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留學君聚焦:

雖然人們對北歐電影的區域性尚未進行最精確的劃分,但是按照政治地理概念來衡量——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和冰島,無疑是北歐最重要的五大國家。即便,這五國的電影產量與西歐,乃至好萊塢根本無法放在同一個數量級上進行比較,但它們的影響力和藝術輻射範圍卻不容小覷。

暫且不說那位已經經典到成為一尊雕像的英格瑪-伯格曼先生,僅是最近30年,你也能感受到北歐影人的崛起威力。如果你對北歐電影瞭解甚少,就從以下幾部北歐經典作品來發現它的魅力吧。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北歐電影不算大眾,但一定足夠獨特。冷冷的笑話,怪異的性格,動輒半天的沉默,這些北歐式的細節,也許會讓你最初摸不到頭腦。但相信我,北歐的電影就和那裡的北歐人一樣,外表看似高冷,其實內心有一顆燃燒的小火球溫暖著你。

1.《寒枝雀靜》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導演: 羅伊·安德森

編劇: 羅伊·安德森

主演:霍爾格·安德森 / 尼瑟·維斯布洛姆

上映日期: 2014-09-02(尼斯電影節) / 2014-11-14(瑞典)

片長: 101分鐘

觀看地址:迅雷下載

“一隻坐在樹杈上思考存在的鴿子,它在想它沒有錢,然後它飛走了”。片中一個小女孩如是唱著。

寒枝雀靜就是一個如此簡單的故事,或者與其說是故事,不如說是導演羅伊·安德森精心安排的一幅眾生浮世繪的畫。7年一部的人生三部曲迎來了最終一章,延續“二樓傳來的歌聲”、“你,還活著”的是安德森個人藝術風格鮮明的畫面。冷靜客觀的固定遠景捕捉每一個角落,鼻涕般的黃綠色調世界與其中殭屍般蒼白麵容蹣跚步履的人們不乏荒誕嘲諷,也變成安德森獨一無二的作者色彩。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雪中獵人》 尼德蘭 勃魯蓋爾 板上油畫 縱117×橫162釐米 維也納藝術史美術館藏

他將繪畫考慮為一種與電影表達相通的形式,就如“寒枝雀靜”的靈感來自彼得.布魯蓋爾的畫“雪中獵人”,雖然安靜平和的山林雪景是節日賀卡圖案的大熱門,但鳥兒所俯瞰的山中疲憊獵人和遠處溜冰的人們的世界卻又飽含人類的百態憂愁。“寒枝雀靜”的世界就好比鳥雀眼中的世界,在羅伊安德森的鏡頭下,人們安詳表面下充滿了麻木不仁和荒誕無稽。

沒有明確的時間線,貫穿起整部電影的是二人拍檔山姆和喬納森,彷彿唐吉柯德和侍從桑喬,他們做著發家之夢卻路上碰到各種世事怪事,滑稽而不得要領的可愛。為了把“歡笑”帶給人們他們賣著吸血鬼假牙、笑袋和可笑的獨牙大叔面具,然而得到的只是笑袋發出的可怕笑聲、推銷無路的窘迫、收不回款的雞肋。不得不讓人思考“快樂”真的可以買賣嗎?

本片是想讓人們思考存在的意義。人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本片開頭一幕首先就告訴了我們,人是一種高級存在。一個男人在博物館裡欣賞動物的化石和標本,除了寒枝上鳥雀具有的點題功能外,這裡的動物充其量只是一種存在物,它們僅體現著“在”,只有人才是一種“存在”,因為“人”是需要反思的,反思是需要對象的,有了這些反思之“物”的存在,“人”才能反思自己的本質,而人的本質正是與其他動物相比較的過程中得以體現的。

人具有兩種基本存在狀態:生與死。本片似乎對“生”的狀態更為關注,但又不好將“死”擱置一邊,因而,緊接開篇就來三幕“與死神的三次相約”。雖然本片僅展示了這幾種死亡場景,但其意圖已非常明顯:無論你生前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死亡都是你最終的結局。

2.《狩獵》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導演: 托馬斯·溫特伯格

編劇: 托馬斯·溫特伯格 / 托比亞斯·林道赫姆

主演: 麥斯·米科爾森 / 託瑪斯·博·拉森

上映日期: 2012-05-20(戛納電影節) / 2013-01-10(丹麥)

片長: 115分鐘

觀看地址:bilibili

一個平凡中見驚奇的故事。豆瓣近十萬人打分,分數高達9分,使此片幾乎可以列入必看影片。

影片開場,展示出平凡小鎮裡普通中年男性盧卡斯的日常生活。和朋友聚會,幼兒園上班,獨居,養狗。平淡而沒有波瀾。然而敏感早熟的小女孩卡拉的一句謊言改變了這一切,盧卡斯的生活掀起巨浪。

作為好友的女兒,男主盧卡斯與卡拉在工作時間之外也有很多接觸機會,當卡拉向盧卡斯示愛,盧卡斯以善意引導的方式拒絕,卻換來卡拉的“報復”。卡拉對幼兒園另一位老師說出疑似被性侵的話。從此盧卡斯掉入信任危機的地獄,生活天翻地覆。

整部影片,從平靜冷靜開始,情緒鋪陳如波濤般一浪蓋過一浪,最後陷入令人無力的沉鬱和壓抑。在觀看整部影片中一個問題不停拋出,信任有多脆弱?也使得我們不斷反思,日常認知中的信任是否真如自己所認為的那樣?片中情境下我是否會相信盧卡斯?或者,如果我在盧卡斯的立場,我該怎麼辦?當人人充當狩獵者,也就人人皆獵物。

本片的事件發生地設定在一個人口稀少略顯空曠的小鎮中,幾乎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社會關係形態,當事人逃無可逃,只能在其中掙扎抗爭。也是因此,導演才能將與事件有關的所有人的反應表現得淋漓盡致,令觀眾全然陷入其中,感同身受。

主人公獨自走過落葉的街道,臉頰因寒冷而略微發紅,呼出的白氣看起來比溼漉漉的地面還要蕭索。片中有非常豐富的細節和情緒,留給大家去親自感受。

影片結尾,尤其意味深長。事件過去一年,看似其樂融融,盧卡斯也以為一切已經過去,然而當他獨自在森林狩獵,一顆子彈擦身而過。

3、《公羊》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導演: 格里莫·哈克納爾森

編劇: 格里莫·哈克納爾森

主演: 西德格爾·西烏爾喬森 / 西奧多·尤利烏松

上映日期:2015-05-15(戛納電影節) / 2002-03-01(冰島)

片長: 93 分鐘

觀看地址:點播-電影

這部來自冰島的溫情小品類型片,以無招勝有招的方式在2015年第68屆戛納電影節上獲得了一種關注大獎。在北影節上又再一次大放異彩。電影劇情簡單,沒有起伏,甚至沒什麼對白,全片保持著一種一看就知道是北歐人那種特有的高冷。

當然也保持著北歐特有的風光,呼呼的海風,陰鬱的天氣,一望無際的草原和身後的高山,還有冬天來臨之後日夜不息的暴風雪以及一天不出門掃雪就足以把你的家門都堵上的積雪。

電影由冰島導演格里穆爾·哈克納森執導。電影講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故事:在冰島的一個偏僻山谷裡,有兩個已經幾十年不說話的牧民兄弟K和W。在全山谷的養羊比賽中,K的大公羊以微弱優勢獲勝,W十分不服氣。不經意間,他發現K的羊得了瘟疫,於是前去舉報,導致包括K和W家在內的整個山谷的羊都不得不面臨被人道主義毀滅的危險……

“《公羊》呈現出了這種極端環境下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不管愛恨,情感都乾淨、純粹。”有觀影者這樣評價電影。

火山、冰川、北歐神話……冰島給人的感覺一直是神秘的。它絕佳的風景一直令世界各地的人們嚮往。從影片中我們得以一窺冰島小鎮的風貌。

4、《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導演: 漢內斯·赫爾姆

編劇: 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 漢內斯·赫爾姆

主演: 羅夫·拉斯加德 / 巴哈·帕斯

上映日期: 2015-12-25(瑞典)

片長: 116 分鐘

觀看地址:優酷

本片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9屆歐洲電影獎 最佳喜劇片、第21屆金衛星獎 電影部門 最佳外語片(提名) 。

影片講述了一位59歲的叫歐維的又高又大的胖老頭,是個地地道道的偏執狂,他脾氣古怪,刻板,易怒,甚至有些不可理喻(我猜是個標準處女座)。他每天一大早帶著堅不可摧的原則,在社區晃來晃去,四處巡視,搬動沒停進格線的腳踏車,檢查垃圾是否按規定分類,抱怨誰家的草坪還不修剪,詛咒那隻掉了毛的流浪貓,沒完沒了 。

他深愛的妻子索雅在半年前因病去世,他想隨她而去。

他愛她,他萬念俱灰,他想自殺。

隨著情節的發展,電影不斷用插敘的手法回顧這個胖老頭的一生。幼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子,老年喪妻,但電影並沒有過多渲染主人公的悲情色彩,反而每次在決定將死的剎那,劇情都出現了溫情反轉。準備上吊時鄰居撞壞了他的郵筒,準備臥軌時卻救了陌生人的命,在車內等待窒息時記者突然到訪,正要開槍射穿自己的腦袋時被逐出家門的基佬敲門求收留。老頭內心良善的一面一點點凸顯,那些頑固、倔強、格格不入與憤世嫉俗逐漸被淡去,他變得溫暖又可愛。

多少人外冷內熱,沉默堅忍,不善言辭,對正義、道德、勤勞以及一個對錯分明的世界深信不疑,而這樣處世的人已經不多了,況且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向來總是被恥笑的吧。

然而,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最後,他真的死了,一片安詳。

5、《斯德哥爾摩故事》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導演: Karin Fahlén

編劇: Erik Ahrnbom / 喬納斯·卡爾森

主演: 哈里特·安德森 / 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 馬克斯·馮·敘多

上映日期: 2013-10-20(芝加哥電影節) / 2014-03-07(瑞典)

片長: 97 分鐘

觀看地址:迅影網

這部電影是一部絕好的劇情喜劇片,也是多年來最好的瑞典影片之一。

影片改編自演員Jonas Karlsson寫的短篇故事集,講述的是一個古板的政府上班的秘書,他有一天在一輛車裡的信封上看見了自己的名字。他糾纏於這個神秘事件,並開始調查這是誰的車子。他隨後對寫那個信封的女人著了迷(準確地說是開始跟蹤),而這是個更不愛社交更奇怪的女人。她因為一個喜劇演員偷了她的熟食而跟他發生了毫無意義的爭執。

在附近,我們看見一個口吃的年輕人與試圖控制他生活的保守派父親爭吵,後者還想插手他和他遇見的那個女孩的事情。而那個女孩剛好是某個政客的情人,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青年作家的妹妹,他想走出自己父親的陰影。

《斯德哥爾摩故事》裡有很多的情緒,還好所有人的故事在最後都交織在了一起,雖然這並不是這些角色最好的結局,但至少我們可以以一種傳統的編劇手法看到它。我一直認為比起大團圓來說,有更多好的方式來結束一部影片,有時候一點不幸從其本身扭曲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種歡樂。

影片的結尾很溫暖,詩人把手稿撒向整個城市,揹著炸藥包要求政府停電十分鐘。

6、《巴貝特之宴》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導演: 加布裡埃爾·阿克謝

編劇: 加布裡埃爾·阿克謝 / Isak Dinesen

主演: Stéphane Audran / Brigitte Federspiel

上映日期: 1987-09-18

片長: 102 分鐘

觀看地址:bilibili

本片改編自丹麥女作家伊薩克·迪納森的短篇小說,榮獲1988年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大獎,並獲得1987年第40屆戛納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獎,以及1989年第46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是為數不多的丹麥溫情電影。

粗茶淡飯,過了一輩子清教徒生活的姐妹花瑪蒂娜,收留曾為著名法廚的巴貝特,一晃十二年,巴貝特彩票中獎,恰逢老牧師百年誕辰,她懇請為大家準備一頓法餐。大家為法餐的豐盛震驚不已,姐妹花生怕因口食之慾阻礙了去天國的路。於是為了堅定的信仰,大家決定在吃飯的時候閉口不言,因為舌頭是用來讚美和感恩的。然而當食物從進入口中,人人面露喜色,有人呼出“哈利路亞”,人們也不像以前時常互相指責,在美食和美酒的面前,教友們變得團結友愛。

全片如一幅古典畫卷,徐徐展開,美食與心靈對應,巴貝特的盛宴如同寓言。當姐妹花為這一餐花掉了全部中獎金額整整一萬法郎感到震驚時,巴貝特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就像她毫不留戀在巴黎的奢華生活。在冷靜的敘事中,聖徒式的剋制下,食物帶來的驚奇地高潮,巴貝特展示出一種物質和精神的真正的平衡。

除去影片傳達的生活哲學及宗教隱喻,我們也可以從片中瞭解到一頓真正法餐的講究和繁複。就食物的部分,也因有前半部分的匱乏,後半部分的豐盛才更令人垂涎欲滴。一餐足夠豪華的食物,給了人天堂般的快樂。

7、《潛水艇》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導演: 理查德·艾歐阿德

編劇: 理查德·艾歐阿德

主演: 克雷格·羅伯茲 / 帕迪·康斯戴恩 / 莎莉·霍金斯 / 諾亞·泰勒 / 亞絲明·佩奇

上映日期: 2010-09-12(多倫多電影節) / 2011-03-18(英國)

片長: 97分鐘

觀看地址:愛奇藝

這是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的第十部電影,入圍第60屆柏林電影節,他也是強調電影純粹性即真實故事和表演本身的擁護者。

電影採用雙線敘述,講述一對童年有陰影的兄弟各自的人生故事。酗酒母親忽視家庭,童年時由於疏忽造成三弟的死亡,成了哥哥尼克一生的夢魘。生活所迫,二人分開,成年後兄弟二人在母親葬禮上相遇。哥哥剛從監獄出來,像城市的孤魂野鬼,用酒精和健身麻痺自己。弟弟深陷毒癮,力不從心的照顧六歲的兒子,兩個人各自過著殘破的人生。二人再次相遇,竟是監獄,弟弟自殺身亡,哥哥無罪釋放。殘酷生活的大浪中,人只隨波逐流。

潛水艇,是一種刑罰方式,將被拷問者的人頭按入水中至瀕臨溺死再拉出來。這正是尼克人生的隱喻,身處社會底層的邊緣,仍想探出水面呼吸。電影中出現無數次尼克獨自吸菸的畫面,漠然的外表沉溺在悲痛中,無法與自己和解,即便水面出現浮木也無力搭手。

導演保持著一貫的畫面水準,攝影絕佳,以足夠的耐心樸素地感染觀者,演員的表演更是可圈可點。通片泛著北歐電影特有的冷意,灰濛濛,細雪,死亡,販毒,監獄,生命瞬間凋零。然而在這悲慘人生中,卻包含著各種各樣的愛。悲傷與暖意交織,營造出深切的哀傷。伴隨著略顯煽情的音樂,尼克與三弟同名的侄子馬丁重逢,成了他最後的救贖。

8、《盲視》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導演: 埃斯基爾·沃格特

編劇: 埃斯基爾·沃格特

主演: 艾倫·多麗特·彼得森 / 亨瑞克·拉斐爾森

上映日期: 2014-01-19(聖丹斯電影節) / 2014-02-09(柏林電影節) / 2014-02-28(挪威)

片長: 96分鐘

觀看地址:AcFun

這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主人公是一位盲女,影片將盲女的精神世界具象地以視覺的方式呈現出來。

驟然失明的女人幻想出兩個人物,一個充滿性幻想的單身男子einar,另一個單身母親充滿自卑與猜忌的elin。她幻想上班的丈夫偷偷溜回家觀察自己,幻想與網絡認識的單親媽媽約會,而所有幻想都來自自我的恐懼、脆弱和孤獨。

影片利用旁白來推進劇情,不過這旁白來自主角,因此具有了不可靠性。因為失明,她的內心變得更加的敏感和豐富。當臆想世界失控,陷入真偽不辨,盲女也逐漸迷失。影片很大的優點在於它的坦誠,將盲女內心的所有面細微而毫無遮掩的袒露出來,到影片末尾人物的實際行動才水到渠成。

影片色調也是首尾呼應,初始色調以冷灰色為主,是盲女當時心理狀態照應,到影片末尾,畫面色調開始變暖,盲女的內心世界歸於平穩。

此外另一個大看點是該片創造性的剪輯。虛實切換,超越時間空間,精準流暢地還原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令原本平庸的故事妙趣橫生,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觀影體驗。

9、《吻我,你這該死的白痴》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導演: 斯蒂安·克里斯蒂安森

編劇: 斯蒂安·克里斯蒂安森 / Kamilla Krogsveen

主演: 艾麗·哈爾博 / 羅爾夫·克里斯蒂安·拉森

上映日期: 2013-08-09(挪威)

片長: 90 分鐘

觀看地址:網盤

青春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我一看見這部電影的名字,我就知道我得看它(當然,不幸的是,看到它的國際發行版本變成了《親我,該死的》Kiss Me, Damn It)。電影標題很棒很吸引眼球,這也讓我得到了與期待不同的東西。我期待的是一個喧鬧的青少年喜劇,但它更傾向於劇情片,從很多方面來說都出乎我的意料。

你不能說《吻我,你這該死的白痴》(Kiss Me, You Fucking Moron,2013)是一部原創電影,它都是老套電影的套路:男孩和女孩相互看不順眼,他們待在一起,發現了共同之處,變成朋友,但一些障礙出現了……非常的標準。總體來說這是一部迷人的電影,熟練的結合了塔萊的生活和一點幽默感。這其中有一個很好的平衡,既沒有太喧囂,又不像歐洲和斯堪的納維亞的其他青少年電影那樣黑暗。

有時表面上看起來有點無關緊要,但表演是非常有情感共鳴的,也給電影增加了深度,這也許不僅僅是劇本上的呈現。

10、《航向熱帶島嶼的冰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十部經典北歐電影

導演: 達格·卡利

編劇: 達格·卡利

主演: Tómas Lemarquis

製片國家/地區: 冰島 / 德國 / 英國 / 丹麥

語言: Icelandic / 法語

上映日期: 2003-04-14

觀看地址:bilibili

17歲神經質冰島少年的青春故事。

不認真學習,撬雜貨店的老虎機,和書店老闆玩猜球遊戲,打聽陌生女孩子,還可以隨便就拼好魔方。因為不去上課,被學校開除,喜歡待在自家地下室玩地圖,想帶著女友逃跑而搶劫銀行結果被當成玩笑。一場雪崩,家人朋友喪生。少年在廢墟中找到地下室入口,埋頭進入自己的小天地,長久地看著西洋鏡裡的夏威夷海灘……

冰天雪地,極夜極晝,片中的人物似乎都處在一種奇怪的情緒中,在那樣的天氣裡,人似乎就會那樣生活,除了思考自身,似乎連用來逃避的藉口都沒有。

這部電影的意義可能就在於,講述出一種成長的迷思,無論是冰島少年,還是北緯三十度的我們,人人都被困在自己的生活中。冰天雪地裡的少年充滿熱情,又同時滿身孤寂,渴望逃離自己的生活,因而一邊幻想充滿陽光的地球另一端,一邊成天做一些企圖打破原有日常的出格事兒。可是當一場雪崩突襲,所處的現實坍塌,少年該如何思索麵對這一切?

全片色調冰藍,簡直如同世界的盡頭,看完影片不禁渾身寒意。而我們正身處冰島少年渴望的世界裡,幻想著冰島的奇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