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空調的製冷和除溼模式有何不同?

最近國內進入了雨季,全國各地許多地方都在下雨,而空調作為現在人們入夏的必備單品,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現在的空調功能已經十分的強大,除了常規的製冷、制熱和送風之外,許多空調還擁有除溼模式。而製冷模式和除溼模式有何區別?兩者之間哪個更省電?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講解一下空調製冷和除溼模式的異同。

原理介紹

製冷:空調的室內蒸發器(即我們看到的空調室內掛機或者櫃機其中的一個部分)通過製冷劑的汽化帶走熱量,使流過蒸發器散熱片的室內空氣降溫。汽化的製冷劑在室外通過壓縮機壓縮液化釋放熱量,並把熱量通過散熱片傳遞給室外空氣,如此不斷循環達到室內空氣降溫的作用。

除溼:在製冷的過程中,潮溼的空氣通過空調器蒸發器後溫度會大幅度下降,空氣溼度處於一種過飽和狀態。多餘水汽以冷凝水的形式析出,凝結於蒸發器的翅片上,即凝露現象。等到製冷模式達到一定的平衡狀態,空氣溼度也就降到了一定的水平。

凝露是指水蒸氣在空氣中達到飽和度的程度時,在溫度相對較低的物體上凝結的一種現象。

空調除溼和製冷的相同點

空調運行製冷模式在降低空氣溫度的同時必然要同時去除水蒸氣,空調運行除溼模式在去除水蒸氣的同時必然要同時降低空氣溫度。所以無論是空調的製冷還是除溼模式,降低空氣溫度和去除水蒸汽這二者是必不可分的。

空調除溼和製冷的不同點

製冷:以降低空氣溫度為主要目的,同時除去水蒸氣,適當降低空氣溼度。在選擇製冷模式時,空調的溫度和風速均可調節,空調將按照人工選擇的溫度和風速進行製冷,以實現降低空氣溫度的目的,同時過程中也會適當降低空氣溼度。

除溼:以降低空氣溼度為主要目的,同時也會降低空氣溫度。在選擇除溼模式時,空調的風速不可調節,部分空調品牌溫度也不可調節,空調將會按照預設的溫度和溼度進行除溼,以實現降低空氣溼度的目的,同時除去水蒸氣時也會吹出冷空氣降低空氣溫度。

電量消耗實測

科普:空調的製冷和除溼模式有何不同?

科普:空調的製冷和除溼模式有何不同?

對於電量消耗這一方面,筆者在進入6月中旬之後家中的空調除了停電之外一直處於常開的狀態,根據功率走向可以看出,空調的功率一直在420W-600W之間。期間空調的製冷和除溼模式混用,並沒有看到哪一個模式有特別明顯的省電效果,據實際觀察功率的波動和時間以及室外溫度關係更密切一些。

例如在南方梅雨季節的晚上,室內溫度已經很低,但溼度很高,這時候開除溼模式就十分的合適。而此時空調除溼模式所消耗的電量可能就要大於製冷模式,因為空氣溫度已經很低,所以製冷模式下的空調可能就不會全速運行。

科普:空調的製冷和除溼模式有何不同?

而在北方乾燥環境的正午,室內中溫度很高,但溼度卻很低,這是開啟製冷模式就是最合適的,因為需要快速的降低溫度以達到合適的環境狀態。而這事如果開啟除溼模式,由於空調的溫度或者風速不可認為控制,就會造成溫度雖然下降,但是所需要的時間卻很長。

總結

以上的對比簡單來講,空調的製冷和除溼模式都會降低空氣的溫溼度,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對於這兩項模式哪個省電而言,也是一項複雜的對比工程,由於各個環境的空氣溫溼度比重各不相同,也無法得出確切的對比結果。所以在適合的條件下選擇適合的空調模式,在炎熱的夏季永遠保證一個舒適的環境體驗,這才是空調帶給我們最大的意義吧。

更多專業問題可加微信諮詢139173896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