。三是政府監管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對產業開放資源,對平臺進行賦能,發揮其先行先試,示範引領作用。

民進中央:加強冷鏈物流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現代果蔬產業發展

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民進中央在《關於加快果蔬產地商品化加工與冷鏈物流科技創新 助推現代果蔬產業發展的提案》中指出:生鮮果蔬的多樣化供給與消費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2015年,我國蔬菜和水果產量分別達到7.85億噸和2.74億噸,均居世界第一,果蔬產品產量和產值已超越糧食成為我國第一大農產品。但由於我國鮮活果蔬採後產地商品化加工與冷鏈物流研究與產業化進程起步較晚,當前我國果蔬冷鏈流通率僅為22%,預冷保鮮率僅為10%,物流損耗率高達30%,果蔬加工轉化率僅為20%至25%,導致果蔬經常性局部性過剩,供給側瓶頸問題突出,農民增產不增收。

針對上述情況,民進中央給出建議:加強果蔬產地商品化加工與冷鏈物流科技創新能力,搶佔產業競爭制高點。建議將果蔬產地商品化加工與冷鏈物流的核心技術創新與突破作為下階段農村科技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科研經費投入力度,提升產地商品化加工與冷鏈物流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產業集聚升級,培育支撐一批科技創新企業。民進中央還建議,加強政府穩定支持力度,提高研究成果轉化速率。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二商東方食品集團總經理唐俊傑:

推廣應用冷鏈運營公共平臺發展首都城市配送體系

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唐俊傑委員認為隨著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食品實行城市共同配送顯得更為重要,特別是在保障老百姓食品安全、提升居民消費品質、滿足居民個性化需求方面,意義更加深遠。現在北京正迎來促進城市供應鏈的優化、提升城市共同配送能力和水平的好機會,那些具有一定規模、具有共同配送能力、又有社會責任和擔當意識的企業要承擔起優化供應鏈運行模式的責任,藉助現在的大環境,促進物流行業整體的品質飛躍。

她建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合理規劃城市共同配送體系,促進物流業已有科技成果迅速轉化成實踐,讓傳統的物流企業快速地向著智能化、現代化邁進,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唐俊傑委員同時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工作聯動,共同通過標準化與信息化建設,將食品安全監管與冷鏈體系、追溯體系建設三者統籌協調、疊加推進。食藥監部門的執法監督範圍應當包括食品質量、食品冷鏈的溫度與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及準確性;發改、商務與農業部門應將冷鏈體系與追溯體系建設結合起來疊加推進,共同推進“全國冷鏈運營公共管理平臺”的推廣應用,共享信息資源。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賀盛瑜:

加大對農產品上行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賀盛瑜委員認為長期以來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農村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依舊突出。在農村地區,由於農產品上行成本較高、冷鏈倉儲成本較高,致使農民往往在市場上只能賤賣自己的農產品,嚴重阻礙農民增收脫貧。除農產品上行的物流基礎設施問題外,農村各類示範工作建設的指導作用尚未充分發揮。近年來,信息進村入戶、電子商務進農村、冷鏈冷庫建設等針對農業農村的示範工作持續推進,為改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各類示範工作的總結性評估工作不足,亟需針對各類示範,總結經驗,提煉模式,加強推廣和引導。

對此,賀盛瑜委員建議,要深化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農業農村的應用,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要加大對農產品上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1.加強農村地區物流乾線網絡建設,合理規劃佈局冷鏈物流體系,避免盲目跟風投建,保障資金效率。

2.促進郵政、供銷、商貿流通、交通、快遞等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資源整合,建設一批農村共同配送體系示範。

3.在交通基礎設施特別薄弱但農產品資源豐富的貧困地區,以基礎設施網絡扶貧項目等方式,加大政府在冷鏈物流系統建設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對接市場的能力。

全國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響應國家消費升級號召

加快冷鏈物流行業發展

冷鏈人的“兩會之聲”

劉永好委員指出而當前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低,導致農副產品在最終消費前的損耗量大,且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在冷鏈物流現在面臨情況是:一方面,是冷鏈發展、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現實中所存在的諸多障礙與挑戰,具體體現在:部分大中型城市對冷鏈物流車入城限制較多;通行過程中,過路過橋費用較高;冷庫較少以及冷庫建設審批難度大;冷鏈行業標準有待完善;行業整體設備設施陳舊、信息化水平低下等。

為保障冷鏈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使其在現代農業、消費升級、食品安全等方面發揮出關鍵、重要的作用,我國應該培育一批技術先進、運作規範、核心競爭力強的專業化、規模化冷鏈物流企業,加大對冷鏈物流行業信息化建設、標準化建設、基礎設施及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和支持。

為此,劉永好委員建議:

1、增加綠色通行證發放數量,放寬對生鮮農副產品配送車輛的進城限制。對管理規範、設施先進的重點物流企業應優先頒發綠色通道通行證,放寬車輛進城時間和通行路段限制,以大幅提升物流配送的效率,保障城市配送的暢通,滿足城市消費群體對安全生鮮產品的需求。

2、對冷鏈物流車通行實施優惠政策。冷鏈物流對全程每個環節都有嚴格要求,在車輛、冷庫、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投入資金大,建議對冷鏈物流配送車輛在各收費站給予免費或優惠通行的待遇,降低企業成本負擔,支持企業集中力量投入到產業進步與升級中。

3、加大對大中型城市冷鏈物流相關設施的用地支持。加大城市生鮮食品中轉分揀冷庫建設,增加城市中轉冷庫建設用地的規劃,確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匹配、滿足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需求。

結語:

我們可以看出,代表與委員們的提案,大多都緊緊抓住當下農村電商,智慧物流,城市配送這些新興物流領域所反應出來的現象,問題。這提案建議體現出這些代表委員們身為物流業者,冷鏈人對行業現狀與時代發展的敏銳把握。他們藉助“兩會”這一緊密關係到我國人民福祉,民生幸福,國家發展的重要參政議政民主平臺,讓政府傾聽行業的共同呼聲,從而更有力的推動冷鏈物流業的發展,這是作為冷鏈人對這個行業的巨大貢獻,在此我們應該向諸位代表委員們表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