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風箏最堪憶

春來了,風柔了,草綠了,花開了。

  海濱公園的草坪上奔跑著放風箏的男女老少。最美的姿勢當屬五六歲的小孩子們手拉著風箏線,在草坪上奔跑,一邊向前跑,一面扭頭看著身後的風箏是否飛起來了。瞧,那位穿紅裙的小姑娘奔跑著,馬尾黑髮一上一下的抖動著。看,那個剃著木梳背頭的小男孩,奔跑中竟然馬失前蹄,一個前撲,不知道他摔疼沒有。但他飛快地爬起來繼續向前跑。瞅,那位白髮長鬚的老者,將那個雙線風箏放成戰鬥機了,嗡嗡作響,上下翻飛。

兒時風箏最堪憶

  仰望天空,藍天白雲下,飄逸著各色風箏。黑色的雄鷹,傲視蒼穹;翅膀下兩片白色的小燕風箏,靜靜地飄在空中;那一串長龍式的風箏搖頭擺尾,極盡風流;還有蜻蜓模樣的風箏,慢慢的搖晃著,那個三角形的如一個燕魚般的風箏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天上游……各色五彩繽紛的風箏妝扮著春天。這些風箏都是統一製做的,那邊亭子上掛滿了待售的風箏。嶄新的各種風箏期待著它的主人將他們飛上天空。這些風箏確實好看,好看得似乎到了極致。但我依然嚮往兒時製做風箏,放飛風箏的夢一般的場景。

  小時候在湖北荊州江陵縣裁縫小鎮生活。春節過後,春風軟了,太陽暖了。草碧蛙鳴時節,也是我們最為開心的時候。風箏是我們開心的理由。

  那時候沒有風箏賣。即便有也買不起。要想放風箏必須自己做。當然如果家長幫助是最好的。可惜父親一年到頭為了生計根本顧不上我們這些玩具,母親的家務活永遠做不完。記得小時候最漂亮的風箏是八卦形的。中間一個大圓,大圓周圍扎七個小一點的圓。用報紙糊好。再用紅紙或彩色布條做成風箏尾。八卦風箏放上天后,極為好看。鎮上有幾個做風箏的高手,都是比我們大幾歲的哥哥。我們跟在他們屁股後面看不過癮,就自己做。

  找到竹竿,用菜刀破開,然後再破幾回,然後用刀刃刮成竹篾,再將竹篾紮成圓,用線將七個圓篾紮在一起,將三根短線按前二後一拴成等腰三角形。前二要稍短,後一根稍長。拉著三根線的匯合點,風箏要成為一個仰角。然後再糊上報紙。再接上風箏尾巴。

兒時風箏最堪憶

  風箏成了。

  在製做風箏中,最難的還是刮竹篾,稍有不慎不是刀割著手,就是竹篾劃傷手。再小心每年都會有血的教訓。竹篾要求薄韌輕勻。如果不薄不勻,風箏就不會平衡。刮竹篾最難的是將竹節刮平,我們不是專業竹匠,也沒有專門工具,一把菜刀糊風箏。再就是最具技術性的工序,拴那三根短線。這三根線的角度不對,風箏是難以上天的。要經過多少次試驗才能成功。而風箏的尾巴必須在試飛中確定。尾重了飛不起來了,尾輕了不穩,左右搖晃。接風箏尾馬是接了掐,掐了接,不知經過多少次才能成功。可以想想,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為了擁有自己的風箏,能夠埋著頭勞動一天,甚至幾天。

  在製做風箏過程中還要小心弟弟們的破壞。一不留神,弟弟們就把你的竹篾拿跑了,或者剛糊的紙,給弄爛了。更嚴重的事件是弟弟的手被竹篾劃傷了,哇哇大哭,自己有可能挨頓揍。

兒時風箏最堪憶

  風箏終於做成了。雖然圓不太圓,箏尾用彩條或黑條,色彩搭配可能不諧調,但輕重合適了。一群人簇擁著來到學校操場。逆風奔跑,八卦風箏在身後搖搖晃晃地飛起來了。在飛起來的過程中,時而會作大幅度的左右搖晃,時而會一頭栽下來。跑,跑,跑,快跑,快跑……風箏越飛越高,最後八卦變成一個小黑點,長長的風箏尾巴依稀還是抖動著。這時候,小夥伴們都不再說話,也不再歡呼,只靜靜的仰望長空。此時的天空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令人嚮往。

  久久的仰望著天上的風箏,我們放飛不僅僅是一個風箏,還有一個長長的夢想。否則,為何我們會如此的凝神,會如此莊重,又會如此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